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多久散步比較好
“飯後”是在進食完20~30分鐘以後,而並非指飯後立即散步。
提倡“飯後不要走”也有道理,從消化生理功能來說,飯後胃正處於充盈狀態,這時必須保證胃腸道有充足的血液供應,來進行初步消化。飯後適當休息一下,胃腸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應量。
根據腦生理科學家的研究,有些人的“吃飽”,不過是胃感覺到了脹滿,而營養卻沒有吸收進體內,身體仍處於“飢餓”狀態。短短十幾分鐘的進餐過程中,吃進去的食物根本來不及消化,就更不用說吸收了。
這時匆忙起身而走,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系統去,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有慢性病的人散步方式
注意散步的合理方式,最好緩慢的進行散步。
1.失眠者要在晚上緩行半小時,休息15分鐘後再睡覺,有較好的鎮靜催眠效果。
2.高血壓患者要腳掌著地,不要後腳跟先落地,否則會使大腦不停地振動,容易引起頭暈。
3.冠心病患者要在餐後1小時慢步走,以免誘發心絞痛,長期堅持有助改善心肌代謝,並減輕血管硬化。
4.輕微認知障礙的人應該反臂背向散步,把兩手背在後腰命門穴,緩步倒退50步,然後再向前行100步,一倒一前反覆走5~10次。(倒退時要特別注意安全)
5.有胃腸病的人可以採用摩腹散步法,步行時兩手旋轉按摩腹部,每分鐘走30~60步,每走一步按摩一週,順時針和逆時針交替進行,每次散步時間3~5分鐘。
老年人的散步方式
1.注意進行鍛鍊,減輕體重。體弱者要甩開胳膊大步跨,走得太慢則達不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開,才能促進新陳代謝。
2.肥胖者要走遠點,長距離疾步走,步行速度快些,可使血液內的遊離脂肪酸充分燃燒,從而減輕體重。
步行是很好的養生良方,也是最簡單的健身方式,只要你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就可以讓你走的更健康!
散步有什麼好處
第1~5分鐘:關節釋放潤滑液
首先邁出的幾步會引發細胞釋放出生成能量的化學物質,從而為散步提供能量。此時,心率達到每分鐘70~100次,血流量增加,肌肉得到預熱。關節的僵硬度開始減弱,並釋放出潤滑液讓你更容易移動身體。
在這5分鐘裡,人體每分鐘燃燒5千卡的熱量,是坐著等靜止狀態下的5倍。同時,為支援運動,身體開始從碳水化合物與脂肪儲存中獲得更多燃料。
第6~10分鐘:血管得到擴張
心跳增加到每分鐘約140次。隨著步速的加快,人體每分鐘燃燒的熱量達到6千卡。
血壓會輕微上升,但身體會釋放能擴張血管的化學物質來抵消這一潛在危險,更多的血液和氧氣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正處於工作狀態的肌肉。
第11~20分鐘:激素分泌量上升
體溫不斷上升,靠近面板的血管擴張以釋放熱量,你會開始出汗。伴隨著輕快的步伐,人體每分鐘燃燒的熱量達到了7千卡,此時的呼吸可能會變得稍微有些艱難。腎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分泌量上升,以便為肌肉輸送能量。
第21~45分鐘:更多脂肪燃燒
此時,你會感覺精力充沛,隨著身體張力的釋放,大腦會釋放出讓人感覺良好的內啡肽,你會開始放鬆。由於有更多的脂肪得到了燃燒,胰島素分泌量開始下降,這對過重的人或糖尿病患者來說是個極好的訊息。
第46~60分鐘:肌肉開始疲勞
散步快1個小時,你的肌肉可能會感覺疲勞,因為體內碳水化合物的儲存量減少了。當你冷靜下來時,心率和呼吸都會放緩,儘管之後燃燒的熱量有所減少,但依然多於鍛鍊前,這種較高的熱量狀態將保持1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