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補脾健胃
白朮味苦甘,性溫,入脾,胃經,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蒼朮醇,蒼朮酮等,並含有維生素A。
藥理作用:補脾健胃,養生抗衰,固表止汗,燥溼利水。
臨床應用: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弱,風寒溼痺,宿食不消等病症。
1.脾虛洩瀉:如慢性消化不良,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配以木香,砂仁,枳實。
2.脾虛水腫:如腎性水腫,營養性水腫和妊娠水腫等,配以利水滲溼藥同用。
3.脾虛自汗:特別是小兒病後食慾缺乏,體弱自汗,可與山藥,糯稻根,芡實等配伍。
注意:陰虛燥溼,氣滯脹悶者忌服。
山藥健脾補虛
山藥味甘,性溫,入肺,脾,腎經,含皂苷,黏液質,膽鹼,澱粉,糖蛋白和遊離氨基酸,止杈素,多酚氧化酶,維生素C等。
藥理作用: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
臨床應用:主要用作滋養補益藥。
1.脾腎虛證:如飲食減少,體倦神疲,配白朮,蓮子,黨參等;如有遺精,盜汗等症,配熟地黃,山茱萸等。
2.脾虛洩瀉:如大便稀薄如水樣,含有不消化食物,可重用山藥,每日60克,煎水代茶。
注意:有實邪者忌用(如炎症,腹瀉)。
山楂健脾和胃
山楂入脾,胃,肝經,山楂果實在中含酒石酸,檸檬酸,山楂酸,黃酮類,內酯,糖類與苷類。
藥理作用:健脾和胃,消積食,散瘀血,驅絛蟲。
臨床應用:
1.消化不良:對消除油膩,食積尤為適用,對小兒傷乳之消化不良,食慾缺乏有效,常配山藥,青皮,神曲,竹茹等同服。
2.急性細菌性痢疾或慢性結腸炎:取其有抗痢疾菌,和收斂止瀉作用,常配煨肉蔻,炒扁豆,煨木香等。
注意:胃酸過多,有吞酸,吐酸者慎用山楂,胃潰瘍者也應慎用。
黨參補脾養胃
黨參味甘,性平,入手,足太陰經,含皂苷,微量生物鹼,蔗糖,葡萄糖,菊糖,澱粉,黏液質,及樹脂等。
藥理作用:補脾養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健脾氣而不燥,滋胃陰而不膩,潤肺而不犯寒冷,養血而不偏滋膩。
臨床應用:治療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等症。
1.各種原因引起的衰弱症:特別是脾胃虛弱,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氣下陷,自汗等病症,配伍白朮,茯苓,山藥,蓮子等。
2.缺鐵,營養不良性貧血:尤其是由於脾胃虛弱,消化吸收功能障礙所致的貧血,黨參有較好的補血作用。
注意:氣滯和火盛者慎用;不宜與藜蘆同用。
甘草補脾益氣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經,含三萜皂苷,另含多種黃酮成分,葡萄糖,甘露醇,蘋果酸,天冬醯胺等。
藥理 作用:補脾益氣,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緩解止痛。
臨床應有:主要作為緩和及調補要藥,凡需緩和藥性以及兼顧中氣時,均可用甘草。
1.調和藥性:在複方中作為佐,使藥使用,以緩和藥物作用的猛烈和刺激性;配熱藥能緩其熱;配寒藥能緩其寒。
2.健脾益氣:凡脾虛便溏,胃虛口渴,肺虛咳嗽時,常在補益劑中配灸甘草。取其甘溫,健脾益氣,再配其他補益藥物,健脾而養心,益氣而補血。
薏苡仁健脾補肺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肺,腎經,含脂肪油,薏苡素,甾醇,氨基酸,維生素B1,以及微量元素錳,銑,銅等。
藥理作用:健脾補肺,清熱溼。
臨床應用:主要用於治療洩瀉,溼痺,筋脈拘攣,水腫。
健脾止瀉: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治療腳氣病和脾虛洩瀉。
注意:津液不足及孕婦忌用。
茯苓益脾和胃
茯苓入心,脾,肺經,菌核含β-茯苓聚糖,乙醯苓酸,茯苓酸,3β-羥基羊毛甾三烯酸。
藥理作用:滲溼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益壽延年。
臨床應用:主要用於治療小便不利,水腫,痰飲咳逆,驚悸健忘。
健脾化溼: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上腹脹滿,食慾缺乏和脾虛洩瀉等,適當配以健脾理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