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飆高溫,小心熱衰竭、中暑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炎炎夏日身體最容易出現的問題當然就是中暑、熱衰竭,另外像是食物中毒、感冒、腹瀉、鼻過敏等等,也都是夏天常見的問題。
熱衰竭是長時間在高熱環境中,體內水分和鹽份流失太多,使得迴圈系統無法維持正常功能,而呈現休克的狀態,主要症狀:流汗多、面板溼冷、蒼白、疲乏倦怠、虛弱無力,嚴重一點會變成中暑。中暑則是因為長時間陽光高熱曝曬或處在高溫環境中,體溫調節機轉失去作用,體溫上升所導致,症狀包括面板乾熱、潮紅、流汗不多、體溫超過40.5℃,呈現暈厥、昏迷、癲癇發作、暴躁。
要預防熱衰竭或中暑,首先應儘量避免在烈日下曝曬太久,而且要補充足夠水份;運動後不要一下子進到冷氣房,先把汗擦乾,也不要在運動過後馬上喝冷水;此外,夏天可多喝些綠豆湯、西瓜皮解解暑氣。尤其小孩子對氣溫的調節能力比大人差,是中暑的高危險群,家長更要做好防範措施。
中暑、熱衰竭的處理原則
炎炎夏日當中暑、熱衰竭發生時,想必會讓人十分擔心而著急,以下我們將介紹中暑和熱衰竭發生時,緊急照護處理的重要原則:
熱衰竭處理原則
1.應儘快到陰涼處所躺下休息。
2.讓痙攣的肌肉休息,不可用力拉扯。
3.足部稍微抬高,並鬆脫身上衣物。
4.意識清楚者可以給予含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
5.事後最好能休息1至3天,持續補充鹽分,並避免劇烈運動或工作。
6.送醫接受進一步的醫療照顧。
中暑處理原則
1.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
2.放低頭部,鬆開衣服並平躺休息。
3.用水擦拭身體及搧風,以幫助降低體溫。
4.可使用冰敷於腋下與胯下,全身以冷水拭浴,直到體溫下降至40℃,再給予補充電解質。
5.如果症狀未緩解,要儘快送醫。
6.不可自行服用一般的成藥退燒藥品(普拿疼)或用酒精擦拭退熱。
此外,也可以幫患者做簡單的刮痧,從頸部兩側由上往下,不可來回刮,也不能刮頸部中間位置,進行時不可太用力,以輕、快為原則,當面板泛紅時即可停止,不要刮到微血管破裂而出現滲血現象。刮痧時最好使用牛角或瓷湯匙,刮痧時要加點薄荷油或清涼膏為介質,也可幫助身體散熱。
夏季消暑吃什麼
西瓜水份多又消暑
提到夏季消暑水果,當季盛產的西瓜一定是首選,西瓜甜又多汁,可幫助補充水分,並且能美白肌膚、幫助利尿,稱得上是夏季瓜果之王。吃西瓜雖可消暑,但也不能過量,尤其屬寒性體質的人更要適可而止,別失去節制一次吃上半顆,而且要儘量避免晚上吃,所謂「晚上吃西瓜,半夜反症」,因為晚上溫度降下來,這時候吃比較容易把多餘水分積在體內造成水腫,進而出現不適。任何食物不管是西瓜或其他瓜類,食用時的原則就是適量,才能讓身體得到最大的助益。
生冷食物易損傷脾胃
至於夏天最受歡迎的冰品和生冷食物,多吃對健康也會有負面影響,中醫認為這類食物或食品比較會損傷脾胃,容易影響脾胃的吸收功能,進而導致腹瀉、水腫、經痛、女性分泌物增加以及肥胖等問題,特別是冰品,當身體處於高溫情況下,冰的東西反而會將熱鎖在體內出不來,會覺得更口渴、煩燥,所以量的部分一定要自我節制。
全家都適合的消暑聖品──西瓜翠衣
西瓜皮在中醫有「西瓜翠衣」的美麗稱號,具清熱、解渴、利尿等功效,對消暑很有幫助,買西瓜時如果請商家幫忙切,西瓜肉和皮中間的一層白色的果肉最好也帶回家,直接食用或切絲與蒜、豉油一起炒,或是加鹽、糖、醋做成涼拌菜都可以,是夏天適合全家大小一起食用的消暑聖品。
夏天適度吃辣,幫助身體排溼氣
