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提高寶寶免疫力的方法 這12招可以讓寶寶抵抗力UPUP!

avatar 逸思少女
1.6萬 熱度 A+ A-
寶寶擁有良好的體質與抵抗力,是每個爸媽的深切願望,那要怎麼做能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呢?

生命最初的1000天:免疫能力建設期

人體的免疫力過與不及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威脅,免疫反應過於遲鈍,擔心有免疫不全的先天缺陷,免疫過度造成自身組織的傷害,則可能會有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如:紅斑性狼瘡與風溼性關節炎等皆屬之;另外,過敏症狀也是免疫機制的過度反應,雖不至於像自體免疫疾病般嚴重,但卻是在不該有免疫反應時,出現錯亂響應的情況。

免疫能力的表現發展,有些雖然受制於遺傳基因影響,但實際免疫能力的黃金打造期,卻可追溯至「生命最初的關鍵1,000天」,即從懷孕(胎兒時期)到寶寶2歲,此期間免疫能力的發展雛形將逐漸完備(約到6歲逐漸成熟)。

人體防禦的三道防線

簡單來說,人體的免疫能力共有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禦來自面板與黏膜,例如:面板可阻擋大多數外來有害物質入侵體內;第二道身體基礎的防禦為先天性免疫機制,如:白血球中的中性球或吞噬細胞,他們會在身體出現傷口或致病菌入侵時,優先支援患部的防禦並採取基本保護行動(吃掉致病菌),但沒有專一性與記憶性,亦即不會針對特定致病菌記憶,且下次再度感染時,也不會產生專門抗體,但它們的優先防護能爭取時間,讓第三道防禦(後天性免疫機制的防禦)發生作用;人體第三道防禦機制為一般所熟悉的抗體或免疫細胞等,這層防禦軍隊必須經過訓練與教育,即認識敵人後才能在下一次遇到時,進行相對應的防禦措施,所以它們具有專一性與記憶性,只是製造出相應抗體需要時間(可能幾天到幾星期不等),例如:寶寶第一次被病菌感染,第三道防禦機制會記憶並製造出專門的抗體,在下次遇到同樣的病菌攻擊時,立刻出動量多質精的專門抗體以對付病菌,不過,在相應的抗體制造出來前,還是需仰賴前二道防禦機制來抵抗致病菌。

人體中與免疫能力息息相關的免疫器官-腸胃道,掌管吸收、消化與排除身體廢物,寶寶出生後,腸胃吸收的營養成分主要從食物而來,而在腸道中定居的好、壞菌落,都具有左右免疫系統的能力,例如:母乳就能促進腸道益菌的增生,讓免疫能力提升;而高油、高鹽或高糖等不健康食物,則容易讓壞菌增加,對免疫能力提升有負向的影響。

提高寶寶免疫力的方法

提升寶寶免疫力既然從懷孕開始,胎兒的免疫能力就已開始建立,那麼懷孕時準媽咪的正確且均衡飲食,就能給胎兒良好的營養來源,幫助孩子的免疫能力發展。而懷孕期間,有些媽咪為了預防孩子日後過敏,會避免攝取特定食物(例如:海鮮類或柑橘類),但陳家駿醫師指出,除非孕媽咪本身已經對某樣食物過敏,在醫師或營養師的建議之下,才能進行飲食控制,否則無須刻意避開特定食物,均衡而多元的健康飲食,才能給胎兒良好的照顧。寶寶出生後,媽咪也可以依下列建議,積極健全孩子的免疫系統。

哺餵母乳

母乳含有許多來自母體的免疫物質,營養充足、容易消化,並能促進寶寶的發育,且不只能減少過敏與感染的機率,還能減少蛀牙、肥胖、糖尿病或早產兒壞死性腸炎等疾病的發生率。

均衡飲食

讓寶寶從接觸副食品開始,逐漸熟悉各種食材,並在咀嚼能力具備後,培養每日五蔬果的習慣,讓蔬果中豐富的維生素B、礦物質或膳食纖維等,幫助寶寶強健體質,並避免油炸、燻烤、太甜或太鹹的食物。

水分補充

充足的水分能幫助體內的黏膜組織保持溼潤,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4個月以下寶寶,母乳或配方奶都算是液體的補充,因此無須額外再補充水分;4個月至1歲的寶寶,因為副食品多為湯、粥或食物泥,因此水分含量都還充足,此時也無須刻意多攝取水分,但可以適量鼓勵攝取,讓寶寶慢慢熟悉開水,幫助日後養成喝水的習慣。

攝取優質蛋白質

奶類、蛋或豆腐都可提供高營養價值的優良蛋白質來源,同時也要儘量避免食用加工食品或過度調味的料理。

避免過度殺菌

幫助寶寶建立基本的良好衛生習慣,但不要過度作為,例如:可以勤洗手,但不需要時常使用抗菌洗手乳。

適度日曬

維他命D能幫助調節免疫系統,建議每天避開上午10點到下午2點的高紫外線時段,每天帶寶寶外出接受至少10~15分鐘日曬,以幫助增加維他命D的生成。

接觸大自然

研究發現,1歲之前時常接觸動植物與大自然的孩子,白血球的免疫能力高於平均值,因此建議可多帶孩子到郊外走動;但若經檢查,確診寶寶已對某些動物毛髮、皮屑、花粉或塵蟎過敏,就要儘量避免接觸。

運動

運動或跑跳幫助寶寶增加身體的迴圈、增進食慾,並能強化其免疫能力。

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不但情緒會低落,還會造成免疫T細胞的功能下降,因此,足夠的睡眠有益於維持抵抗力。

吃對的食物

甜食、飲料、高油、高熱量的食物會影響免疫系統的運作,讓腸道壞菌增加,需減少攝食頻率。

補充益菌

市售的益菌產品種類繁多,建議可以選擇可靠品牌、臨床驗證或經公正第三方認證的產品。但大多數益生菌產品仍歸類於健康食品,的確有些輔助作用,但是否會有療效,仍需大規模研究證實。此外,抗生素的使用會讓身體的好菌與壞菌一同死去,須謹慎使用。

定期健康檢查與按時接種疫苗

疫苗雖不是萬靈丹,但能讓身體預先認識致病菌,幫助達成免疫效果。

正確觀念守護孩子免疫發展

許多家長會因為孩子好像經常生病而擔心是否有免疫能力不健全的情況,陳家駿醫師解釋,臨床上,其實只有極少數的孩子會有先天性免疫不全症的問題。因此,在孩子6歲免疫系統趨於完全成熟前,也許有比較多的機會出現不適症狀,但只要家長觀念正確,並不吝於求助醫療單位、遵循醫囑,其實並不用為孩子的免疫系統過分擔憂。

先天性免疫不全症的成因複雜,但若孩子出現下列情況,則可能有免疫系統發生缺失的可能。

1.反覆性感染:孩子曾出現2次以上敗血症、腦膜炎或骨髓炎等嚴重全身感染,或在1年之內出現3次或3次以上嚴重呼吸道或區域性感染,包括:肺炎、蜂窩性組織炎等。

2.嚴重的感染:出現長時間持續或嚴重的感染症狀。

3.特殊的感染部位:如肝臟、腦部出現膿瘍等。

4.罕見的病原菌。

5.發育不良、慢性腹瀉或具家族免疫不全遺傳史等。

釋出於 2022-10-27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