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海穴
位置
位於股前區,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在股骨內上髁上緣,股內側肌中間
功效
血海穴既能夠調理脾胃,又能活血化瘀,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待脾胃升清降濁功能恢復,就能促進體內尿酸的排洩,降低血尿酸水平,就診尿酸鈉接近沉積而引起的痛風。
按摩方法
每天堅持點揉兩側血海穴3分鐘,力量不宜太大,以能感到穴位處有酸脹感即可,要以輕柔為原則。每天上午9~ 11時刺激效果最好,因為這個時段是脾經經氣的旺時,人體陽氣處呈,上升趨勢,所以直接按揉即可。
另外,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對婦女痛經和經血過多或過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陰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經伴有嘔吐時,按摩此穴同時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緩解症狀。
足三里
位置
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
功效
現代醫學認為痛風是因為內分泌功能異常,導致不能很好的調節尿酸,而出現痛風,而足三里可以調節人體各個系統的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另外,痛風患者的脾胃不能正常運化,而足三里能夠調整脾胃功能,從而起到調節尿酸的作用。
按摩方法
拇指按揉時用拇指指面著力於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其餘四指握拳或張開,起支撐作用,以協同用力。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脹、痛和走竄等感覺,持續數秒後,漸漸放鬆,如此反覆運算元次即可。
每次按壓5~ 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 20次,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
三陰交
位置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功效
三陰交能夠調理脾胃,而痛風與脾胃功能異常有關,所以按摩三陰交能夠治療痛風。
按摩方法
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壓對側三陰交,一壓一放為1次;或先順時針方向、再逆時針揉三陰交,持續10分鐘。叩擊法,一手握拳有節奏地叩擊對側三陰交穴,20次左右,交替進行。摩擦法,手掌擦熱後摩擦三陰交穴,20次左右。
合谷穴
位置
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功效
合谷穴有很好的止痛作用,對於治療痛風有很好的療效。
按摩方法
在按摩時,兩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緊一鬆的按壓,頻率為每2秒鐘1次,即每分鐘30次左右。
重要的是按壓的力量需要有一定的強度,穴位下面要出現酸、麻、脹的感覺,即有“得氣”現象為好,這樣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注意:指壓時應朝小指方向用力,而並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壓,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此穴位的療效。
豐隆穴
位置
仰臥或正坐垂足,在外膝眼(犢鼻穴)下8寸,即外踝最高處與外膝眼聯機之中點,距脛骨前緣二橫指處取穴。
功效
豐隆穴為祛痰要穴,可用於治療各種痰症,而痛風、肥胖、高脂血症也與無形之痰有關,所以豐隆穴有治療痛風的功效。
按摩方法
每次按摩100-160次,每日早晚各1遍,兩腿都需要按摩。
其它按摩穴位
痛風按摩治療主要在於上述五個穴位,除此之外,還可以透過按摩一穴位達到輔助治療的效果。
檀中
位置:在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按摩方法:拇指或由手掌大魚際部先順時針後逆時針方向各按揉20次,反覆10次。
內關
位置: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按摩方法:用一隻手握緊另一隻被按摩手臂的下端,使這隻手的大拇指垂直按在內關穴上。用指尖有節奏地進行按壓,按摩以產生酸、麻、脹的感覺為最好。
復溜穴
位置:位於人體的小腿裡側,腳踝內側中央上二指寬處,脛骨與跟腱間。
按摩方法:患者取舒適的體位(坐位、仰臥位均可),用拇指腹按壓在復溜穴上,按而揉之,區域性產生酸、脹、痛感,再屈伸踝關節,加強指壓的感覺,然後用揉法放鬆。左右二側交替進行,約10-15分鐘。每日2~3次。
曲池
位置:屈肘成直角,當肘彎橫紋盡頭處;屈肘,於尺澤與肱骨。
按摩方法:右手食指按壓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窩底、曲池穴相對),拇食兩指同時用力捏捻50下;換左手捏拿右肘曲池50下。
太沖穴
位置:其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3分鐘,反覆2到3次,要以產生酸脹甚至脹痛感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