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種傳染類疾病
1、流行性腮腺炎
以春季為發病高峰。發熱(有時可不明顯),腮腺部腫痛,一般先見於一側,大多在1—2天后對側也腫大,部分患兒僅有頜下腺腫而無肋腺腫者。多數一週內可痊癒,而且獲得終身免疫。
預防
生後14個月常規給予腮腺炎減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風疹三聯疫苗免疫效果好。
治療
無併發症的無需就醫,只需在家中隔離護理,到腮腺腫大完全消退為止。若發現高熱不退、嘔吐頻繁、頭痛、精神痿糜、嗜睡,要警惕併發腦膜腦炎,需及時送醫院診治。
居家護理
1.宜臥床休息,給予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多飲水。
2.不要吃酸性食物,因為酸性食物可加重疼痛。
3.用冷毛巾擠幹水後輕輕地貼在腫脹的部位袋,可減輕疼痛和腫脹。
2、流行性感冒
從感染病毒到發生症狀,潛伏期數小時到2天。絕大多數患者發病突然,先是出現發冷、寒顫等症狀,隨後發燒,體溫升高至攝氏39℃以上,持續3-5天,並伴有頭痛、全身痠痛、疲倦、咽乾、咽痛、咳嗽、咳痰、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疾病症狀。
預防
1.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
2.咳嗽、打噴嚏時應使用紙巾等,避免飛沫傳播。
3.經常徹底洗手,避免髒手接觸口、眼、鼻。
4.流行期間如出現流感樣症狀及時就醫,並減少接觸他人,儘量居家休息。
5.流感患者應呼吸道隔離1周或至主要症狀消失。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徹底消毒。
6.加強戶外體育鍛煉,提高身體抗病能力。
7.每年按時接種流感疫苗。
治療
在治療上無特效抗病毒藥物,主要以緩解症狀為主。例如初起流鼻涕、打噴嚏症狀較重時,可以吃些治感冒的藥;咳嗽、咳痰等症狀較重時,可選用祛痰和止咳藥物;出現高燒,可吃些退熱藥。
家居護理:
1.注意多補充水分、多休息;飲食注意營養均衡、易消化,發病前期以清淡為主,通常可在一週內痊癒。
2.若發現患者高熱持續不退或熱退後體溫又上升,同時出現咳嗽、喘息、面色發白或青紫時,有併發喉炎、氣管支氣管炎和肺炎的可能,要立即就醫。
3、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該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6歲以下患病率尤高。流腦季節性明顯,3—4月是發病高潮。潛伏期多為2-3天,最長可達1周。其特點是起病急,突然發熱,出現劇烈頭痛、噁心嘔吐、面板瘀點及抽搐、頸部僵硬等異常症狀。
嚴重的可在數天內死亡,或留下腦性癱瘓、腦積水等後遺症。3歲以下嬰幼兒除發熱、嘔吐以外,常常拒食,並伴有腹瀉、睡眠不安、尖聲喊叫,容易誤認為是消化不良或上呼吸道感染。
治療
腦膜炎雙球菌對磺胺類與青黴素類抗生素相當敏感。經過抗感染和對症治療,可在1周後逐漸痊癒。
居家護理
1.飲食宜給予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要保證充足的水分,尤其是服用磺胺藥物的寶寶要多飲水。
2.保證房內空氣新鮮。
4、百日咳
多見於5歲以下的小兒,傳染性極強,而且時間長。發病期有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咳嗽後伴有深長的雞鳴呼吸聲(又稱為雞鳴尾聲)或伴有嘔吐。病癒後可獲終身免疫。
治療
在初咳期可用抗生素治療,減輕症狀,但在痙咳期則抗生素並不能縮短痙咳的病程。
居家護理:
1.居室要安靜,空氣新鮮,陽光充足,避免受涼。
2.少吃多餐,選擇易於消化吸收。
3.衣服被子要常洗常換,必要時用紫外線消毒空氣。
4.不要隨便服用止咳藥,不祛痰而強行止咳是很危險的。
5、猩紅熱
高發於冬末春初的急性發疹性傳染病,此病任何年齡段均可發病,而以2-10歲幼兒為最高。
1.輕型:發熱不高,有咽炎,出疹期短,皮疹少而稀,往往未引起注意而自愈,常在出現皮疹脫屑或併發腎炎後才知道患了猩紅熱;
2.中毒型:病勢發展迅速,突然高熱,全身中毒症狀明顯,常有驚厥、昏迷、嘔吐、煩躁不安,有時可迅速出現休克。皮疹很快遍及全身,且常有出血點。
3.膿毒型:較中毒型症狀更重,患兒有高熱、煩躁不安,咽峽炎加重等症狀,但此類患兒現已極少見。
治療
一般臥床休息,提供充分的營養和水分,症狀嚴重的可輸液,青黴素是治療猩紅熱的首選良藥。
居家護理:
1.居室應注意陽光充足和空氣新鮮,保持安靜。
2.生病的寶寶最好臥床休息,進食流質軟食,多喝水。
3.注意口腔衛生,每次飯後漱口。
4.出疹期間,要加強面板護理,如剪指甲以防抓破面板,若寶寶因皮疹常感瘙癢,可塗抹藥水以止癢。
