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又名鯽皮子、肚米魚,是一種以植物為食的雜食性群居魚類。它的肉細嫩鮮美,營養價值很高,在全國的各大水域都有分佈,最長的鯽魚可達到100釐米,是一種很普遍的食用魚類。
鯽魚的種類很多,我國的優良鯽魚品種有高背鯽、方正銀鯽、彭澤鯽、淇河鯽等,而雜交的品種有異育銀鯽和以方正銀鯽為母本、以太湖野鯉為父本“雜交”而獲得的雜交鯽魚。
鯽魚一般以水中豐富的植物為食,無論是水草還是矽藻都是它們的食物,當然昆蟲、蝦也是它們的美食。
若是捕捉食用鯽魚的話,則應該選在2~4月份和8~12月份這幾個月份,不僅因為那個時候它們活動頻繁,而且那幾個月的鯽魚最為肥美。
【為什麼要吃】
吃鯽魚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在每100克的鯽魚中,含有17克的蛋白質、2.7克的脂肪,並且還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臨床醫學表明,常食鯽魚肉對嘔吐、小便不利、等都有幫助。根據中醫的觀點,鯽魚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因為它性味甘、平、微溫,所以營養很容易吸收,於是也就能除溼利水、溫胃進食,而用鯽魚做的湯對於女性產後乳汁不足有很好的幫助。
【應該怎麼吃】
李時珍說:“鯽喜偎泥,不喜雜物,故能補胃。冬月肉厚子多,其味尤美。”鯽魚味道鮮美,有很多的食用方法,不僅可以做成湯、熬成粥,而且可以炒菜。而將小鯽魚炸成幹吃起來還很方便。不過這麼多的做法裡,還要數鯽魚湯最有營養。
鯽魚湯製作方法簡單,將魚做成湯之後本身的營養更容易吸收,不僅很適合中老年人,而且對產後乳汁不足的女性有神奇的功效,鯽魚湯能夠促進乳汁的產生,對產後女性的身體有很大的補益作用。
本身營養不足或剛經歷了一場手術或者大病初癒的病人更適合經常喝點兒鯽魚湯,可以補充營養、恢復健康。
鯽魚可謂渾身是寶,除了肉營養高之外,鯽魚子能夠補肝養目,鯽魚腦能夠益智健腦,並且放在竹筒裡蒸過之後滴入耳朵還能治療,鯽魚骨頭燒成灰之後塗抹在蟲子咬的潰瘡處有利於傷口的恢復,它的膽汁塗抹在各種創口上可以止痛。
在人們做魚熬湯的時候,都會刮乾淨魚鱗,清理乾淨內臟,但是卻忽略了去掉鯽魚的咽喉齒,咽喉齒就是位於魚鰓後面咽喉部位的牙齒,如果不去掉它的話,做出來的魚就會有一股泥土味,影響了魚湯及魚肉的鮮美。所以在鯽魚下鍋前,一定要將它的咽喉齒處理乾淨。
【一定要知道】
人們平時一說吃美味就用“雞鴨魚肉”這個詞作為代替,可見魚在人們的飲食世界裡佔有多麼大的比重。而魚有別於其他的珍饈美味,魚是水裡的動物,不可避免地會有一股腥味,那麼吃鯽魚時如何避免魚腥味呢?有這麼幾種方法。
第一種,將魚鱗刮乾淨,把內臟清理乾淨,然後放入盆中倒入少量的黃酒,就能去除腥味,而且還能使魚變得更加好吃;第二種,把魚剖開清理乾淨,然後泡在牛奶中一段時間;第三種,吃過魚之後,如果嘴中有味,就嚼幾片茶葉,口氣也能立馬變得清新起來。
另外,鯽魚還有一些別的小“偏方”:和紅小豆一起煮成汁,喝下去後能夠消除水腫;與當歸一起烘乾,研磨成粉末後可以止牙齦出血;用硫黃釀後,再用五倍子煅燒,研磨成粉末以後用酒沖服,可以治療便血。
【食用禁忌】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鯽魚雖好,但並不適合所有的人,發熱期間不宜多食鯽魚,陽虛體質和有內熱症狀的人也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