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寶寶腸脹氣是什麼原因 寶寶腸脹氣怎麼辦

avatar 兩儀德澤
1萬 熱度 A+ A-
你家寶貝有脹氣的毛病嗎?是否總因脹氣而哭個不停呢?脹氣這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若是一般因吸吮奶瓶而吞進過多空氣,或因糞便堆積在腸道過久產生氣體,透過拍嗝或適當的按摩即可緩解。但如果是細菌感染引發的腹部鼓脹,則真正的病因有可能是泌尿道感染、肺部發炎甚至是敗血症。如何判斷寶貝脹氣是功能型或器質型?又怎麼透過事先預防避免寶貝脹氣呢?

寶寶是否脹氣盯3要素

2歲以下的寶寶腸胃蠕動功能不佳,加上腹壁的肌肉層較薄,肚子通常都會呈現圓滾滾的樣子,因此難以靠外在形狀判定是否脹氣;

此外,用手指敲寶寶肚子皆會發出咚咚的聲響,因此由聲響判斷是否脹氣也不客觀。

要知道寶寶有無脹氣首先需觀察寶寶是否不適,譬如出現哭鬧不安、食不下咽的狀態;

再來是觀察腹部面板紋路,假使腹部脹到面板紋路消失,甚至光滑到發亮的程度,則可以確定為脹氣。

家長若察覺寶寶肚子與平日相較顯得特別大,即為脹氣;若與平日無二,則寶寶哭鬧就與脹氣無關。

功能型脹氣原因

嬰兒腸胃蠕動功能差

一般來說,空氣會被小腸吸收擴散至血液中,但嬰兒腸子蠕動功能尚不完全,無法像成人吸收較多空氣,加上大腸有大量細菌,一旦發酵便會產氣。

剛出生寶寶的腸道尚未發展成熟,因此當壞菌進入腸道時,較容易出現脹氣的症狀。也有寶寶先天腸道發育不良、無法正常收縮往下擠壓,氣體便會積在某段腸道中形成脹氣。

喝奶時吸進空氣

寶寶無論喝母奶或吸奶瓶,都有可能在喝奶過程中吸進空氣。瓶喂寶寶脹氣最常見的原因是奶嘴尺寸不合;如洞太大吞入過多空氣,或因洞太小費力吸吮而吸進空氣。

爸媽要判斷奶嘴尺寸是否合適,可觀察寶寶喝奶過程;假使寶寶用力吸奶,但奶瓶中的奶並無明顯減少,表示奶嘴洞太小;

若在吸奶過程中嘴角漏奶,則代表奶嘴洞太大。此外,奶水未完全充滿奶嘴、奶嘴產生空隙容易讓寶寶吸進空氣。

親喂母奶時,若頻繁換邊餵奶也可能造成脹氣;母奶分初乳與後乳,初乳脂肪低乳糖高,寶寶若尚未喝到後乳即換到另一側喝奶,則在吸進過多初乳的情況下,腸胃無法充分消化高含量乳糖即會產生氣體;

含乳姿勢不對也會吸入空氣。另一方面,通常沖泡奶粉時會習慣上下搖晃以讓奶粉與水充份融合,搖晃過程會產生氣泡,如在泡完奶後即刻喂寶寶喝奶,則容易導致脹氣;

平躺喝奶、寶寶飢餓吸奶速度過快也容易造成脹氣。新生兒腹壁較薄,不像大人或兒童腹壁肌肉強度夠,因此在腹壁張力較低的情況下,一旦肚子有氣就會吐出來,也就是所謂的吐奶。

哭鬧時吸入空氣

有些媽咪會等到寶寶餓了哭鬧才餵奶,但寶寶在哭鬧過程中容易吸進大量空氣。另外,1歲以下的寶寶常會毫無理由的哭鬧,空氣經由胃到腸子便形成脹氣。

乳糖消化功能不佳

乳糖消化功能不佳,或有乳糖不耐症的寶寶,因為消化系統缺少分解乳糖的酵素,使乳糖無法消化吸收、滯留腸道,腸道細菌分解乳糖即產生大量氣體。

食用過量產氣食物

寶寶開始吃副食品時,媽咪總希望寶寶攝取最完整的營養,但有幾類產氣食物極易造成脹氣,譬如紅豆、毛豆、豆乾、豆腐等豆類製品,或洋蔥、高麗菜、花椰菜、韭菜等蔬菜;

