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給寶寶加點鹽
幾乎所有的中國式老太太都有一個共同點,她們很愛給寶寶加點鹽。按她們的話來說,吃點鹽的寶寶才有力氣,才能在同齡人裡面早一點站起來或者早一點走路。
在她們眼中,現在提倡的1歲之內不能加鹽這個科學的說法是不可思議的。要是自己家的寶寶比誰誰誰家的寶寶遲學走路,她們還會嚷嚷著覺得因為我們遲了給寶寶新增鹽。
建議1歲內的寶寶沒有必要新增食鹽,因為寶寶對於食鹽中的鈉元素需求極少,天然食品中已經可以滿足。
過多的新增對寶寶反而是有害的,因為寶寶的腎臟還沒有能力充分排出多餘的鈉,會損害腎臟,更嚴重的甚至會因過多的鉀流失而造成心臟肌肉衰弱。而且過早新增食鹽還會影響寶寶未來的味覺發育,容易造成挑食厭食!更何況,為什麼要與別人家的寶寶比較誰先站誰先走呢?
未滿6個月就新增輔食
我有時候很疑惑為什麼老人們總是希望寶寶的各種進度都快一點,這種現象很大程度來源於不理智的攀比行為,甚至連滿6個月才能新增輔食這個規律他們都總是希望去打破。甚至是新生兒,有些老人總會說以前條件不好沒吃的,孩子們都是用米湯養大的,於是就總想著現在也給寶寶喂米湯。建議:寶寶6個月前的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都尚未成熟,過早的新增不利於生長髮育,所以新增輔食都是需要在6個月後的。
而且6個月前的寶寶一般還未能坐穩,推舌反應(新生兒有一種先天性的條件反射--推舌反射,也叫挺舌反射,即舌頭會對進入嘴裡的固體食物(或勺子)推出,以防止外來異物進入喉部導致窒息,這個反射一般會在出生6個月左右消失。)還未消失,這時候硬是喂各種非流質的輔食容易引起危險。至於米湯,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確實是個選擇,但是現在最適合的食物還是母乳或配方奶。
一歲內的寶寶喝蜂蜜
老人們看到寶寶便秘會非常地著急,會想盡各種方法,這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寶寶與大人有點不一樣,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萬不能抱著自己吃了也沒事,寶寶也不會有事的心態。要想緩解寶寶便秘,其實方式方法還是很多的,不一定就非得喝蜂蜜。
建議:寶寶在1歲內是不可以飲用蜂蜜的,因為他們的腸道功能還未完善,喝蜂蜜容易感染“肉毒桿菌”,嚴重的話還會導致神經痙攣或麻痺的中毒現象。緩解寶寶便秘,最好還是多喝水吧。
嚼咬食物後喂寶寶
這個現象可謂是小編最為反感的現象了!當年十分慶幸自己的寶寶沒有遇到這種老人!但是也確實曾經親眼目睹過一些老人給孫子餵飯就是把大塊的食物嚼咬爛了再吐出來餵給寶寶,十分的噁心與不注重衛生!
建議:嚼咬食物後餵養寶寶,不僅不講究衛生,而且容易造成嚴重的後果!寶寶的抵抗力弱,容易病從口入,感染幽門螺桿菌、皰疹病毒、各種腸道傳染病等。要是覺得食物較大不利於寶寶吞食,可以藉助研磨工具或者是輔食剪刀等把食物進行粉碎。
菜水、果汁比白開水好
許多老人習慣用菜水、果汁代替白開水給寶寶日常飲用,在他們看來菜水、果汁比較“有營養”,而且因為有味道,寶寶比較愛喝,相比淡然無味的白開水,寶寶會大口大口把菜水和果汁喝掉。
建議:寶寶應該多喝白開水,有利於排洩代謝產物,減輕寶寶腎臟負擔。而且果汁酸甜,殘留寶寶口腔容易滋生細菌和引起蛀牙,菜水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有營養。另外,這樣下去還會讓寶寶排斥喝白開水,嗜甜、挑食。
食物供應無休止
相信這一點幾乎每個做媽媽的都會與老人們發生過這樣或那樣的分歧。老人們愛寶寶,禁不住寶寶哭鬧,會一直滿足。喝奶的時期一哭,他們就覺得該餵奶了;大一點了,不按正餐規律,只要寶寶說餓了就去滿足;到了寶寶再大一點會哭鬧要零食了,他們甚至也會忽略我們的叮囑偷偷去滿足寶寶……
建議:只要寶寶的生長髮育指標正常,就不要強迫寶寶去多吃一點,更不要用零食作為餐與餐之間的“加餐”,要讓寶寶知道正餐要吃飽,因為除了正餐不再提供食物了,“定時餵養”有利於寶寶養成良好的習慣。再有,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寶寶的營養攝入很容易過量,造成很多肥胖兒,如果讓寶寶不停地吃東西,容易加重寶寶的胃腸負擔,會經常出現積食的現象,孩子三天兩頭腹瀉、發燒,就是因為吃得太多了。
喝點飲料沒事
喝飲料容易影響寶寶的食慾,還會降低消化功能,從而造成腹瀉、腹脹、腹部不適。而且一般飲料的含糖量都極高,加大了寶寶肥胖的機率。偏愛飲用碳酸飲料的兒童有60%因缺鈣影響正常發育。特別是可樂型飲料中磷含量過高,過量飲用導致體內鈣、磷比例失調,造成發育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