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間又這樣一些俗語:“飯前喝湯,勝過良方”,“飯前喝湯,苗條又健康,飯後喝湯,越喝越胖”。湯之所以鮮香可口,是因為肉裡面的脂肪經加熱後乳化在湯裡,以及肉裡面的蛋白質經加熱變性,水解成氨基酸融入湯裡,所以湯有較高的營養養生價值,得到大家的喜愛,特別是年老體弱、患病、產前產後等人群,更注重熬湯調養。那麼,究竟怎樣喝湯才最有利於健康養生呢?
飯前喝湯的好處:
(1)飯前喝湯可以潤滑口腔和食道,可防止乾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受損。
(2)飯前喝湯,可以起到稀釋和攪拌食物的作用,有利於食糜的消化吸收。
(3)飯前喝湯可佔據胃的容積,並透過胃黏膜迷走神經的傳導反射到食慾中樞,使人產生飽腹感,從而起到減少攝入量。
有研究發現,在飯前喝一碗湯可讓人少攝入100—190kcal(千卡)的熱量,對肥胖和需要控制熱量的慢患者,是很有必要的。
飯後喝湯的弊端:
(1)飯後喝湯,這時已經出現飽腹感熱量已出現超標,如果在喝湯,就會造成營養過剩。
(2)飯後喝湯會沖淡胃液,把進入胃裡混合好的食糜稀釋,從而影響消化吸收。
(3)飯後喝湯使胃的容積變大,使胃產生容受性舒張,分泌更多的胃液給胃腸增加負擔。
喝湯應該注意的幾點:
(1)喝湯的速度不宜過快,宜小口慢喝,這樣才有利於消化吸收。
(2)在熬湯時,應根據自身的情況,搭配好食材,起到協同增效,療效更佳的效果。
(3)喝湯時注意湯的溫度不宜過高,以免造成口腔、食道黏膜,引起病變,一般五十度為宜,不超過六十度。
(4)不要用湯泡飯,因為在咀嚼食物時主要靠唾液將食物潤溼粘成團,透過不斷咀嚼同時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澱粉酶、溶菌酶,幫助消化殺菌,如果將湯和飯混在一起,食物沒得到充分的咀嚼,各種酶還來不及分泌,食物就隨湯一起進入消化道,這樣一來必定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增加了胃的負擔,時間過長還會引起胃部病變。
飲食習慣對健康肯定是有影響的,南方人習慣飯前喝湯,北方人喜歡飯後喝湯,北方人普遍比南方人胖,多多少少與飲食習慣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