6、小兒急疹
又稱嬰兒玫瑰疹經呼吸道感染,但傳染性不強,多見6-18個月的嬰幼兒,以春秋季為發病高峰。被傳染以後4-8天,小兒突然高熱,幾小時內可達39-40℃,經3-5天忽然下降。幼兒急疹的特點是一開始退熱時即出現皮疹亦,皮疹為玫瑰色丘疹樣,大多稀疏分明,先見於軀幹,漸漸布及全身,手足,臉部較少,皮疹在24小時內出齊,1-2天內完全退盡,不留色素,不脫屑。
治療
高熱時可以給解熱劑,若高熱持續不退,患兒頭部可用冷溼敷,並用退熱劑。
居家護理:
1.高熱對發疹是必需的,因此不建議退熱過低,應多喝水,多休息;
2.斷奶寶寶患病期間的飲食以流質或半流質為主。
7、風疹
多因與患兒直接接觸傳染所致。患兒被傳染後,隔10-21天才發病,開始有咳嗽、流鼻涕、發熱等症狀,體溫一般在38-39℃之間,在發熱的當天或第二天出現疹子。疹色往往在1天內,從面部開始很快佈滿全身,四肢較少。一般待疹子出齊就退熱。疹子沒有明顯脫屑,也不留色素沉著,通常體溫不高,患兒精神較好。風疹發病較輕,全病程2-3天。得過風疹可持久免疫。
治療
無需特殊治療,在體溫較高時需要臥床休息及多喝水。少數患者可併發中耳炎、咽炎、支氣管炎、肺炎、扁桃體炎、關節炎或心肌炎、腦炎及肝炎等,需及時送醫。
居家護理:
1.可根據寶寶的精神狀態餵奶,如果以往喝牛奶的要多加點水,調得稀一點,吃飯的嬰幼兒可吃稀飯或半流質飲食。
2.如咽痛,可用溫熱鹽水漱口,發高熱而伴有頭痛者可服解熱劑。
8、麻疹
以冬春兩季最為多見。麻疹病毒經呼吸道侵入人體後經10-12天發病。典型症狀是在3-5天內發熱至38-39℃,怕光、流淚、流鼻涕、咳嗽等,與患感冒相似;經3-4天,鼻炎、咳嗽加重,眼結膜充血,同時在口腔頰粘膜上有白色斑點,大小不等,稱為麻疹粘膜斑,後按順序發出疹子,一般先從耳後、前額、髮際部開始,逐漸波及臉部。如果疹子順利出齊後即開始消退,疹退處見麥麩狀的細微脫屑,體溫也隨著下降,恢復正常。疹退後留有棕色色素沉著,1-2周後完全消失。一旦麻疹治癒,可獲終身免疫。
治療
無併發症的麻疹患兒不必住院治療,但因患兒在出疹的5天內傳染力很強,必須嚴格隔離。若患兒高燒不退,咳嗽加重,呼吸急促,有可能併發了肺炎,如果在出疹過程中患兒聲音嘶啞,喝水即嗆咳,這是併發喉炎的前兆,這些併發症都要及時就醫。
居家護理
1.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給患兒保暖。
2.在發熱出疹期間,多喝水,這樣可以使皮疹易於發透,又利於體內毒素的清除。
3.給予易消化又營養豐富的食物,特別要注意維生素A的補充。
4.發熱有助於皮疹透發,所以出疹期高熱不退可用小量的退熱藥,但體溫不要降得太低,維持在38℃左右。
5.在恢復期除少吃油膩的食品外,無需忌口,每天可用溫開水將毛巾浸溼擦淨鼻和眼睛。
9、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兒一週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主要對症治療。
治療
1.一般治療
本病如無併發症,預後一般良好,多在一週內痊癒。主要為對症治療。
(1)首先隔離患兒,接觸者應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2)對症治療,做好口腔護理。
(3)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
(4)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5)臀部有皮疹的寶寶,應隨時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
(6)可服用抗病毒藥物及清熱解毒中草藥,補充維生素B、C等。
2.合併治療
(1)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尤其是腦、肺、心等重要臟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別注意監測血壓、血氣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維持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及對重要臟器的保護。
(3)有顱內壓增高者給予相應處理。
(4)出現低氧血癥、呼吸困難等呼吸衰竭徵象者,宜及早進行機械通氣治療。
(5)維持血壓穩定。
其他重症處理:如出現DIC、肺水腫、心力衰竭等,應給予相應處理。
3.抗病毒藥物
因為抗病毒藥一般在發病24小時到48小時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們確診手足口病的時候,都已經過了最有效的治療階段,現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藥物。
