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生活中如何降低患癌的機率?
作者:潘戰和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
癌症真能預防嗎?多數癌症的發生跟外在環境因素有密切關係,很顯然,外在的環境是有可能改變的,這就為預防癌症提供了可能性,這也是“癌症可以預防”最基本的前提依據。
當然,說癌症可以預防,不是說採取了某些措施就一定能讓你不得癌,為了避免某些人鑽牛角尖,更準確的表述應該是“大多數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另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你將防癌措施付諸實踐,而不是隻停留在口頭上。
那麼到底應該如何預防癌症呢?除了環境汙染治理要從全社會層面進行解決,以下著重談一談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降低患癌機率的問題。
1、改變觀念,培養防癌意識。
其實癌症預防最大的阻礙不是癌症預防措施本身,而是防癌的觀念!觀念決定行動,如果防癌意識淡薄,你當然不會付諸實際行動,比如該吸菸還吸菸、該酗酒還酗酒、該熬夜還熬夜,得癌的機率自然會增加。
2、老生常談的問題,戒菸限酒!
吸菸是對健康危害最大的不良生活方式,早一點戒菸早一天受益,任何時候戒菸都不遲。對於不吸菸的人,要勸阻周圍吸菸的人,拒絕二手菸的傷害,二手菸的危害甚至超過直接吸菸的人,特別是兒童受害尤其嚴重。關於飲酒,建議不喝酒或少量適度喝酒,至少不嗜酒不醉酒。少量飲酒一般是指可以少量飲用紅葡萄酒,白酒等,烈性酒則要儘量避免飲用。
3、均衡飲食、搭配合理、良好飲食習慣。
不要迷信所謂“防癌食品”, 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營養價值,關鍵是要掌握恰當的量,要均衡,不要偏食,五穀雜糧、新鮮蔬菜水果、適量的肉類等都要食用,並特別強調食材的新鮮。除了飲食要均衡,良好的飲食習慣也很重要,不要吃得過鹹、不吃或少吃醃製食品、不要吃得太快、不暴飲暴食、避免過熱過燙飲食、飲食儘量規律、勿吃或少吃油炸燒烤食品等等。
4、堅持運動,避免久坐。
癌症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懶出來的病。一動不動,百病侵。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美國癌症研究所(WCRF/AICR)在2007年的專家報告《飲食、營養、運動和癌症預防:全球視角》中給出的建議包括:在不至體重過輕的情況下儘可能減重;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不過,為了從運動中最大程度的獲益,建議每天進行60分鐘以上的適度動運或30分鐘以上的劇烈運動。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減少三分之一的得癌風險,因此倡議大家每星期至少鍛鍊150分鐘。
5、保持正常體重,避免超重和肥胖。
保持適當的體重對防癌很重要,在不至體重過輕的情況下要儘可能減重。怎樣才算超重?體重計數(BMI,即以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是世界公認的一種評定肥胖程度的分級方法,BMI指數為18.5~24.9屬正常健康體重,低於18.5為低體重,25~29.9為超重,大於/等於30為嚴重超重或肥胖。
6、保證睡眠時間,作息要規律,避免熬夜,避免過勞。
現代人尤其是城市人群,晚睡熬夜司空見慣,短期內也許看不出傷害,但時間一久或養成熬夜的習慣,問題就出來了。熬夜違背生活作息基本規律,損害機體免疫力,是患癌的高危人群。建議成年人每天保證6至8小時睡眠時間,當然視具體情況可略有調整,不要熬夜或至少儘量少熬夜。
7、防癌還要注重“養心”。
癌症當然是“身病”,但其實也是“心病”。癌症的發生與社會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經常不良的負面情緒、長期處於焦慮之中會增加患癌的風險。將心放寬,遠離焦慮,學會減壓,學會放鬆。
8、其他。
具體的防癌措施其實難以在一篇文章中述全,比如還有,避免多個性伴侶,儘量減少婚前和婚外性行為等不安全性行為,必要時儘可能使用安全套,以避免人乳頭狀病毒的傳播。又比如避免長期日光照射過度。
另外,特別重要的是要定期體檢、參加防癌篩查,特別是某些高危人群。
最後再次強調,所謂的防癌措施永遠只是相對的,沒有絕對,不是說做到了以上說的這幾點,你肯定不會得癌,而沒有做到的肯定就會得癌,當然不是這樣!癌症的發病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最終會不會得癌,也是多因素綜合決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你的生活方式越健康,你患癌的機率就越低!!
