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也是可控的慢性病
談到腫瘤,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是“死亡率高”。事實上不必恐慌,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癌症1/3是可以預防的,1/3可以透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達到治癒,還有1/3透過適當治療可以延長生命和提高生活質量。”
腫瘤分為很多型別,治療手段和結局各不相同。其中,一部分腫瘤是完全可以治癒的,晚期癌症雖然一般無法做到根治,但是經過合理的治療,相當一部分病人能長期帶瘤生存,並保持較好的生活質量。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腫瘤這一致命性疾病,也能變成可控的“慢性病”。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大約有30%的癌症死亡源自五種主要危險因素:高體重指數、水果和蔬菜攝入量低、缺乏運動、吸菸及飲酒。如果我們能夠做到不吸菸、選擇適宜的膳食、從事適度的體力活動、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儘量減少在不良環境中暴露,就可以避免部分癌症的發生。
此外,目前腫瘤治療已經進入綜合時代,治療的個體化差異很大。昂貴的藥物不一定就是合適的藥物,而要根據病情選擇合理的綜合治療手段。倘若不幸“中招”,那麼一定要在最短時間內消滅它,患者、家人和醫生共同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腫瘤的防治模式中心一定要“前移”。透過防治癌前病變和早期發現是抗擊癌症的重要策略。腫瘤由正常細胞到癌變,有很長一段時間處於癌前病變期,如果在這個階段控制住,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預防癌症的發生。定期防癌體檢,除了查出早期腫瘤,更重要的還在於能發現已經存在的癌症高危因素。
吸二手菸照樣高危
醫科院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 薛奇
是男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女性中是僅次於的第二大惡性腫瘤。目前臨床上確診和死亡的肺癌患者中,有87%跟吸菸相關,其中當然也包括被動吸菸。
菸草中有4000多種有害物質,其中跟癌症相關的有69種。因此,40歲以上的長期吸菸者(吸菸的年數乘以每日吸菸的支數在400年支以上)、吸二手菸超過20年、長期遭受外界環境汙染及室內小環境汙染者(如接觸煤氣、瀝青的工人,在金屬礦區工作的人等)、職業接觸致癌物者、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家族成員中有患過肺癌者等,都是肺癌的高發人群,應定期體檢。出現長期且不尋常的咳嗽、頻繁的刺激性咳嗽、痰裡有血絲、不經意地發現一個部位的疼痛等,要及時就醫。
醃肉鹹魚吃出鼻咽癌
醫科院腫瘤醫院體檢中心 朱慧
我國鼻咽癌發病高於西方國家,其發生與生活習慣有密切關係,呈明顯地域性、種族性和家族高發傾向。
除了我們熟知的,化學因素亞硝胺及其化合物,與鼻咽癌的發病也密切相關。因此,過量食用鹹魚、醃肉、醃菜等食物,可能導致體內亞硝酸鹽含量超標,引起鼻咽黏膜病變。此外,研究還發現,在一些鼻咽癌的高發地區,土壤、水和大米中微量元素鎳的含量較高,而硒的攝入相對過少,也可能促進了這一疾病的發生。
預防鼻咽癌,要注意保持口腔衛生,避免菸酒等物質的刺激,儘量少吃醃製和油炸食品,儘可能地減少亞硝酸鹽的攝入。
別把良性拖成惡性
醫科院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醫師 吳鐵成
人的乳腺由乳腺導管末端的多個小腺泡集合組成,乳腺癌發生發展的假設模型一致認為,浸潤性乳腺癌起源於導管小葉,由良性疾病經過過度增生、不典型增生等各個階段,累積演變成惡性的乳腺癌。
因此,預防乳腺癌,要從發現和治療良性病變開始,不可耽誤和拖延。發現乳腺腫塊,體檢時發現異常病灶,或出現不明原因疼痛、腫脹時,無論有無乳腺癌的臨床症狀、體徵等,都建議透過診斷性乳腺照相等進一步確診。
多數乳腺癌表現為單個、無壓痛的實性腫物,而良性病變則腫物常時大時小、界限時而清晰時而模糊。對一次檢查無法確定的患者來說,最好觀察1—2個月經週期,不要輕易“放過”。
很多胃腸癌是壓力病
醫科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醫師 劉炬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壓力普遍較大,加上不定時進餐、過量飲酒等不良習慣,胃腸道變得越來越“脆弱”,、腸癌、等消化系統腫瘤,也不再陌生了。
我國90%以上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胃腸疾病,而很多胃腸道腫瘤正是由慢性炎症、潰瘍、息肉等病變發展而來。精神壓力大、飲食不規律、長期熬夜等,不僅加劇了消化系統功能的紊亂,而且使交感神經興奮,“抑制”住疾病的早期症狀。因此,對於有慢性消化道疾病,連軸轉的“應酬一族”,精神長期緊張者,有胃腸癌家族史,或長期、大便潛血陽性以及年齡大於40歲的消瘦人群等,最好每兩三年做一次例行的內鏡檢查,即使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或不適症狀自然緩解、消失了一段時間,也不要輕易忽視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