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椎
定位
大椎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是督脈與身體十二正經中所有陽經的交會點,總督一身之陽。
功能主治
大椎穴是解表退熱的常用穴,主治發熱,瘧疾,中暑,感冒,癲狂,癲癇,骨蒸潮熱,盜汗,咳喘,脊背強急,項強;及肺結核,支氣管炎等,可用於幫助退燒。
操作
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約推100—300次。
太陽
定位
太陽穴位於頭部側面的顳部,眉外梢和外眼角之間向後一橫指的凹陷處(快接近髮際處)。
功能主治
此穴位可促進新陳代謝,清頭明目,通絡止痛。主治頭痛,偏頭痛、感冒、眩暈、牙痛,目赤腫痛,及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痺,急性結膜炎,麥粒腫等,可幫助緩解發燒產生的頭痛等,有退燒輔助療效。
操作
用兩拇指指腹分別按在兩側顳部太陽穴上,作輕柔緩慢的環形移動,向眼方向運為補,向耳方向運為瀉。—般運24次,每運3次後輕輕按一下。
合谷
定位
合谷穴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第二掌骨中點,即“虎口”處。取法:當拇、食指合攏時,大拇指與食指之間,便會有一稍微隆起的部位,在隆起的部位正中央即是。
功能主治
合谷穴可疏風解表,鎮痛通絡。主治發熱,頭痛,目赤腫痛,鼻衄,血淵,咽喉腫痛,齒痛,耳聾,面腫,口眼斜,中風口噤,熱病無汗,多汗,消渴,黃疸,痛經,經閉,滯產,腹痛,消化不良,痢疾,便秘,癮疹,丹毒,疔瘡,臂痛,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體炎,流行性腮腺炎,三叉神經痛,癔病,神經衰弱,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等,可幫助退燒。
操作
掐壓按揉合谷穴用左(右)手拇指指尖,放在右(左)手的合谷穴上,適當用力掐壓按揉60~100次。兩手交替進行。
攢竹
定位
該穴位於面部,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取穴時應要求患者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攢竹穴位於人體的面部,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即是。
功能主治
吸熱生氣。主治頭痛,目眩,目翳,目赤腫痛,迎風流淚,近視,眼瞼瞤動,眉稜骨痛,及急、慢性結膜炎,面神經麻痺等,可幫助緩解發燒時的症狀,有助於退燒。
操作
兩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
風池
定位
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功能主治
主治頭痛,頭暈,傷風感冒,鼻淵,鼻衄,目赤腫痛,迎風流淚,夜盲症,耳鳴,耳聾,頸項強痛,落枕,蕁麻疹,丹毒,及神經衰弱,癲癇,高血壓,甲狀腺腫,電旋旋旋旋光性眼炎,視神經萎縮等,可用於退燒。
操作
以拇、食、中指或單手拿。
推坎宮
定位
坎宮位於兩眉上緣。
功能主治
坎宮有發汗解表,開竅醒神作用,用治感冒發熱、頭痛、目赤痛等症,可幫助退燒。
操作
兩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用指腹沿眉毛上緣向兩側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分推陰陽,使陰歸陰位,陽歸陽位。
清天河水
定位
天河水位於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成一直線。
功能主治
用治諸熱驚風,心經熱盛,口喝咽乾等一切熱症,是適宜退燒的選擇部位。
操作
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
三關
定位
前臂橈側,陽池至曲池成一直線。
功能主治
寒證、虛證用之,能培補元氣,發汗行氣。治發熱惡寒無汗,四肢冷弱,赤白痢下,因寒而引起的頭痛、腹痛等症,可用於外感風寒導致的發燒。
操作
用拇指橈側面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
風池
定位
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功能主治
主治頭痛,頭暈,傷風感冒,鼻淵,鼻衄,目赤腫痛,迎風流淚,夜盲症,耳鳴,耳聾,頸項強痛,落枕,蕁麻疹,丹毒,及神經衰弱,癲癇,高血壓,甲狀腺腫,電旋旋旋旋光性眼炎,視神經萎縮等,可用於退燒。
操作
以拇、食、中指或單手拿。
推坎宮
定位
坎宮位於兩眉上緣。
功能主治
坎宮有發汗解表,開竅醒神作用,用治感冒發熱、頭痛、目赤痛等症,可幫助退燒。
操作
兩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用指腹沿眉毛上緣向兩側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分推陰陽,使陰歸陰位,陽歸陽位。
清天河水
定位
天河水位於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成一直線。
功能主治
用治諸熱驚風,心經熱盛,口喝咽乾等一切熱症,是適宜退燒的選擇部位。
操作
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
三關
定位
前臂橈側,陽池至曲池成一直線。
功能主治
寒證、虛證用之,能培補元氣,發汗行氣。治發熱惡寒無汗,四肢冷弱,赤白痢下,因寒而引起的頭痛、腹痛等症,可用於外感風寒導致的發燒。
操作
用拇指橈側面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
二扇門
定位
掌背中指根本節兩側凹陷處。
功能主治
掐二扇門可出汗退熱。
操作
用拇指甲掐,稱掐二扇門;用拇指偏峰按揉,稱揉二扇門。一般的掐5次;揉100~5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