(二)關於生活方式防癌的19條建議
——防癌從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開始
作者:潘戰和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
大多數癌症的發生都與不良生活方式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包括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胰腺癌等都與不良生活方式有較密切的關係,這些不良生活方式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所謂的現代生活方式。癌症生活方式病,某種程度上也是“現代病”,比如吸菸、酗酒、缺乏運動和久坐、不良飲食習慣、熬夜、焦慮等,總之是既“活得累”又“活得不快樂”。
為什麼總體上經濟發達地區癌症發病率高於經濟欠發在地區?為什麼城市人群癌症發病率高於農村人群?這其中除了經濟發達地區和城市的環境汙染更嚴重,也與不良生活方式更普遍有一定關係,比如酗酒更普遍、缺乏運動、由於工作的關係習慣久坐、飲食經常是無規律、食用更多的垃圾食品、普遍過著熬夜的生活方式、由於職業競爭帶來的心理壓力伴隨焦慮負面情緒而普遍活得更累更不快樂等等,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只是傷身,也傷心,容易造成身心的失調,對疾病的抵抗力也差,自然是患癌的高危人群。
不良生活方式涉及到吃、喝、拉、撒、睡、生活、工作、心理等等各個方面,涵蓋面極廣,這些不良生活方式可以致癌。很自然,如果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降低癌症的發病風險。
關於生活方式防癌,本人綜合各方面的資料,以下給出一些建議,供參考。
1、必須徹底戒菸。吸菸是對健康危害最大的不良生活方式,必須堅決戒除。有的人拿吸菸可以提神來做藉口,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吸菸不但不能提神,只能傷神傷身最終會讓你傷心,早一點戒菸早一天受益,任何時候戒菸都不遲。對於不吸菸的人,要勸阻周圍吸菸的人,堅持拒絕二手菸的傷害。
2、不喝酒或少量適度喝酒,至少不嗜酒,不醉酒。少量飲酒一般是指可以少量飲用紅葡萄酒,白酒等烈性酒則要儘量避免飲用。
3、保持正常體重,避免超重和肥胖。保持適當的體重對防癌很重要,在不至體重過輕的情況下要儘可能減重。怎樣才算超重?體重計數(BMI)是世界公認的一種評定肥胖程度的分級方法,世界衛生組織也以BMI來對肥胖或超重進行定義,體重指數是以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當BMI指數為18.5~24.9時屬正常健康體重,低於18.5為低體重,25~29.9為超重,而大於和等於30為嚴重超重或肥胖。建議將體重控制在健康的BMI範圍之內的最低值。
4、堅持運動,避免久坐。久坐缺乏運動,會帶來超重肥胖問題,會增加結直腸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生風險。一動不動,百病侵。只要運動,人才會有活力,才可能有好的抗病能力。建議每工作1至2小時,起來活動一刻鐘。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以上的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的運動。
5、保證必要的睡眠時間,作息要規律,避免熬夜。現代人尤其是城市人群,晚睡熬夜司空見慣,短期內看不出傷害,時間一久,問題就出來了。熬夜違背生活作息基本規律,損害機體免疫力,是患癌的高危人群。建議成年人每天要保證6至8小時的睡眠時間,當然視具體情況可略有調整,關鍵是不要熬夜。熬夜會導致生物鐘紊亂,而且夜間燈光會破壞人體褪黑素形成,削弱人體免疫功能,很多癌症就容易找上門。建議睡覺最晚別超過12點,睡眠不要開燈。