水果類包括柚子、香蕉、西瓜、香瓜、葡萄;澱粉類有地瓜、馬鈴薯、芋頭、玉米、麵包等;

果汁、汽水、豆漿等飲料也容易脹氣。傅承偉醫師提醒,寶寶若吸母乳,媽咪所攝取的食物也是左右寶寶是否脹氣的關鍵因素。

器質型脹氣原因

腸胃炎

罹患腸胃炎的寶寶,通常除了脹氣還會伴隨發燒、嘔吐、肚痛。因腸胃炎多屬病毒性感染,可服用緩解腹瀉或消除脹氣的藥物治療。

腸套疊

當寶寶間歇性劇烈哭鬧、嘔吐、解血便,即有可能是腸套疊。通常醫師會先做超音波或腸道攝影檢查,確診後以復位治療。

腸阻塞

有些嬰兒有先天性的腸扭轉,即腸子打結而形成腸阻塞,除了腹脹,也可能出現持續嘔吐的症狀。

先天性巨結腸症

先天性巨結腸症的嬰兒由於某一段腸壁缺乏神經節細胞,因此阻斷由上而下的蠕動波傳導,造成腸道內容物及糞便堆積在有神經節和無神經節腸段的交接處近端。

經過一段時間後,交接處近端的腸道逐漸擴大、增生及變厚,但遠端無神經節細胞的腸段仍保持狹小。

這種腸道疾病可能造成便秘、發燒、嘔吐、腹瀉、腹脹,症兆是寶寶出生時胎便解得較慢,若出生後一天或兩天才解胎便,就有可能罹患此病。

電解質不平衡

寶寶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如低血鉀也容易造成脹氣,不過低血鉀通常會合並其它病症,通常不會只有腸脹氣的症狀。

便秘

一般兒科醫師在評估脹氣時就會詢問寶寶排便的狀況是否正常,糞便一旦待在大腸時間過久,即會增生壞菌,進而發酵產生氣體。

許多家長會以為每天排便才正常,但其實喝配方奶的寶寶平均1~2天會解便一次,喝母奶的寶寶則可能一個禮拜甚至10天才會排一次便,因此觀察的重點是寶寶排便的顏色及形狀。

若糞便稀稀糊糊、不成型,則可排除便秘的可能;假使糞便又乾又硬,解便時卡在肛門口、用力擠也擠不出來,或排便完有肛裂、流血的現象,即可判斷為便秘。

對於便秘的寶寶,四個月以上可以開始新增副食品,四個月以下的寶寶排除因疾病引起的便秘,醫師會開軟便劑、益生菌或建議換喝另一種品牌的奶粉。

寶寶脹氣治療方法

拍嗝

拍嗝目的是透過振動讓寶寶排出上消化道的空氣,減少胃部壓力。許多媽咪會在寶寶喝完奶後才拍嗝。

但正確方法是在喝奶過程中協助寶寶陸續排出氣體,傅承偉醫師建議可以間隔5~10分鐘拍嗝一次,不過也要視寶寶喝奶狀況。

若拍嗝頻率過於頻繁反而會中斷寶寶喝奶意願,甚至導致哭鬧。拍嗝方式有三種,首先是將寶寶身體打直抱在肩膀上,一手輕輕固定寶寶,另一手手掌弓成杯狀輕拍寶寶的上背部。

第二種方式是媽咪坐著,讓寶寶面向自己坐在大腿上,一隻手撐住寶寶的頭及下顎,另一隻手弓成杯狀輕拍寶寶的上背部。

第三種方式是媽咪坐著雙腿合攏,將寶寶橫放,讓其側趴在腿上,寶寶頭部略朝下;媽咪一隻手固定寶寶下半身,另一隻手掌同樣弓成杯狀輕拍寶寶上背部。

協助寶寶轉過身趴下的過程中,媽咪也可以將手伸到寶寶肚子上按摩或輕拍背部,之後再將身體扳正拍嗝。

按摩

按摩有助寶寶排出大腸中堆積的空氣,不過許多家長都不知道如何按摩才能幫助寶寶排氣,媽咪在按摩時要沿著大腸排列的方向按;

