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補氣健脾
黃芪又名箭芪,綿芪,棉黃芪,其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是補中益氣的要藥,有補氣健脾,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水消腫,託毒生肌等功效,常用於食少便溏,久瀉,內臟下垂,氣虛水腫,氣血虧虛等脾氣虛證;更宜於脾虛氣陷,表虛自汗等證。
黃芪多與人參, 黨參,白朮,大棗,山藥,茯苓,當歸等補益類藥材合用,以增強其健脾,補氣,養血的作用。
黃芪補脾吃法
黃芪30克,白朮15克,人參片5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將黃芪,白朮水煎取汁,粳米淘洗乾淨,倒入鍋中,加適量水煮沸,撇去浮膜,放入人參片,倒入煎汁,小火煮至粥成,放白糖調味即可。
此粥可大補元氣,療虛損,健脾胃,適合脾胃氣虛所致的體虛乏力,食慾減少,腹脹腹瀉,氣虛浮腫,體虛自汗,心悸氣短,精力不足,老年體弱,久病羸瘦,內臟下垂者食用。
山藥補脾益氣
山藥又名土薯,懷山藥,淮山。其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可補脾益氣,滋養脾陰,是脾氣虛弱,氣陰兩虛者的首選藥食兩用材料;山藥富含營養又容易消化,可長期服用,對肺虛,腎虛也有補益作用,是中老年人忌久病虛弱者調補脾胃的理想食物。
山藥氣輕性緩,長期單用,對慢性輕度的脾虛證有效,但氣虛比較嚴重時,多與人參,白朮等補氣藥合用,此外,在食療中也常與茯苓,薏苡仁,大棗,蓮子,芡實等材料合用。
山藥補脾吃法
新鮮山藥,糯米各100克,白砂糖適量。
將糯米用水浸泡1夜,小火炒幹,山藥洗淨,去皮,切大塊,與糯米一起放入鍋中,加水煮粥,待粥將熟時,再加白糖稍煮即可。
此粥可健脾養胃,溫中止瀉,適合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飲食量少,洩瀉者用;體質虛弱,虛勞羸瘦者及中老年T恤,久病虛弱者宜常食;溼盛中滿或有實邪,積滯,大便燥結者不宜。
大棗補脾養血
大棗又名紅棗,棗子,幹棗。其味甘,性溫,歸脾,胃,心經。為脾之果,是補氣養血的傳統滋補品,可用於脾氣虛弱,消瘦,倦怠乏力,便溏等症,此外還有養心安神,美容養顏,抗衰老的功效,尤其適合中老年人和女性脾虛者食用。
大棗單用就有很好的補脾效果,對氣虛乏力較重者,可與人參,白朮等補脾益氣藥物合用,食療中常搭配山藥,蓮子,姜,龍眼肉等材料。
大棗補脾吃法
大棗30克,小米60克。白糖適量。
大棗洗淨去核,小米淘洗乾淨,將大棗和小米放入鍋中,倒入清水,先用旺火煮沸,再改小火煮至粥成。
此粥喲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適合脾胃虛弱所致面色蒼白不華,食少反胃,洩瀉,羸瘦衰弱,貧血,心悸失眠者;老弱婦幼皆宜,尤其適合孕期及產後脾胃不足,氣血虧虛者用。內有溼痰,積滯者不宜多吃。
丁香溫補脾暖胃
丁香又名丁子香,公丁香,雄丁香,丁紫香,其味辛,性溫,歸脾,胃,肺,腎經。有溫中降逆,散寒止痛,溫腎助陽的功效,亦可暖脾胃,行氣滯,尤善降逆,常用於脾胃虛寒,呃逆,嘔吐,脘腹冷痛,食少 吐瀉等症。
丁香治療脾胃虛寒,吐瀉食少時,常與白朮,砂仁,豆蔻,肉桂等同用。
丁香補脾吃法
丁香50克,薑汁100毫升,蜂蜜300毫升。
將丁香研為細末,過篩;丁香末加入薑汁,蜂蜜,調成膏狀,裝瓶密封儲存,每日服用1次,每次20毫升。
丁香,生薑都是暖胃散寒,止嘔逆的藥物,合用有溫補脾腎,和胃降逆的作用。適合脾腎陽虛所致的呃逆,症見呃聲低弱,面色蒼白,手足不溫,腰膝痠軟,舌質淡,苔白潤者使用;胃熱等引起的嘔吐者及陰虛內熱者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