6、避免不合理的飲食,要均衡飲食,不偏食,五穀雜糧、肉類蔬菜水果都要食用,要遠離垃圾食品,特別是街頭垃圾食品、油炸食品。
7、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且蔬菜水果的品種要多樣化,每天最好五種以上不同的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吃得少,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增加結腸癌風險,而且容易缺乏維生素,患癌風險也增加。多吃蔬菜少吃肉,粗茶淡飯保健康。
8、肉類的攝取要適量,以魚肉等為主,少吃豬、牛、羊肉等紅肉。研究發現比起不吃或很少吃紅肉的人,大量攝取豬、牛、羊等紅肉的人患大腸癌風險增加30%。避免或儘量少食用加工肉品如香腸、火腿、鹹肉、臘肉等。
9、飲食要規律,不要飽一餐餓一餐,杜絕不吃早餐,不要暴飲暴食。飲食不要過量,不要吃得過飽。
10、不要以飲料代替喝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白開水最理想。
11、不要食得過鹹,限制每天鹽的攝入量,少吃醃製食品。
12、避免飲食飲水喝湯過熱過燙。滾燙的水會損傷消化道粘膜引發炎症,慢性炎症有癌變的可能;食物或飲料或開水,不要急著喝,喝熱飲不要用吸管,吸管吸入的水容易直接吸入咽喉直接燙傷粘膜。
13、儘量分餐,不要共用碗筷毛巾等餐飲和生活用品,注意做好個人衛生,以減少或避免乙肝病毒、幽門螺桿菌等的傳染。
14、避免過勞,學會休息。休息包括工作間歇的忙裡偷閒式的休息,也包括定期休假外出旅行等。
15、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不要憋小便。
16、避免多個性伴侶,勿濫性,儘量減少婚前性行為、婚外性行為等不安全的性行為,必要時儘可能使用安全套,以避免人乳頭狀病毒的傳播。
17、減少或避免職業性的致癌環境的暴露,採取必要的職業暴露保護。
18、避免日光照射過度。曬太陽當然是需要的,只是要適度,過猶不及。
19、心寬,遠離焦慮,學會減壓,學會放鬆。負面情緒會削弱機體免疫力,長期處於焦慮之中,會增加患癌的風險。
(三)怎樣才能早期發現和診斷癌症?
——癌症早查早診六大關鍵要點
作者:潘戰和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
癌症當然重在預防,平時就應該做好預防癌症發生的措施。但世界上任何的事都沒有絕對,而醫學上的很多東西也只是一種機率,即便將全部的防癌措施做得非常好的人,也並不是一定不會得癌,不等於就可以高枕無憂,但做得好的人,其得癌的機率肯定會降到最低。
患癌的機率降到最低,也還是有得癌的可能性,而如果平時不做好預防癌症發生的措施,其得癌的可能性就更高。因此,除了防癌措施,還應該要懂得如何早期發現和診斷癌症。
目前的醫學發展水平,如果能早發現早診斷,多數癌症是可以治癒的,可事實上很多癌症一發現就已經是晚期,很難治癒。由此可見,早診早治非常關鍵,我們一方面在平時要做好防癌措施,儘可能不得癌,另一方面,即便不幸得癌了,也要儘量做到早發現早診斷,這樣得癌了也一樣可能治好。
以目前的大小環境來看,癌症的發病率上升似乎短期內難於抑制,《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資料顯示,我國近20年來癌症呈現年輕化以及發病率和死亡率“三線“走高的趨勢,全國每年新發腫瘤病例估計約為312萬例,平均每天8550人被診斷為惡性腫瘤,這意味著全國每分鐘有6人被診斷為惡性腫瘤。在這種情況下,防癌刻不容緩,查癌更是刻不容緩!