預防
1.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汙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患兒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6.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10、急性結膜炎
俗稱“紅眼睛”,是由細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接觸性傳染病。春天細菌、病毒易滋生,若不注意用不潔淨的手觸控眼睛後,極易患上此種疾病,患者會有:眼部異物感、燒灼感、發癢和流淚等症狀。
治療
發現患者眼睛變紅是需立即上醫院。當一隻眼發病而另一眼尚未感染時,用藥時應偏向病眼側,睡覺時也應如此,以防患側分泌物流入健側,並且不宜遮擋病眼,以致分泌物不能排出,加重病情。滴眼藥時,讓孩子仰臥,輕輕翻開下眼瞼,在內側滴一滴藥水,再輕輕壓住眼角內側不讓藥水流入喉嚨。家中對患者用的毛巾等物品可用沸水煮15~20分鐘進行消毒。
6種過敏類疾病
1、過敏性結膜炎
過敏性結膜炎最常見的症狀是眼癢,幾乎所有的過敏性結膜炎患者均可出現,其中春季角結膜炎通常表現最為明顯。其他症狀有流淚、灼熱感、畏光及分泌物增加等。
治療
可口服抗過敏藥物,並以保持眼部衛生為主。結膜充血明顯的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滴血管收縮劑,併發角膜炎時可加用皮質激素眼藥,如果過敏原是細菌、病毒、真菌等致病菌,需要採用抗生素和皮質激素治療。
居家護理
1.切勿用熱水清洗和反覆揉搓眼部。
2.還要減少日曬,少接觸花叢。
2、過敏性皮炎
過敏性皮炎是面板或黏膜單次或多次接觸外源性物質後,在接觸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發生的炎症性反應。表現為紅斑、腫脹、丘疹、水皰甚至大皰。多發生在春季。
治療
病程有自限性,一般去除病因後,處理得當,1~2周可痊癒。可口服複合維生素B並採用3%硼酸溶液溼敷,伴有明顯癢痛者可用1%氫化考地鬆軟膏及新黴素軟膏。
居家護理
1.發病時,不要吃刺激性過強的食物,如生蔥、辣椒、生蒜等。
2.限制多脂多糖飲食,忌飲酒,多食蔬菜和水果。
3、過敏性哮喘
過敏性哮喘是一種比較頑固的疾病,多在嬰幼兒期發病,如果忽視治療,可以伴隨終身。大部分哮喘患者都存在過敏現象或者有過敏性鼻炎,有過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發病前兆會有打噴嚏、流鼻涕、鼻癢、眼癢、流淚等症狀。
治療
哮喘急性發作時,可使用各種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迅速控制病情。緩解期可給予免疫增強劑。
偏方1
原料:五味子250克,紅皮雞蛋10個。
制用法:將五味子入瓦器內,加水煮沸30分鐘,待藥汁涼透,放入紅皮雞蛋10個,置陰涼處浸泡7天,每日早晨取雞蛋1個,
適應症:過敏性哮喘
偏方2
原料:靈芝、蘇葉各10克,茯苓、冰糖各15克,半夏8克,厚朴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過敏性哮喘
居家護理
1.飲食清淡,營養均衡,多吃新鮮蔬菜和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2.遠離過敏原,儘量減少哮喘的發作。
4、過敏性咳嗽
過敏性咳嗽主要為咳嗽持續或反覆發作超過一個月,常伴夜間或清晨發作性咳嗽,痰少,運動後加重,臨床無感染表現,或經較長時間抗生素治療無效,用支氣管擴張劑治療可使咳嗽發作緩解,往往有個人或家族過敏症。
治療
應及早診斷並積極進行治療。通常以吸入糖皮質激素進行抗炎治療為主,若確診為咳嗽變異性哮喘,應停止應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同時應注意避免過敏原的接觸。
5、鼻炎
春天很多人年老體弱者,很容易患上鼻炎,一般症狀表現為鼻塞、多鼻涕、嗅覺下降、頭痛、食慾不振、易疲勞。
治療
找出全身和區域性病因,及時治療全身性慢性疾病、鼻竇炎、臨近感染病灶和鼻中隔偏曲等。改善生活和工作環境,鍛鍊身體,提高機體抵抗力。區域性鼻內用糖皮質激素是慢性鼻炎首選用藥,具有良好抗炎作用;鼻內分泌物較多或較黏稠者,可用生理鹽水清洗鼻腔,以清除鼻內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氣。