相反的,如果夏季特別喜愛燥熱的水果或食物,是否也會有不適狀況產生?夏天已經很熱,吃太多燥熱水果或食物如同火上加油,很容易心煩易怒,出現口臭、口瘡、青春痘、失眠,甚至便秘、痔瘡出血、胃潰瘍,所以一樣要適量攝取。
適量食用燥熱食物其實是有助於將體內溼氣逼出,例如四川人夏天特別喜愛吃麻辣鍋,就是這個原因,只要適量,對身體會有一定的幫助。
備註:溫熱食物如下:荔枝、桂圓肉、佛手柑、檸檬(性微溫)、金橘、楊梅、石榴、木瓜、檳榔、松子仁、核桃仁、櫻桃、乾薑、桃子、杏子、大棗。
夏季消暑養生對策
面對酷熱炎夏,只要從食、衣、住、行各方面做加強,就能讓整個夏天更健康、更有活力。
食:飲食以清淡為原則,小朋友也一樣,可以適度吃些消暑聖品,像是西瓜皮、絲瓜湯、苦瓜湯、綠豆湯、冬瓜茶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另外也可以飲用地骨皮露。地骨皮是指枸杞的根,地骨皮露是將地骨皮水煮後加點蜂蜜或糖所製成,具有清涼消暑功效。
衣:穿著應儘量輕薄透風,以棉質為佳,一旦在外活動流汗,要進入冷氣房必須先將汗水擦乾,避免感冒或是引起過敏。
住:冷氣房內的溫度不可太低,以免外出時冷熱溫差過大而造成感冒。
行:天氣特別炎熱時,應儘量避免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外出,若一定要外出,應做好防護,包括撐傘、戴帽子,並記得戴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也要事先擦防曬乳,更重要是攜帶足夠開水,隨時補充水份。
此外,規律的運動可以加速溼氣排出,不過時間上最好安排早晨或是傍晚、夜間,運動專案可選擇快走、慢跑。
善用中醫消暑茶飲
炎夏高溫令人難耐,下面提供數道消暑茶飲配方給大家參考,媽咪也不妨在家中動手自制好喝的消暑茶飲,讓全家人健康一夏!下列茶飲大人、小孩都可以飲用,但建議常溫飲用,避免喝冰的,而烏梅湯不適合孕婦服用,主要因為山楂有活血化瘀功效,怕會刺激子宮收縮而引起流產。
白茅根茶
材料:白茅根200克。
作法:白茅根加水2000c.c.煮開後轉小火繼續煮20分鐘即可。
功效:解熱利尿、清涼解渴、消水腫。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忌用。
地骨皮飲
材料:地骨皮50克、麥門冬100克、淡竹葉50克。
作法:將藥材加水2000c.c.煮滾後轉小火繼續煮20分鐘即可。
功效:清熱祛暑、生津止渴。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忌用。
烏梅湯
材料:烏梅5顆、山楂20克、甘草5片、冰糖200克。
作法:將藥材加水1500~2000c.c.煮滾後轉小火煮40分鐘加冰糖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
青草茶
材料:黃花蜜菜1兩、咸豐草1兩、白鶴靈芝1兩、香薷6錢、夏枯草6錢、甘草1錢、薄荷5錢(另包後下)。
作法:將前六樣藥材加水2000~2500c.c.一起煮,大火滾後轉小火煮20~30分鐘,火關掉時再加薄荷入鍋內悶5~10分鐘,再將青草茶濾渣後飲用,甜度可以自己調整。
功效:清熱退火、生津止渴。
注意事項:腎臟病患者不可過量飲用,以免增加腎臟負擔;正在服用心臟用藥者也要避免大量,以免其中含鉀離子成分會影響體內鉀的平衡;虛寒體質者則要避免經常飲用。
按壓穴位,消暑醒腦祛疲倦
1、百會穴:位於兩耳尖聯機的中點,頭頂中央處。2歲以下幼兒因囟門未閉合,不可按壓百會穴。
2、風池穴:先找耳後方骨頭凸出處,再往髮際靠近的凹陷處即風池穴。
3、太陽穴:位於頭部側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間向後一橫指凹陷處。