一些致癌因素短期內難於改變或難於避免,特別是一些致癌的大環境更是短期內較難改變,因此,學會一些查癌知識,以早期發現癌症提高治癒率,可能具有更重要的現實意義,更具有緊迫性。
那麼怎樣做才能早期發現和診斷癌症?後面將會手把手教給你一些查癌的知識和具體操作要點,這裡先說一個大概的原則要點。
早查早診癌症六大關鍵要點:
1、有查癌意識,心理上重視。這一點至關重要,防癌要有防癌意識,查癌首先要有查癌意識,其實做任何事都是這樣,如果你在內心上沒有做某件事的意識和觀念,你就自然不會重視,不會放在心上,自然不會去做,或者做得不好。如果沒有早期查癌的意識,所謂的查癌知識也是毫無用處的,因為你根本不會去用,即便在醫生或其他人的提醒下去偶爾做一做,也是走過場,下一次又忘了。有查癌的意識,心理上重視,對早期發現和檢查診斷癌症起著關鍵作用。
2、有基本的查癌知識。有了查癌意識,沒有相關的知識來指導,也同樣沒用。心理上重視,卻不懂怎樣做,就像是醫生有很高的醫德,技術卻不行,同樣不能很好地為病人服務,“有心而無力”,當然不行。因此,接下來就應該要主動去學習相關的查癌知識,可以是有關的科普書籍,也可以直接向醫生諮詢。
3、懂得自我檢查。除了一些必備的查癌知識,在實際操作上,平時做好自我檢查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當然,你畢竟不是醫護人員,沒有接受專門的訓練,不可能做到那麼全面規範的檢查,這種自我檢查只是一個初步的檢查,更重要的是透過這種自我檢查,提高大家防癌和查癌的意識。有的人從來不會做自我檢查,乳腺長了包塊或脖子上長了腫大的淋巴結很久了也沒有發現,直到很大了或者有明顯的不舒服才想到去醫院,這一方面是沒有查癌的意識所致,另一方面也是毫不懂自我檢查,或者乾脆就沒有自我檢查的意識,很容易錯過早期發現和診斷癌症的機會。自我檢查也許不能解決多少問題,但可以加強你的查癌意識。
4、參加健康體檢。自我檢查只是一個最初最初的自篩,多數情況下可能根本發現不了癌症,但由於可以提高大家對癌症的重視,所以還是有必要的。除了自我檢查,健康體檢也是必要的,但很多人對健康體檢的期望可能有點太高,以為只要每年做了健康體檢,就可以高枕無憂,以為健康體檢查正常,就表示身體沒問題,這是大錯特錯的。健康體檢只是一個簡單的身體健康,很泛很初步,針對性不強,不要指望靠健康體檢去發現和診斷癌症。健康體檢如果發現有問題,要重視,應該要有針對性進一步檢查;如果沒有發現問題,也不等於沒有問題,有的問題不是做個簡單的健康體檢就可以發現的,更何況很多檢查專案是健康體檢所不包含的,因此,健康體檢要做,但要正確看待,不要把它的作用誇大。
5、參加防癌體檢、癌症篩查普查。防癌體檢、癌症篩查是更重要更有針對性的早期發現癌症的重要措施。所謂癌症篩查,是透過有效、簡便、經濟的專科檢查手段措施,對沒有任何不舒服的人群進行檢查篩查,目的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癌症,從而最終降低癌症死亡率。顯然,這種檢查是由專業人士進行的,是有針對性對某種癌症進行針對性檢查,與一般的健康體檢完全不同。
6、身體不適早診早查早治。自我檢查可以在家裡自己進行,簡便易行,但基本起不到多少真正的作用,主要是透過這種自我檢查提高防癌查癌意識;健康體檢相對更進一步,但仍然沒有針對性,只能發現一些一般性的健康問題,比如感染乙肝、肝腎功能的異常、血脂高等等,有時可能會有一些癌症方面的提示,基本對發現和診斷癌症作用並不是太大,當然仍是非常必要的;而防癌篩查是很重要的措施,是針對沒有任何身體不舒服的人群主動進行的一種防癌查癌措施,特別是對患癌高危人群。而如果身體如果已經有了不適,就必須要儘早去醫院找醫生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檢查和診斷,不能諱疾忌醫,不能拖,很多癌症就是因為一拖再拖才到了晚期,本來可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實在是太可惜了。
面對越來越高發的癌症,不必有太多的心理壓力,不必過度緊張和恐慌,但心理上要重視,不要放過任何的癌症蛛絲馬跡。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戰略上要藐視,戰術上要重視。
(四)作為個體,防癌的關鍵和難點在哪裡?
