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柱灸
艾柱灸是臨床上最常用的的灸法,可以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
直接灸
直接灸又名明灸,著膚灸,是把艾柱直接放在面板上進行艾灸的方法。
無瘢痕灸
在施灸部位放置小艾柱,用線香點燃施灸,不等艾柱燃燒盡而患者感覺灼痛時,立即用鑷子夾去艾柱,更換新艾柱再灸,一般灸3-7壯,以區域性面板紅潤為止。注意不使面板燒傷起泡,或者起泡後亦不成灸瘡。
瘢痕灸
用黃豆大小的艾柱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區域性組織經燙傷後產生無菌性化膿現象,從而達到保健治療的作用。每灸完一壯,即用蒜汁塗抹一次所灸面板後再灸。一般7、8壯即可,化膿時間約持續一週左右,注意保護化膿區域,注意避免感染。灸瘡約45天左右癒合,留有瘢痕,一般較少用於治療頸椎病。
間接灸
間接灸有被稱為隔物灸,是在艾柱與面板間墊上某種物質進行艾灸的一種方法。常用的間隔物有薑片、蒜片、附片、食鹽、藥餅等。治療頸椎病根據其施灸部位特點和治療需要,常採用的是薑片、蒜片及藥餅等介質進行艾灸。下面以隔姜灸簡單介紹其施灸方法:
隔姜灸
取新鮮的生薑切片,約0.5CM左右的薑片,在中心處用粗針刺數孔,放在穴位上的面板上,然後再將艾柱放在薑片上點燃施灸,艾柱燃盡時用鑷子更換艾柱。一般在施灸處出現溼潤、紅熱現象、患者感覺舒適為宜。
艾條灸
艾條灸是指用紙包裹艾絨做成的艾卷,一端燃燒,在穴位或者患處施灸的一種治療方法。操作方法: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施灸部,約2-3CM進行燻烤,根據患者熱感上下移動,以區域性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佳。艾灸至面板稍有紅暈為度。
溫針灸
溫針灸實際是針灸和艾灸的結合操作方法,一般需要專業醫生操作進行。先將針刺入穴位,得氣後留針在適當的深度,隨之逃入厚紙板,遮蓋住四周面板,在針柄上穿置一段長2-3CM的艾條,點燃施灸,使溫熱沿針體傳至穴內,達到治療的目的。當患者感到灼痛時取下,更換再灸,灸畢除去艾灰,退出毫針。
頸椎病常用艾灸穴位
頸椎病的艾灸取穴常用主穴有頸夾脊、天柱穴、後溪穴、申脈穴、風池穴、大椎穴及頸椎壓痛點等。根據中醫理論辨證分型可相應的配伍以下穴位進行施灸:氣血虧虛型可配足三里、三陰交;痰濁上擾型可配豐隆穴、陽陵泉;氣虛血瘀型配有頸百勞、足三里、列缺;痰瘀交阻型可配伍膈俞穴、豐隆穴、外關;肝腎陰虛型可配伍腎俞穴、肝俞穴等。
注意事項
面部穴位不宜直接艾灸,以免燙傷形成瘢痕,關節活動處不宜化膿灸,一般化膿潰爛不宜癒合。空腹、過飽、極度疲乏及肢體感覺遲鈍、昏迷者不宜進行艾灸。體質虛弱者不宜使用大艾柱進行艾灸,避免刺激量過強引起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