可單手握拳,用指節相連的平面處按壓寶寶的右下腹,再以打小圈圈的手勢開始往前推,垂直向上到肚臍做順時針按摩,如在腹部打一個問號,而因為左右兩側的大腸在身體後方。

因此媽咪在按摩到左右兩側的腹部時,須稍微加重力道往下壓,才能有效刺激到大腸,如果只按摩肚臍周圍面板,無法有效刺激大腸排出空氣。

過去父母常用薄荷油做為寶寶脹氣時按摩的潤滑劑,薄荷有可能抑制神經系統,造成癲癇、呼吸停止等症狀,因此2歲以下幼童不宜使用薄荷油。

另外,蠶豆症的寶寶也不能塗薄荷油,父母使用脹氣膏時須留意成分,可改用乳液按摩。

攝取益生菌

益生菌也常用來消除脹氣,攝取益生菌可以抑制腸道滋生壞菌,也有助修復被細菌破壞的腸道、提升腸胃消化機能、幫助分解乳糖及製造消化酵素,常見的乳酸菌、比菲德氏菌都屬於益生菌。

不過市面上益生菌產品種類繁多,並非所有成人吃的益生菌都適合嬰幼兒,若仿單上註明可以使用於嬰幼兒的產品才可以給寶寶吃。

抵抗力弱又容易過敏的1歲以下寶寶,因為腸道尚未發育完全,不能吃優酪乳、優格、養樂多等活菌類的乳酸菌;

至於3歲以下寶寶,一天約補充100cc優酪乳或1小杯優格即足夠,過量反而會拉肚子。另外要提醒爸媽,給寶寶吃乳酸菌製品前須先進食,有助降低胃酸、增加乳酸菌進入腸道的數量。

其它

適度活動身體有助排氣,媽咪可讓寶寶平躺,抓起寶寶的兩隻腳做騎腳踏車的動作。洗溫水澡也可以舒緩寶寶脹氣的不適感。

預防脹氣7點不漏

如果奶瓶奶嘴尺寸不合,奶嘴大小須因應寶寶吸奶速度調整,洞口不可太大或太小;

一般來說,奶瓶朝下,奶水以一秒鐘2滴的速度下滴較適當。因泡奶搖晃喝進氣泡的寶寶,建議媽咪泡完奶可以靜置幾分鐘,待氣泡消失再餵奶。

瓶喂時須避免讓奶嘴處有空隙,應讓奶水充滿奶嘴。餵母乳的媽咪則須讓寶寶在一側吸飽後再吸另一側乳房。

除此之外,寶寶喝母奶時頭一定要比肚子高,躺著喝奶的寶寶可以在頭下方墊一塊毛巾,有助嗝氣。

喝奶過程中可增加拍嗝的次數,容易引發脹氣的副食品要避免,媽咪本身也要少吃會脹氣的食物。寶寶若開始食用副食品,須攝取足夠的纖維質以防便秘。

醫師看脹氣家長別太擔心

寶寶在6個月~1歲前肚子通常會較鼓脹,1歲後因為副食品比重逐漸增加,奶喝的比較少,莫名的哭鬧也會減少,肚子肌肉較強硬,便不會看起來凸凸的。

許多家長在寶寶哭鬧時都會歸咎為脹氣,但寶寶腹中的氣本來就比較多,因此一般看到寶寶肚子圓滾滾,並不必然是脹氣。

若寶寶哭鬧特別激烈,或持續嘔吐、拉肚子;沒有胃口、精神變差;發高燒、便秘,即有可能是器質型脹氣,須讓小兒科醫師診治;

另外,一般寶寶肚子都是軟的,一旦摸到硬塊就要立即就醫,檢查有無腫瘤、水腎、腹水、肝脾腫大等病症。

要感覺寶寶的肚子硬或軟,最好在寶寶放鬆時觸控,否則寶寶哭鬧時腹部通常會硬硬的,此時即可能做出錯誤判斷。

最後嬰幼兒脹氣很常見,只要寶寶進食正常,沒有合併其他症狀如精神不好、嘔吐、拉肚子,就不用過於擔心。

釋出於 2023-08-11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