作者:潘戰和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
癌症可防可控可治,很多癌症如果早期發現是可以治好的,關鍵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三早”)。學會查癌,就能及早發現癌症的蛛絲馬跡,就能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癌症的最終病因儘管並沒有完全弄清楚,但可以說與癌症發病和死亡相關的危險因素很多是基本明確的,包括遺傳和環境兩大因素。所謂的環境因素包括環境汙染、吸菸、酗酒、食品和飲水汙染、營養因素等,而這些與癌症相關的行為和環境危險因素是可以改變的,因此,可以說,多數癌症是可能避免可以預防的。
但目前無論是國家投入還是公眾個人對癌症預防都不是太重視,癌症發病率的持續上升其實是預期中的,如果真正重視起來,改變“重治病輕預防”的觀念,樹立“防癌於未然”的觀念,將來癌症發病率下降同樣是可以預期的。
多數癌症是可以預防的,這已經是明確的結論,但癌症預防需要採取綜合措施,既要治理環境汙染,改善環境,也要戒菸限酒,遠離焦慮等負性情緒心理,還要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減少致癌因素的暴露,必要時進行疫苗的預防接種,甚至是化學藥物的干預。同時要及時對癌前病變進行干預,重視癌症發生的高危因素,對高危人群進行早篩早查早診早治。
特別強調一點,那就是“堅持”的重要性!!
在我看來,這世界上最可怕的是“堅持”,最有力量的也是“堅持”。“堅持”做錯誤的事,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如久坐、吸菸、熬夜,也許短期內看不出傷害,等到一二十年後,你就會後悔,癌症不是一日“養”成的;“堅持”做正確的事,那怕是毫不起眼小事,比如堅持運動,堅持戒菸到底,堅持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你會受益終生,很多防癌的措施,必須要堅持才能見成效,“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綜合起來,除了社會和國家層面的宏觀防癌措施,作為個體,以下幾點值得注意:一是要有防癌意識,在心理上要重視;二是要有基本的防癌知識;三是要懂得自我檢查;四是參加健康體檢;五是參加防癌體檢、腫瘤篩查普查;六是發現身體有不適早診早查早治。
(五)如何抓住癌症的蛛絲馬跡?
——必須知曉的癌症15個早期徵兆
作者:潘戰和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
癌症的預防措施是“防癌於未然”,屬於一級預防;防癌篩查體檢屬於二級預防,是針對無症狀人群,也就是針對沒有任何身體不舒服的人群,通常也是選擇某種癌症的高危人群進行,可以早期發現一些癌前病變和早期的癌症。
癌症的防治,除了掌握以上這些知識,還應該要對癌症早期的一些臨床表現要心有數,當身體出現不適時,可以警醒自己去進一步檢查。當身體已經有了不舒服的表現,儘管有可能已經是癌症晚期,但很多情況下還是屬於癌症的較早期階段,當錯過了前面的預防和癌症篩檢,這道防線必須要守住。
那麼癌症到底有哪些可能的症狀?也就是說,當身體出現了哪些不舒服要想到癌症的可能?以便進一步到醫院檢查以明確診斷,從而儘早開始治療。
癌症的15個較早期表現或徵兆:這些癌症的較早期表現,並非特異性的,也就是說,如果有這些表現,要想到癌症的可能性,但不一定就是癌,不能對號入座,不可自己嚇自己,癌症可能有這些表現中的一個或幾個,但有些表現不等於就是癌,要正確理解,只是提醒你要高度重視,必須要到醫院找醫生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另外,出現這些表現時也可能意味著癌症已經發展到較晚期,但不管怎樣,如果有了不舒服的表現或出現這些徵兆,你卻還不重視,仍在抱僥倖心理一拖再拖,到時可能就後悔莫及了。