4、翳風穴:耳垂後方,下頜角與顳骨乳突之間的凹陷處。
5、印堂穴:兩眉頭聯機中點處。
6、合谷穴:食指拇指併攏,虎口處出現隆起肌肉,狀若山丘,往後走為山谷凹陷處。
按壓方式以4次一拍,按壓8次共32下,按壓時不可過於用力。2歲以上即可以揉壓,幼兒按壓時用姆、食指作順時鐘或逆時鐘方向輕輕揉壓,手法宜輕,切忌大力按壓,2歲左右幼兒按壓百會穴時還是要稍微注意一下囟門是否關閉。
除了熱衰竭、中暑之外,夏天食物儲存不易,未做好衛生條件,很容易食物中毒而引起上吐下瀉,萬一出現症狀,必須禁止油膩、辛辣食物以及酒類,宜選擇清粥、蘋果、白吐司等清淡食物或溫性食物,讓腸胃充分休息一下。此外,夏天常會有所謂的熱感冒,中醫稱為風熱型感冒,患者有高燒、喉嚨痛等症狀,進出冷氣房太過頻繁,很容易出現風熱感冒,中醫在治療上會給予清熱解毒藥物。
夏季三伏貼,達冬病夏治目的
夏季一到,各中醫門診紛紛預告三伏貼日期,到底什麼是三伏貼?三伏貼最早記載於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是一種穴位刺激療法,主要是在三伏天使用特製中藥粉末,用薑汁調成糊狀,敷貼在特定穴位上,透過藥物滲入吸收的作用刺激穴位,藉由經絡的傳導,以疏通經脈,調節臟腑功能以及調整陰陽平衡,進而達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伏貼是取《內經》「春夏養陽」原則,即一年當中最炎熱的三天,也是人體陽氣最盛的時間進行治療,此時藥物最容易由面板滲入穴位經絡,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用來提高身體免疫功效,到了季節交換時,就能避免外感疾病的侵犯,也減少慢性病、過敏性疾病的發作,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三伏天總共有「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三天,由夏至後開始計算的第三個庚日是初伏,中伏是第四個庚日,末伏則是立秋後第一個庚日。中醫認為「庚日」與「肺」在五行中都屬於「金」,所以肺部的疾病在庚日作治療的效果最好。
三伏天是肺經氣血執行最旺盛的時刻,這時候在俞穴上敷以辛溫發散之中藥,可達到祛除寒邪、宣通經絡、補益人體正氣的功效,而且又讓季節溫度與藥物相輔相成,達到冬病夏治的預防目的。
夏季三伏貼,可預防那些疾病?
據統計,連續採用三年的三伏貼,對疾病的預防效果最好,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氣管過敏、腸胃不適、咳嗽以及體虛常感冒、關節痛、腰痛、寒溼體質等,都可以接受三伏貼治療。由於三伏貼是屬於輔助治療,若再配合服用中醫師調配中藥,更可以改善體質。
孕婦、嬰兒要禁止,中暑也要避免
由於藥材具活血通絡功效,孕婦必須禁止,嬰兒也要避免,原則上會建議3歲以上已經會明確表達的小朋友比較適合三伏貼,主要擔心太小小孩面板太嫩,有灼傷的疑慮,小孩接受治療時,敷貼的時間可以縮短。
此外,當天有中暑、感冒、肺部感染、發燒、咽喉發炎、面板破損、過去敷貼曾有面板過敏,以及嚴重心肺功能不足者也要禁止,而糖尿病患背部有傷口者也最好避免。治療當天要禁食寒涼生冷和辛辣食物,貼藥後應避免擠壓,區域性面板可能會有灼熱、發紅或起水泡等,屬於正常現象,可塗抹紫雲膏或抗過敏軟膏以減輕刺激,假如特別灼痛可隨時揭掉,以免灼傷面板,敷貼過程若出現水泡,要避免抓破造成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