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關節炎自我診斷
類風溼性關節炎早期有遊走性關節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晚期則出現關節畸形,僵硬,肌肉萎縮和功能喪失,病變常從四肢遠端的小關節開始,且左右基本對稱。
類風溼性關節炎艾灸常用穴位
極泉:在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夾脊:在腰背部,當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兩側,後正中線旁開0.5寸,左右各17穴。
委中:在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大椎: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腰俞:在骶部,當後正中線上,適對骶管裂孔。
類風溼性關節炎艾灸方法
極泉:用雀啄灸,每次15-20分鐘,每日1次,每灸10次,休息3日,灸至症狀消失為止。
委中:用雀啄灸,每次15-20分鐘,每日1次,每灸10次,休息3日,灸至症狀消失為止。
夾脊:用瘢痕灸或隔蒜灸,每次15-20分鐘,3日1次,每灸10次,休息3日,灸至症狀消失為止。
大椎到腰俞的督脈:用瘢痕灸或隔蒜灸,每次15-20分鐘,3日1次,每灸10次,休息3日,灸至症狀消失為止。
類風溼性關節炎艾灸特效穴
陽陵泉穴:位於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左右各1個。
膽屬膽經,膝外側屬陽,腓骨小頭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處經氣像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陽陵泉,又名筋會,陽陵,陽之陵泉。陽陵泉是足少陽之脈所入為合的合穴,為筋之會穴,故可治療關節疼痛等病症。
艾灸方法:用點燃的艾條對準陽陵泉,距離面板3-5釐米固定灸10-15分鐘。
類風溼性關節炎艾灸的好處
艾灸可以抗風寒,調理氣血,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和治療遇冷引發疼痛或加重疼痛的類風溼性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