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其字面意義應解釋為多孔隙的骨頭,其實骨質就好比是一棟房子的水泥柱,水泥柱裡頭佈滿了骨小管和孔隙,當水泥柱內的孔隙因為長期使用又未妥善保養,原先的小孔隙會逐漸擴大、變得稀疏。
反映在檢查結果即為骨質密度下降,當水泥柱的結構變得脆弱,就容易發生骨折等問題。
骨質疏鬆症好發高危險群
(1)性別
女性的骨質密度天生低於男性,從統計資料上來看,女性患骨質疏鬆症的人數高出男性數倍之多。
(2)年齡
年長者和年輕者相較,更容易有骨質疏鬆的困擾。而女性在停經後骨質密度流失更加迅速,約50~60歲接受檢查往往可發現明顯的衰退。
(3)高矮胖瘦
個子較矮、體型較瘦者都屬於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一般來說,當年紀大於體重,就必須更加註意骨質密度狀況,而當年紀減體重大於20,代表骨質密度有可能相當疏鬆。
(4)生活型態
如長期飲用過量黑咖啡、抽菸(每日抽超過一包煙)、大量飲酒、少運動等生活型態皆可能造成骨質密度下降。
(5)種族
亞洲人、白人若與黑人相較,骨質疏鬆的比例的確更高一些。
(6)家族遺傳
若家中曾有人並非承受高能量外力而骨折(即為骨質疏鬆骨折,譬如不小心跌倒就骨折),那骨質疏鬆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
(7)營養素缺乏
長期缺乏對骨骼健康極為重要的維生素D和鈣質,連帶會使骨質密度受到影響。
(8)曾使用某些藥物
長期使用類固醇(比方說嚴重氣喘、紅斑性狼瘡患者等),或是服用抗癲癇、甲狀腺素、四環素等藥物,會造成骨質疏鬆。
原發性和繼發性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又可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其實原發性是指找不到特定原因,例如因為年長退化導致骨質疏鬆症。
而繼發性則是能找到確切的原因,比方說長期使用藥物(如類固醇)、不當生活習慣等後天因素導致的骨質疏鬆症,而繼發性骨質疏鬆症有機會透過治療本身疾病(如停用類固醇)獲得改善。
當心骨質疏鬆5警訊
一般來說,輕微的骨質疏鬆完全不會察覺任何不適症狀,但是當骨質疏鬆逐漸進展到嚴重的程度,身體開始出現下列不適,應進一步接受檢查與治療:
(1)容易骨折
當骨質密度低於某個程度骨骼結構會變得脆弱,在跌倒或是受到撞擊時很可能因此發生骨折。
(2)腰背部常感痠痛
腰背部常感痠痛的可能原因很多,和骨質疏鬆症沒有絕對的關聯性,但如果因為骨質疏鬆而產生壓迫性骨折,痠痛感會更加劇烈而頻繁。
(3)有駝背的趨勢
常見的駝背原因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青少年時期的姿勢性駝背,這是因為骨骼發育速度快於肌肉發展,所以可能暫時性出現駝背的現象;
另一種則是年長型的駝背,患者往往有潛在的腰椎、胸椎壓迫性骨折問題,嚴重時甚至會對肺功能發生影響。
(4)身高下降
若一年內身高下降超過3公分,已大於測量身高的可能誤差值,表示可能已發生壓迫性骨折而不自知。
(5)其它
其它常見症狀還包括了向前彎腰易感覺不適、無法仰睡、翻身就覺得痛等,雖然這些症狀和骨質疏鬆症不見得有絕對關聯性,但若有骨質疏鬆症導致的壓迫性骨折存在,統計上的確會更頻繁出現這些症狀。
貯存骨本要趁早
常聽聞25歲以前要多存骨本的說法,其實這樣的觀念很正確,但切分點不一定是25歲,因為人體的骨質曲線通常在25 ~40歲左右到達最高峰後才會逐漸下降,此時體內的噬骨細胞活性漸漸高於成骨細胞。
