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隔夜西瓜切掉一層照樣吃

avatar 英彥Sama
2.8萬 熱度 A+ A-
最近,網上一則關於“隔夜西瓜不能吃”的訊息,讓小夥伴們都嚇了一跳。而隔夜茶亞硝酸鹽超標的說法也由來已久。事實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最近,網上一則關於“隔夜西瓜不能吃”的訊息,讓小夥伴們都嚇了一跳。而隔夜茶亞硝酸鹽超標的說法也由來已久。事實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近日,現代快報聯合江蘇省理化測試中心,對這些說法進行了實驗求證。實驗結果證明,隔夜茶和西瓜並沒有傳言中那樣的“殺傷力”。現代快報記者 朱蓓

實驗1

隔夜西瓜能不能吃?

在生活中,很多人習慣將吃不完的西瓜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那麼,切開後的西瓜在冷藏過程中微生物的變化是怎樣的呢?我們分別在無菌環境和生活環境中進行了取樣和實驗,透過細菌情況的對比,來看看西瓜到底該怎麼儲存、怎麼吃。

準備

西瓜兩個、家用保鮮膜一卷、生物安全櫃、培養皿、錐形瓶、移液管、無菌生理鹽水、培養基等實驗用具。

取樣

1.把西瓜分為A組無菌組和B組生活組。兩組西瓜都切開後,立即在切面上取樣,深度1.5cm以內。

2.將切下的另一半西瓜蓋上保鮮膜,分別放入4℃的冰箱中。等待12小時和24小時後取出,先在西瓜1.5cm以內的切面取樣,然後再到西瓜1.5cm~3cm的內裡,進行取樣。

3.實驗過程中,A組的取樣過程在生物安全櫃中進行,使用的實驗工具都經過滅菌處理;B組的取樣過程在實驗室普通環境中進行,實驗工具都未經滅菌處理。

結果

取樣條件 序號 樣品名稱 菌落總數(cfu/g)

A組 1 西瓜切開後立即取樣 <10

2 西瓜切開後覆蓋保鮮膜於4℃冰箱冷藏12小時後取表面樣(0cm~1.5cm) 20

3 西瓜切開後覆蓋保鮮膜於4℃冰箱冷藏12小時後取內裡樣(1.5cm~3cm) <10

4 西瓜切開後覆蓋保鮮膜於4℃冰箱冷藏24小時後取表面樣(0cm~1.5cm) 30

5 西瓜切開後覆蓋保鮮膜於4℃冰箱冷藏24小時後取內裡樣(1.5cm~3cm) <10

B組 1 西瓜切開後立即取樣 62000

2 西瓜切開後覆蓋保鮮膜於4℃冰箱冷藏12小時後取表面樣(0cm~1.5cm) 65000

3 西瓜切開後覆蓋保鮮膜於4℃冰箱冷藏12小時後取內裡樣(1.5cm~3cm) 2500

4 西瓜切開後覆蓋保鮮膜於4℃冰箱冷藏24小時後取表面樣(0cm~1.5cm) 70000

5 西瓜切開後覆蓋保鮮膜於4℃冰箱冷藏24小時後取內裡樣(1.5cm~3cm) 11000

分析

生活環境下,帶入西瓜的細菌很多

江蘇省理化測試中心微生物檢測工程師馬慧娟告訴記者,從資料來看,無菌實驗環境下,細菌的數量非常有限;而在生活環境下,空氣、刀具、保鮮膜、冰箱內環境,都有可能帶入細菌,數量幾乎是無菌條件下的幾千倍到上萬倍。

專家建議,如果西瓜當天吃不完,要想冷藏儲存,首先切西瓜的刀要乾淨,最好用熱水衝燙;其次,要選擇乾淨、靠譜的保鮮膜蓋在西瓜表面;此外,還需保持冰箱內環境的清潔,定期清理冰箱。

刀具不乾淨,剛切開的瓜也不衛生

網路傳言說,隔夜西瓜不能吃,那麼剛切開的西瓜就非常乾淨嗎?

因為新鮮水果沒有相應的微生物限量標準,我們參照DB46/117-2008《鮮榨果蔬汁衛生標準》中的微生物指標要求,菌落總數應≤10000cfu/g。B組中,剛切開的表層西瓜上的菌落總數,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字。由此可見,如果使用的刀具不清潔,或者生活環境不乾淨,即使是新切開的西瓜,同樣不衛生。

透過兩組實驗資料的變化可以看出,隔夜西瓜表面的菌落總數確實有所增加,但增加並不明顯。

隔夜西瓜還能吃,隔天的西瓜別吃

透過實驗資料不難看出,12小時後,無論是A組還是B組,西瓜內裡的瓜瓤還是比較乾淨的。但在B組中,冷藏了24小時的西瓜,情況就不那麼樂觀了,即使是內裡的瓜瓤,菌落總數也達到了11000cfu/g,超過了鮮榨果蔬汁衛生標準限量要求的10%。

“從這兩組實驗資料來看,隔夜西瓜,切掉約兩釐米之後再吃,還是沒問題的;但隔天的西瓜,最好還是不要吃。”馬慧娟說。

實驗2

隔夜茶能不能喝?

網上一直有傳言稱,隔夜茶不能喝,因為隔夜茶中亞硝酸鹽會急劇增多,甚至超標數倍,對人體有害。這是真的嗎?

準備

鐵觀音茶葉適量、水、帶蓋水杯

取樣

各取1克茶葉用300mL的熱水進行沖泡,待涼至室溫後取茶水樣檢測亞硝酸鹽;然後,一杯蓋子開啟,另一杯蓋子蓋上,一同過夜後,再分別對兩杯茶水進行取樣檢測。

結果

剛沖泡的茶水中,亞硝酸鹽含量為0.0063mg/L;開蓋過夜的茶水,亞硝酸鹽含量增加到0.021mg/L;蓋著杯蓋過夜的茶水,亞硝酸鹽含量增加到0.012mg/L。

分析

隔夜茶亞硝酸鹽含量

遠未達限量標準

參考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其對於亞硝酸鹽的限量要求是1mg/L。

本次實驗檢測的茶水中,亞硝酸鹽含量距離這個標準還相差甚遠。

實驗顯示,隔夜開蓋放置的茶水,亞硝酸鹽增加速度比閉蓋的要快一些,這是為什麼呢?

“茶水中亞硝酸鹽的產生是個比較複雜的過程。一般來說,在細菌存在、且氧氣不足的環境條件下,亞硝酸鹽會有所增加,而開蓋可能導致更多的細菌進入杯中。”江蘇省理化測試中心檢測工程師張厚森說。

釋出於 2021-02-07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