6、花粉過敏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此時是人們最易患花粉過敏症的季節,春季出遊時,要防備花粉過敏。其臨床症狀如打噴嚏、清水樣鼻涕、鼻、眼、耳、上顎癢,可伴有呼吸困難或蕁麻疹、溼疹。
治療
在初春、夏末等時候,花粉還未‘肆虐’的時候,有過往病史者可以提前一到兩週,就開始服用抗過敏藥物。
3種普通疾病
1、上火
春天雖然氣候適宜,但風多雨少,人體內的水份容易通過出汗、呼吸而大量丟失。加上天氣變化反覆無常,不能保持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和穩定,導致生理機能失調,出現咽喉乾燥疼痛、嘴唇乾裂、大便乾燥等“上火”症狀。
治療
以飲食和中藥治療為主,多吃一些清熱解毒,利溼下火的食物,如:菊花、黃瓜、板藍根、番茄、竹筍、綠豆、豆腐、芹菜、苦瓜、冬瓜、西瓜、薏仁等。
預防
1.首先要生活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適當休息;
2.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
3.多飲水,促進體內“致熱物質”從尿、汗中排出;
4.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牛黃上清丸、三黃片、青果丸等清火藥物。
2、春困
氣候日漸轉暖,人會感到睏倦、疲乏、頭昏欲睡,就是春困,是因為季節交換給人們帶來的生理變化的一種客觀反應。其中也含有一些病理因素,比如缺內源氧,一些“春困”是疾病的表現。
治療
建議早睡早起,進行合理適量的運動,從瘦肉、雞肉和低脂奶製品中攝取的蛋白,有助於提高人的精力,不容易覺得易困。
3、抑鬱、失眠
春天是各類精神疾病的多發期,由於氣 壓低,容易引起人腦分泌的激素紊亂,加上天氣多變,也常常使正常人的情緒波動較快。
治療
當發現自己情緒低落時,應注意轉移不良情緒,鬱悶時不妨聽聽音樂或參加體育活動。可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裡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鮮空氣。如果這樣都排解不了不良情緒,可以找專業心理諮詢師,幫助心理疏導。
4種其他疾病
1、腦梗塞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腦梗塞的發病率呈現上升的趨勢。尤其春季天氣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大,因此腦梗塞又進入高發時期,其臨床表現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語障礙、智力障礙為主要特徵。
預防
1.首先應定期體檢早期發現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等;
2.其次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戒菸、戒酒,飲食注意低鹽、低脂、低糖、注意規律生活,保證充足的睡眠,同時應參加一些適合自己的健身運動;
3.當季節交替時,由於中老年人,特別是體弱多病者,多半不適應氣候的變化而容易患病,發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時高,所以要特別小心。
2、骨關節病
冬春交替時氣溫變化大、早晚溫差也比較大,因此一定要防範骨關節疾病。
預防
1.在日常生活種藥做好防寒保暖;
2.做自我保健按摩,以驅散風寒、緩解疼痛。同時也應加強戶外鍛鍊;
3.在飲食方面,也可以多攝取一些含大量維生素食物,以減緩骨質疏鬆,增強體質,減少骨關節疼痛的發生。
3、腸胃道疾病
天氣變暖和了,外出的機會增多,在外就餐或者在外活動時用髒手拿東西吃,都容易感染病菌,患胃腸道疾病的機率也大大增加。
預防
1.飲食一定要有規律,規律的飲食,有利於主管消化道蠕動和分泌的植物神經系統有規律的活動;
2.一日三餐,飯吃八分飽,少吃零食,切不可暴飲暴食。
3.不要貪杯,烈性酒最好不喝,啤酒、果酒和低度白酒也不可多飲,而且每天不能超過一次。
4.不要隨意採摘野菜、野果來吃,吃一些春季的野菜時,要注意先弄清食用方法,避免食物中毒。
4、佝僂病
在冬、春季紫外線不足,又因初春寒冷戶外活動較少,易發生佝僂病。初期主要表現為神經精神症狀,如喜哭鬧、煩躁、晚上睡眠不安,易驚醒,常有'夜啼',出汗多等現象,尤其在剛入睡時,常常汗溼枕頭。
治療
應在小兒有早期症狀時進行治療。佝僂病治療是較為複雜的,如果懷疑寶寶有佝僂病症狀,必須就醫,請醫生根據小孩病情輕、重,病程長短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給予不同劑量的維生素D和鈣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