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寶寶疾病預防 想要孩子不生病,三個秘密武器!

avatar 一隻半松呀
1.2萬 熱度 A+ A-
寶寶生病其實是有徵兆的,但大多時候家長疏忽大意了,或是沒有把疾病的訊號放在心上,結果就一發不可收拾,所以特意整理了寶寶生病的原因,只要媽媽們平時多多注意用心,做到以下三點,時時把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寶寶生病的發展!

要訣一:三分寒,七分飽

“欲得小兒安,三分飢與寒”,這句俗語出自明代醫書《萬密齋》,是小兒日常保健的常識,意思是說要確保小兒平安健康,就不能給孩子吃得太飽、穿得太暖。然而,對生活條件優越的大多數城市家庭來說,給孩子吃飽穿暖早已不成問題,如今的孩子簡直就是被極其豐富的衣食所包圍,70%以上的小兒疾病都集中於呼吸道與消化道這兩大系統,原因正是家長對小兒溺愛,給孩子吃得太飽、穿得太暖,所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謹遵“三分寒,七分飽”。

三分寒

就是不要給孩子穿太多。孩子的體質本身就比大人熱,而老人年紀大了,本身就怕冷。所以給孩子穿衣服這件事上,媽媽要以自己的穿衣厚度作為給孩子穿衣的參考。孩子穿的衣服最好比媽媽穿的衣服少一件,媽媽穿兩件,孩子可以只穿一件,實在擔心,就媽媽穿兩件,孩子也穿兩件。媽媽穿多厚,孩子穿多厚。只要媽媽承受得了,孩子就一定能承受這個溫度。

七分飽

即不貪食,不讓孩子吃得過飽。寶寶日常進食量只要能滿足代謝需要就夠了。小兒脾胃運化功能不好,雖需水谷營養,卻不能多吃,吃得太多,就容易食物積滯引起消化道疾病。

要訣二:防“火”

要是能保證孩子體內沒有火,基本上,當爹媽的也不會經常火急火燎地抱著孩子上醫院了!這裡的“火”,指的就是小孩子容易上的內火。老百姓常說:“小孩子就怕有火,有火才會生病。”身為媽媽,防“火”意識一定要強,發現火苗,及時熄滅,避免後患。寶寶屬“純陽之體”,生命力旺,新陳代謝,生長髮育迅速,容易出現陰陽失衡,陽盛火旺就“上火”。

“上火”最容易發生在乾燥的秋冬季,每逢換季或者炎熱的夏季也是寶寶“上火”的高發期,但“火”,並不是一下子著起來的,孩子的內火也不是一下子就積成病的,一般都有徵兆可以發覺,每天給孩子洗澡時或哄睡覺前注意觀察孩子的幾個關鍵地方:

肛門

小孩子的肛門正常時是粉紅色的,腸內有熱時,就會呈現紅色,顏色越深,說明體內火越大。一旦發現是紅色,就要給馬上給孩子清火。飲食上,讓孩子吃些祛火的蔬菜或水果,這個季節上市的馬蹄、梨、蘿蔔、蓮藕、甘蔗等都是清火的上品。熬水給寶寶喝,或是讓寶寶直接吃都很管用。如果是其他季節,可以吃火龍果、番茄、西瓜、芹菜、百合等,或是喝點淡竹葉水、淡藤茶什麼的。熱量高的食物、如炸雞、炸薯條、漢堡、披薩、蛋糕、冰淇淋等一定要禁止!這些食物會加重上火的症狀。同時,可以配合推拿的手法,給寶寶清清大腸經。大腸經在食指外側面,從指根推向指尖。

眼角

如果眼角有眼屎出現,說明孩子有肝火了,這時的孩子往往容易發脾氣,不聽話,睡不好。嚴重的時候,孩子眼睛甚至會被眼屎整個糊住。這時趕緊給寶寶清肝經300次,清心經300次,如果眼屎特別多,可以再加清天河水300次。如果寶寶脾氣特別不好,可以加上揉太沖,並推向腳趾尖。飲食上讓寶寶吃一些清肝明目的食物,如芹菜、蓮藕、黃瓜、絲瓜、茭白等,還可以泡一些菊花枸杞茶給寶寶喝。菊花具有清涼明目的作用,枸杞能補腎益腦。

舌頭

小孩子的舌頭尖、舌邊若是發紅,加上小便量少,色黃,氣味重說明有心火了。這時的孩子通常白天特興奮,晚上愛折騰,睡不好覺。心火最旺一般是夏季,這個時候,新鮮上市的蓮子、百合、苦瓜祛心火效果特別好。熬些蓮子銀耳羹,綠豆子百合粥、或是苦瓜煲湯都是不錯的選擇。味道略苦的蔬菜如生菜、豆苗、油麥菜等,以及茭白和茄子也可以多吃些,最好素炒、蒸,不要用多油。如果心火旺,一定要讓孩子多喝水,或是用清熱的食物榨汁給寶寶喝。同時搭配清心經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清小腸經300次,一定多給孩子喝水,不能喝飲料替代喝水。