而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曲線尤其會迅速降低,因此,若能趁著年輕在骨質曲線迅速下降前多貯存骨本,才有豐厚本錢應付日後的骨質變化。
鈣不足,轉而抓取母體骨鈣
懷孕後期胎兒對鈣質的需求量大增,若鈣質攝取不足寶寶會轉而向母體抓取骨鈣,於是會出現牙齒鬆動的現象。
所以懷孕期間每天還要額外補充鈣質才足以應付寶寶的生長需求。其實只要沒有特別偏食,懷孕並不會和缺乏鈣質劃上等號,但個子矮小或體型特別瘦的女性,孕期應格外注意鈣質的補充。
骨質疏鬆的檢測及保健
(1)雙能量X光吸收儀
雙能量X光吸收儀是目前臨床上最準確的骨質密度檢測方式,可藉此獲得骨質密度的精確數字。
(2)超音波骨質分析
利用超音波的原理,將腳掌放入儀器中測量骨質密度。此一測量方式在坊間頗為常見,但因為機器過於靈敏使誤差值偏高,基本上不會拿來作為骨質疏鬆症的診斷依據。
(3)其它
其它的檢測方式還包括了電腦斷層、X光等,但多半是站在輔助的角度,不如雙能量X光吸收儀(DEXA)對骨質密度的檢測準確。
骨質疏鬆4等級
骨質密度檢測數值 |
分級 |
T≧-1.0 |
正常 |
-1.0>T≧-2.5 |
骨質不足(osteopenia)或稱為低骨量(low bone mass) |
-2.5>T |
骨質疏鬆症 |
-2.5>T,且合併骨折 |
嚴重骨質疏鬆症 |
改善生活習慣,維持健康骨質密度
(1)從天然飲食補充鈣質
含鈣量較高的食物包括了小魚乾、豆乾、髮菜、芥藍菜、芝麻、牛奶、起士、優格等,如果有飲用咖啡的習慣則建議一天不要超過一杯,素食者因為飲食的選擇較少,所以必須特別注意鈣質的補充。
另外也要特別提醒,碳酸飲料雖然清涼好喝,可是當中的磷酸含量高,在體內會和鈣結合形成磷酸鈣後排出,再加上碳酸飲料糖分多、刺激性高,因此無論是大人小孩都應儘量避免飲用。
(2)適量服用營養補充品
不管服用何種補鈣劑型,一般市售的營養補充品其實吸收利用率相差不多,但鈣質並非吃得多就代表吸收的好。
促進鈣質吸收的要素還包括充分的維生素D,維生素D須經由陽光照射後才能活化,進入小腸後可以促進鈣質吸收,所以在補充鈣片的同時更適時的接受陽光照射。
(3)走路或負重運動
適度的負重運動尤其適合骨質密度偏低的患者,它讓身體在運動的同時也對抗地心引力,此時骨骼的受力增加會促進骨細胞等有利骨骼生長的因子活躍,舉例來說,走路、慢跑、爬樓梯、爬山等都是很好的負重運動。
相對於此,游泳則屬於非負重運動,但仍然有助於促進心肺功能、維持身體健康,只是對增進骨質密度的效果不彰。
如果本身個子較矮、身形瘦小屬於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除了注意飲食外,建議女性在步入更年期後應進行骨質密度檢測,瞭解自己的骨骼健康狀況,畢竟骨質疏鬆易造成骨折,傷愈後也可能存留後遺症,所以應該要及早預防並注意骨骼健康。
(4)預防跌倒
倘若已知自己的骨質密度較低,或是家中有嬰幼兒、年長的長輩,可以在室內鋪設止滑墊或者穿著有防滑設計的鞋,平時從小地方就要謹慎預防跌倒、碰撞的發生,以免發生骨折等意外。
(5)藥物治療
已診斷確定有骨質疏鬆問題者,建議同時服用治療的藥物,讓身體對於鈣質吸收利用趨於正常平衡。
至於我們常聽到的葡萄糖胺,目前仍在研究是否對關節軟骨的合成有幫助,但是對骨質疏鬆並沒有幫助,可別弄錯了喔!
(6)每年進行一次骨質密度檢測
一般建議每年可以定期進行一次骨質密度檢測,尤其是已停經的女性更要定期進行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