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脾虛按摩什麼位置最好 脾虛怎麼按摩

avatar 玄虛亦海
2萬 熱度 A+ A-
脾的運化功能受影響,人體正常的水液代謝就會出現問題,身體不能正常運化濡養功能,出現肥胖,脘腹脹痛,心煩失眠,頭暈目眩等不適,很多人都有脾虛的毛病,脾虛可以透過飲食調理改善,也可以透過按摩來調理,那麼脾虛按摩什麼位置最好呢?

按摩公孫穴補脾安神

公孫穴位於脾經上,且聯絡足陽明胃經,通衝脈,是八脈交會的要穴,具有補脾和胃,調心安神的功效,可治療胃痛,痢疾等腸胃疾病,心煩,失眠等神經系統疾病。

補脾按摩手法:公孫穴通衝脈,對舒筋,引血,行瘀有重要作用,透過按壓公孫穴消除血氣阻滯的方法是,找準穴位,以大拇指稍用力按壓,以有明顯酸脹感為度。

取穴:此穴位於人體腳內側,第1蹠骨基底前下方的凹陷中,赤白肉際處。

按摩三陰交除溼去虛胖

三陰交是足太陰脾經上的穴位,足部的三條陰經中氣血均在本穴交會,是可以經常按摩的保健穴,按摩此穴具有健脾和胃化溼,舒肝益腎,調經血,主生殖的效果,對肝,脾,腎2的疾病都有防治作用,

補脾按摩方法:取坐位,抬起一隻腳放在另一條腿上,大拇指彎曲,指腹置於穴位上,用指尖垂直按壓穴位,力度以出現較強的痠痛感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1-3分鐘,孕婦禁按此穴。

取穴:三陰交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正坐屈膝取穴。

按摩脾俞穴補脾利溼

脾俞穴為脾臟散熱除溼之要穴,脾臟的溼熱之氣藉由此處向膀胱經疏散,故名脾俞穴,按揉該穴位具有和胃健脾,升清利溼的作用,是脾臟最重要的保健穴之一。按揉脾俞穴能調和脾胃,解溼熱之氣,消除肢體乏力,背痛等虛勞症狀,同時也是治療腸胃疾病的要穴。

補脾按摩手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兩手大拇指按在左右脾俞穴位上(其餘四指附著在肋骨上),按揉約2分鐘,或捏空拳揉搓穴位30-50次。

取穴:該穴位位於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脊中旁開1.5寸處,取穴時常需取俯臥位。

按摩章門穴保養脾胃

章門穴歸於足厥陰肝經,為脾的募穴,髒之會,是脾的經氣結聚之處,具有健脾和胃,調中補虛,益氣養血之功,主治神疲肢倦,腹痛,腹脹,腸鳴,洩瀉,嘔吐,小兒疳積等。

補脾按摩手法:仰臥位或坐位,以雙手的大拇指指腹分別點揉兩側的章門穴,順時針和逆時針交替點揉,點揉時力度要均勻,滲透,不可使用蠻力,以免引起損傷,以區域性有痠痛感為佳。

取穴:仰臥或側臥位,在腋中線,屈肘合腋時,當肘尖止處即為該穴。

按摩太白穴保護脾臟

太白穴屬脾經土穴,該穴集脾經的原穴與腧穴於一身,善治脾胃病,具有健脾益氣,理氣和胃,降逆止嘔,祛溼止瀉,消食化滯,通腑洩熱之功效,可解決脾虛煩惱,主治胃痛,嘔吐,腹脹,腹瀉,腸鳴,飢不欲食,痢疾,便秘等症。

補脾按摩手法:兩腿盤坐,以一手大拇指指腹點揉太白穴,點揉的力度要均勻,柔和,滲透,使力量深達深層區域性組織,以有痠痛感為佳,早晚各一次,每次點揉3-5分鐘,兩側太白穴交替點揉。

取穴:正坐垂足,在第一蹠骨小頭後下方取穴。

按摩足太陰脾經

按摩足太陰脾經,能補益脾經氣血,調節脾的運化功能,使脾氣血充盈,運化有源。

足太陰脾經循行部位:起於足大趾內側隱白,沿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內踝的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在內踝上8寸處,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上行沿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穿過膈肌,沿食道兩旁,連舌本,散舌下,其分支從胃別出,上行透過膈肌,注入心中,經氣於此與手少陰心經相接。

按摩方法:沿足大趾內側緣,小腿內側脛骨內側緣自下而上推足太陰脾經,每次10遍,之後點按太白,三陰交,陰陵泉,及壓痛點各30分鐘。

釋出於 2022-03-19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