術後6小時可進食
剖腹產術後6小時後可進食流質食物,如蒸蛋羹、清雞湯、藕粉等;避免吃脹氣的食物,如牛奶、豆漿等;排氣後可吃些粥、湯、面等半流質食物,再過渡到普通飲食,飯菜應多樣化,葷素搭配。
及早活動
術後當麻醉消失後,可稍微進行簡單的上下肢伸展活動,24小時後練習翻身、坐起,並下床慢慢活動,略作步行;這樣不僅能增強胃腸蠕動,儘早排氣,有利於惡露排出,而且還可預防腸粘連及靜脈血栓。還應設法給孩子餵奶,不要造成乳汁瘀滯。
及時排尿
一般術後第二天,麻醉藥物的影響全部消失後,膀胱的肌肉才恢復排尿功能,這時可以拔出導尿管,拔出後3~4小時後應及時排尿,以免導尿管保留時間過長而引起尿路感染。
保護傷口
剖腹產產婦在坐月子期間,要確保刀口清潔及乾燥,不要沾水,發癢時不要搔抓,更不要用不潔淨的物品擦洗。如果出現感染的跡象,包括刀口發熱、發紅、腫脹,刀口部位有膿水滲出,或者全身發燒(即使刀口看上去很好)等,要及時就診。
注意陰道出血
剖腹產因子宮出血較多,所以家屬應不定時檢視產婦陰道出血量,如出血量超過了月經量,應及時告知醫生,以便採取止血措施。
注意飲食
1、剖腹產6小時之後,腸道進行了排氣,才可以進食。
2、6小時後宜服用一些排氣類食物(如蘿蔔湯等),以增強腸蠕動,促進排氣,減少腹脹。
3、剖腹產術後約24小時,胃腸功能才可恢復,給予流食1天,如蛋湯、米湯。腸道氣體排通後,改用半流質食物1-2天,如稀粥、湯麵、餛飩等,然後再轉為普通飲食。
4、術後進食不宜多吃產氣多的食物,如糖類、黃豆、豆漿、澱粉等,以防腹脹。
5、可適當吃些促進傷口癒合的食物:乳鴿、海帶、黑木耳、西紅柿、蜂蜜、豬蹄、黑豆。
6、要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吃生冷食物,還有忌食發物。
7、術後不久的產婦,應禁忌過早食雞湯、鯽魚等油膩肉類湯和催乳食物,可在術手7-10天再食用。
產後2周再洗頭洗澡
剖腹產需要待傷口癒合後再沾水,一般產後兩週後可以洗澡,但必須僅維持擦浴,不能洗盆浴,以免洗澡用過的髒水灌入生殖道而引起感染。至於洗頭,最好產後2周後再考慮,以免受涼。
另外,月子裡產婦的會陰部分泌物較多,每天應用溫開水清洗外陰部。勤換會陰墊,並保持會陰部清潔和乾燥。
注意不能吹風
剖腹產坐月子不能吹風,因為產後氣血虛弱、筋骨鬆弛,風寒溼邪易趁虛而入,引起感冒、風溼、關節痠痛、腹瀉等疾病。如果室內溫度過高,產婦可以適當使用空調,室溫一般以25-28℃為宜,但應注意空調的風不可以直接吹到產婦。
注意陰道出血
剖腹產因子宮出血較多,所以家屬應不定時檢視產婦陰道出血量,如出血量超過了月經量,應及時告知醫生,以便採取止血措施。
注意飲食
1、剖腹產6小時之後,腸道進行了排氣,才可以進食。
2、6小時後宜服用一些排氣類食物(如蘿蔔湯等),以增強腸蠕動,促進排氣,減少腹脹。
3、剖腹產術後約24小時,胃腸功能才可恢復,給予流食1天,如蛋湯、米湯。腸道氣體排通後,改用半流質食物1-2天,如稀粥、湯麵、餛飩等,然後再轉為普通飲食。
4、術後進食不宜多吃產氣多的食物,如糖類、黃豆、豆漿、澱粉等,以防腹脹。
5、可適當吃些促進傷口癒合的食物:乳鴿、海帶、黑木耳、西紅柿、蜂蜜、豬蹄、黑豆。
6、要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吃生冷食物,還有忌食發物。
7、術後不久的產婦,應禁忌過早食雞湯、鯽魚等油膩肉類湯和催乳食物,可在術手7-10天再食用。
產後2周再洗頭洗澡
剖腹產需要待傷口癒合後再沾水,一般產後兩週後可以洗澡,但必須僅維持擦浴,不能洗盆浴,以免洗澡用過的髒水灌入生殖道而引起感染。至於洗頭,最好產後2周後再考慮,以免受涼。
另外,月子裡產婦的會陰部分泌物較多,每天應用溫開水清洗外陰部。勤換會陰墊,並保持會陰部清潔和乾燥。
注意不能吹風
剖腹產坐月子不能吹風,因為產後氣血虛弱、筋骨鬆弛,風寒溼邪易趁虛而入,引起感冒、風溼、關節痠痛、腹瀉等疾病。如果室內溫度過高,產婦可以適當使用空調,室溫一般以25-28℃為宜,但應注意空調的風不可以直接吹到產婦。
注意不能碰冷水
坐月子期間不宜碰冷水。因產後百脈空虛,風寒容易透過關節、面板,囤積在體內,釀成日後頭痛、關節痠痛的毛病,且不利於身體復原,故冷水還是少碰為妙。即使在夏天,洗東西也最好用溫水。
坐月子避免同房
產婦坐月子期間禁止同房。惡露未乾淨或產後42天以內,由於子宮內的創面尚未完全修復,所以要絕對禁止性生活。如果為了一時之歡而忘了“戒嚴令”,很容易造成產褥期感染,甚至造成慢性盆腔炎等不良後果。剖腹產最好3個月以後再考慮同房。
注意休養42天以上
坐月子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休養,剖腹產要休養40天以上,以幫助身體復原。家屬最好不要讓產婦出門,不要讓她做家務,不要讓產婦過於勞累,多分擔照顧寶寶的任務,產褥6周內應避免重體力勞動,以防子宮脫垂。
注意複查身體
產後6-8周左右,應帶著嬰兒一起到附近醫院進行健康檢查。檢查產婦的子宮收縮情況和子宮位置,以及全身器官和組織的恢復情況。同時要檢查嬰兒的發育和餵養情況,以便發現異常,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