1、身體任何部位出現的腫塊、結節、硬結或硬變等。這是癌症常見的表現之一,對於身體任何部位出現的腫塊都應特別注意和重視,切不可掉以輕心,特別是那些逐漸增大的腫塊、結節、硬結或硬變。切記不能以是否有疼痛作為是否看醫生的依據。
2、不明原因的持續疼痛。很多疾病都可能引起疼痛不適,包括最常見的感冒也可能會有頭痛或全身痠痛,很多人一出現疼痛第一個反應就是貼止痛膏或吃止痛藥,這會掩蓋病情,不管出現什麼不舒服,第一個要做的不是急著治療,而是先要想一想可能會是什麼原因。對於身體任何部位非外傷所導致的、原因不明的疼痛,且持續一星期以上,應該要去醫院查明原因,因為疼痛有可能是癌症徵兆,不可掉以輕心。
3、久治不愈的咳嗽。因感冒多半也伴有咳嗽,咳嗽是非常常見的表現,就因為如此,咳嗽症狀通常不會引起大家的重視和注意。當然多數情況下確實沒有什麼太大的事,但對於久治不愈的乾咳或痰中帶血,特別是有長期吸菸史的人,應懷疑是否患有肺癌或喉癌可能。有的人遇痛止痛、遇咳止咳,其實最關鍵還是弄清楚原因。
4、不明原因的發熱。很多疾病都可能會伴有發燒,但如果發燒的原因不明,特別是那種持續的低熱,要想到癌的可能,務必要查明原因,不要只是用退燒藥。
5、莫名的消瘦或疲乏。如果沒有進行刻意的減輕體重的煅煉,也沒有刻意減少飲食,體重卻不明原因出現下降,甚至呈現進行性體重下降和消瘦,或出現消化不良、貧血、乏力、容易疲勞等,一定要查明原因,因為很可能是癌症的表現之一。但要注意區別癌症的疲勞和一般的疲勞,一般的疲勞多在休息之後消失,而癌症的疲勞不管你怎麼休息,似乎疲勞得不到改善,會持續一直存在,通常這種情況可能表示癌症已經比較晚期了。
6、非外傷性異常出血。經常性大便帶血,黑便,要警惕消化道癌症;不規律陰道出血或分泌物、月經不正常或大出血、或非月經出血等要警惕婦科腫瘤;無痛血尿或伴排尿困難,應警惕膀胱癌或腎癌;不明原因的容易出血要警惕白血病可能;鼻塞、鼻衄、尤其是單側鼻出血,應注意有無鼻咽癌。
7、持續性消化不正常。消化不良沒有食慾是極其常見的表現,有時是一過性的,有時是短暫的,有時只是功能性的,所以一般人不會重視,但如果消化不良沒有食慾持續存在,就要儘早去看醫生查明原因。
8、進行性吞嚥食物梗阻感。如果吃東西時有胸骨後悶脹感或胸骨後面的燒灼感,或者感覺食管內有異物,特別是進行性加重的吞嚥食物有梗阻感,應懷疑有無食管癌等。
9、持續性聲音嘶啞。有時說多了話可能會有暫時的聲音嘶啞,但對於持續時間較久難於恢復的聲音嘶啞,要警惕喉癌、甲狀腺癌、肺癌和食管癌等。
10、大便習慣改變。如果大便的習慣次數或性狀發生改變,比如大便的外形變細、大便帶膿、血、粘液等,或便秘腹瀉交替,要警惕結直腸癌。而黑色糞便或柏油樣便可能反映有上消化道的出血,要警惕胃癌或胃潰瘍的可能。
11、口腔或外陰白斑。口腔粘膜、女性外陰或男性陰莖龜頭上出現白斑,特別是如果白斑迅速擴大、伴灼癢感,應注意排除癌變,特別是長期吸菸者。
12、突然增大變色的黑痣或疣。身體任何部位的黑痣,如突然增大、顏色改變或破潰出血、出現灼癢疼痛及原有的毛髮脫落,要想到惡性黑色素瘤可能。
13、無外傷的骨折。在無明顯外力作用下的自發性骨折或輕微外力就骨折,可能是病理性骨折,應警惕骨骼惡性腫瘤(原發骨癌或骨轉移瘤)。青少年出現非外傷性的肘關節或膝關節處疼痛腫脹,要小心白血病,儘早查明原因。
14、久治不愈的面板傷口或粘膜潰瘍。持續不愈的面板傷口或潰瘍,要考慮面板癌的可能。慢性口腔潰瘍持續不愈應警惕口腔癌可能。慢性胃潰瘍、萎縮性胃炎有癌變可能,注意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
15、男性乳房增生長大。男性出現乳房異常的增生長大,要警惕男性乳腺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