嘴角和口氣

有時候孩子口氣很重,而且口角有"白茬兒",如果伴隨唇紅或者舌苔黃膩,這就說明脾胃有熱,寶寶特別容易積食。有時候寶寶還會出現積食性咳嗽。這個時候可以尋來柿餅上的柿霜給孩子沖水,或是用生的白芝麻加冰糖沖水給寶寶喝。如果感覺寶寶積食了,趕緊給寶寶掐四縫10-20遍、揉板門1-2分鐘,運內八卦300次,清胃經300次、清天河水200-300次。

大便

每次孩子大便時,家長都可以觀察孩子,是否便得輕鬆,順利,孩子表情如何。如果孩子很痛苦,很費力才便出來,大便顏色深,乾燥,那就是大便積熱。要給寶寶清大腸經,如果寶寶便秘,就用便秘的手法,順時針摩腹、揉龜尾、推下七節骨(回覆“便秘”即可看到)。如果大便是很粗,顏色黃,表明胃火旺,要多清胃經。另外,儘量讓孩子脾胃休息一下,少吃一頓飯,給孩子空空胃,或者吃得清淡、喝點小米粥、百合粥,荸薺煮水或榨汁,都可以消食去火。

手心

經常摸摸孩子手心,如果是涼涼的,潮潮的,就可以放心。如果是乾熱乾熱的,晚上睡覺還不踏實、出汗,那就是有虛火了,到了晚上還有可能會幹咳。這樣的孩子,體質弱,要用中性的食物,如蘋果、櫻桃、木瓜、石榴等慢慢調理,不能用寒性大的食物,傷著了,反而更難辦。日常保健中堅持給寶寶捏捏脊,搓搓手腳心,按揉內勞宮穴1-2分鐘,推湧泉穴200-300次,都能滋陰清熱。

要訣三:防“溼”

寶寶也有溼氣重的情況,尤其現在天氣溼溼髒髒的,寶寶特別容易被溼氣困擾,寶寶一旦溼氣重,胃口就會變差,還很容易打瞌睡,如果任由不管,就會出現腸胃不適、面板病、呼吸系統疾病等問題。

檢查寶寶溼氣重不重,主要透過以下一些方法:

1、看寶寶精神狀態

溼氣重的人就像穿了一件溼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一動就感覺特別累,即使睡了一整天,依然感覺睡不醒,打不起精神來,如果寶寶睡了一晚上,早上起來還沒精神,那就代表體內有溼了。

2、看寶寶舌苔顏色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寶寶的身體狀況的。如果寶寶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

3、看寶寶的食慾

溼氣重會導致脾胃功能減退,所以溼氣重的人大多胃口不好、食慾不振。寶寶如果不願意進食,什麼都不想吃,除了積食,也很可能是有溼氣了。

4、看大便的形狀

寶寶入廁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正常的大便是黃黃軟軟的“香蕉便”,如果大便不成形,特別粘,容易粘在馬桶上,一箱水還衝不淨,或是用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淨,就說明體內有溼了。

防“溼”方法

溼氣並不可怕,只要媽媽注意觀察寶寶日常生活的精神狀態,並加以細緻的呵護,就能把溼氣通通趕走。

1、常通風,多抽溼

一到霧霾天,天氣就特別潮溼,這個時候溼邪最容易入侵體內。所以霧霾天或是陰雨天,不要讓寶寶長期呆在潮溼的地方,也儘量不要到外面潮溼的地方玩耍。

室內也要保持乾爽,不要常開窗,但最好仍保持通風,室內多抽溼。特別是陰雨季節,不妨多開抽溼機或者暖氣,讓室內保持乾爽。這樣對寶寶避免患上面板病是很有幫助的哦!另外,不幹的衣服不要勉強去穿著,要注意幫寶寶保暖,不要受涼。

2、多運動,排溼邪

在所有的排水方法中,運動出汗是最不能被忽略的一種。寶寶本來就喜歡動來動去,這對排溼是非常有好處的。每天都要讓孩子動一動,最好能出汗,對排溼作用特別大還能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促進氣血流通,進而防止內生溼邪的產生。

在運動鍛鍊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馬上衝頭、淋浴,以免溼氣重新進入寶寶體內。

3、巧喝祛溼湯

經常讓寶寶喝一些祛溼的湯,比如煲湯時加一些薏米、茯苓、淮山藥、扁豆、玉米等都有祛溼的功效,還能健脾。

4、少吃溼氣重的食物

預防溼症要從生活習慣的改變開始,在飲食上,寶寶要少吃易生溼的食物,冷的、甜的、油炸的食物都會引起溼熱。就連我們平時愛吃的白米白麵也都特別容易生溼。所以要養成寶寶吃粗糧的習慣,一週吃2-3次雜糧飯,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零食、甜食,還要少吃蝦、蟹等溼滯的海鮮。脾胃溼則容易引起過敏,溼困脾胃,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蝦、蟹等溼滯的海鮮,此時應適當少吃,況且這些高蛋白食物難消化,過多進食也會增加脾胃負擔。

釋出於 2023-05-19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