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餵養
母乳餵養的嬰兒如果出現拉稀、有奶瓣的糞便等消化不良症狀,只要糞便中沒有黏液、嬰兒也沒有頻繁拉水質稀屎的菌痢症狀,母親可先從嬰兒生活和餵養方面的調理入手,具體可採取以下方:
腹瀉嚴重禁食
腹瀉次數較多,大便呈水樣者,為使嬰兒的腸胃道得到休息,最好禁食8~12小時,禁食期間可喂糖鹽水。禁食後開始餵奶時的量也應比平時減少些。
減少奶量
腹瀉不嚴重的,可以不用禁食,但餵奶量要減少:母乳餵養的,餵奶間隔時間要相應縮短一些;牛奶餵養的,可以減少奶量、加水衝稀。
逐漸恢復奶量
腹瀉減輕,已進入恢復期的,餵奶量可逐漸增加,但不能加得太快,以免再次引起腹瀉。一般完全恢復原有餵奶量最好要經過5~7天。
按揉腹部
以肚臍為中心,用手掌面繞肚臍順時針按揉50下,再逆時針按揉50下。能促進腸胃蠕動,梳理胃氣,對於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腹痛、呃逆有很好的效果。
便後洗臀
每次排便後,母親最好能用溫水清洗嬰兒的臀部,以防臀紅髮生。如已出現臀部發紅、糜爛,應將糜爛發紅部位暴露在空氣中使之乾燥,然後塗以20%鞣痠軟膏或凡士林油。
注意觀察
母親要注意觀察嬰兒大便的次數及性質,看含水分多還是少;小便的次數及尿量;呼吸的快慢、前囟門及眼窩有無凹陷(這是脫水的主要症狀);面板是否乾燥、彈性高還是低;四肢末端是否發涼。這些症狀都可幫助判斷嬰兒有無脫水、脫水是輕還是重。如果脫水明顯,特別是伴有嘔吐、經口進食進水有困難的,應立即去醫院。
及時就醫
對於腸胃功能弱的寶寶,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吃些媽咪愛、益生菌等有助改善腸胃的藥。
當然,寶寶長期出現肚子脹、吐奶、大便稀,有酸臭味,並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殘渣等消化不良的表現,要及時就醫,知道病源後才可以對症下藥,緩解病情。因為幼兒長期消化不良,會造成營養素攝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影響生長髮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