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泡麵“闢謠”
傳聞1::聽說泡麵有蠟?
泡麵盒子表面沒有蠟,泡麵上也沒有起到防水作用的材質聚苯乙烯(Styrofoam),這種材質本身已經足夠耐熱防水, 可以滿足在100攝氏度時使用安全。所以不用擔心!退一步,即使真的存在蠟,大部分食用者也不會因為吃下蠟而帶來健康問題。其實,有些糖果外就會包裹一層棕櫚蠟(carnauba)。除了嬰兒或者消化系統有嚴重問題的人,大部分健康的成年人攝入蠟後並沒有任何不良後果,當然也不存在“蠟附在消化系統內”這種情形。 吃下去的蠟很快會隨著其他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一起排出體外。
泡麵的包材就像人穿的衣服一樣,比如內衣要純棉,外衣要漂亮。泡麵紙桶由桶身和外貼組成,其中桶身就像人的內衣,一定要符合食品安全的相關標準,由食品級口杯紙加PE膜組成,內部塗層為純PE,PE原料完全符合GB/T 9685《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新增劑使用衛生標準》,無毒,長期使用對人體無害;外貼一般使用符合規定的再生紙,就像外衣,用於印刷產品資訊和廣告宣傳。紙桶與食品接觸部分不含熒光劑,不存在危害問題。但是紙張與PE均不適合微波加熱,高溫使紙燃燒,但與致癌物無關,紙與PE不會產生致癌物。
但是!注意這裡有個但是!部分廠商的盒子熒光增白劑略有超標有可能會導致內層汙染的問題。雖然這事情只發生在少量廠家,我們選購的時候也要選擇質量有保障的產品。
傳聞2:長期吃泡麵會死人?
這個應該是流傳最廣的說法了吧?不過我想告訴你,泡麵的發明人安藤百福(Momofuku Ando)多年來幾乎每日都吃泡麵,直到他逝世前幾天也照吃不誤。安藤百福享年97歲,難道我們要把他長壽的原因歸於天天吃泡麵嗎?所以這種說法並不可靠哦。歸根究底,還是要看你自己怎麼吃了啦。泡麵不是沒有營養吃了會死,而是營養成分殘缺,只能滿足能量攝入和少數營養成分,不能滿足一些其他營養攝入, 我個人覺得食物只要無有害物質就算健康,不健康的只是膳食搭配,你覺得天天吃饅頭營養麼,健康麼?在這裡就是一個道理的說
順便說一下,LZ以前覺得蔬菜包超級沒意義,還破壞口感,但是其實蔬菜包的引入也有補充少量其他營養物質的意思,但是就算加了蔬菜包,泡麵的營養也還是很不充足的= =。所以如果是在家,不要大意的往裡面加個雞蛋加點青菜吧!
傳聞3:炸泡麵的油裡含有一種可怕的致癌物BHT
傳言中的BHT,可以在FDA官網查到,是至今仍被允許使用的新增劑,事實上這東西的出現讓泡麵這種油炸食品的保質期更長久。但是雖然被允許使用,關於它到底會不會對人體有危害還是個未知數……
BHT,全名2,6-二叔丁基對甲酚(Butylated Hydroxytoluene),實際上是一種能與自由基反應的抗氧化劑。油脂在儲存過程中很容易被氧化,而氧化產物不僅影響油的口味,而且,往往在“壞”到能被口味感知之前,已經有了相當含量的對健康有不利影響的氧化產物。因此,不加抗氧化劑會給食用者帶來健康風險。
當BHT與油脂同時存在時,氧氣會優先氧化BHT,客觀上起到防止油脂氧化變質的作用。因此,油脂含量高的食物中常新增BHT,此外,BHT在化妝品業、製藥業、化工業中也都有廣泛應用。
BHT的致癌性至今仍有爭議,證明BHT增加罹癌機率與降低罹癌機率的研究都有。此外,由於證據顯示BHT有抑制病毒與細菌的作用,有研究者正實驗用BHT治療皰疹與艾滋病。
1999年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新增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把BHT的每日容許攝入量定在0.3 mg/kg體重。根據中國1992年提交的資料,中國人均攝入BHT大約在0.016 mg/kg體重,約為容許攝入量的二十分之一。 截止目前,BHT依然屬於FDA批准的正規食品新增劑。加拿大也將其列為食品新增劑中的抗氧化劑。在沒有更多科學證據證明BHT的安全性有疑慮之前,沒有為之過分擔憂的必要。
傳聞4:泡麵含防腐劑,吃多了會變“木乃伊”?
因為泡麵麵餅的水分含量很低,根本不需要使用防腐劑來控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故此,麵餅中不含有防腐劑。泡麵調料包中也沒有新增防腐劑。因為泡麵調味包中,粉包、菜包的水分含量及水分活度極低,在這樣的條件下,微生物不易生長、繁殖;同樣在醬包中,其水分活度可以被控制在0.8以下,在水分活度0.8以下僅有耐鹽、耐乾燥、耐高滲透壓的黴菌、酵母才能生長,這類微生物不會存在於我們正常的生活環境中,因此,沒有新增防腐劑的必要。
傳聞5:三分鐘泡好的泡麵,吃了以後32小時不消化?
美國科學家透過膠囊內鏡的方式拍攝了“加工食品”與“無新增物食品”被吃進肚子裡的情況對比,結果發現手工拉麵在32小時後已經完全被消化,泡麵則仍保有殘餘、尚未完全消化。而泡麵難以消化,因為其中加了多種抗氧化劑、新增劑等,長期食用有害健康。
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前主席、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饒平凡指出,這個所謂的美國科學家實驗更準確地來說,是2011年美國的一個設計專業的教師和一個醫院的醫生兩個人合作的研究,他們以藝術的形式,將作品中的一部分放給大家看的。這個實驗中不是隻吃泡麵,而是配上一種飲料,但是手工拉麵配的是茶,這樣消化過程就不一樣了,這一點在傳言裡沒看到。而且這個實驗的出發點是研究加工食品的消化過程,在原影片中,兩種面在2小時後就基本消化了,只有泡麵還能看到一點點樣子。而且膠囊內鏡技術還不能連續拍攝32小時,所以泡麵在這裡的害處是被誇大扭曲的。
傳聞6:泡麵湯灼燒胃粘膜的說法是否成立?
泡麵麵餅的製作與家庭傳統的和麵方法類似,會新增一點兒鹼(如碳酸鈉、碳酸鉀)作為酸度調節劑,用來增加麵條的彈性和延展性。按照GB2760的規定,其新增量是非常低的,只有千分之二。如此小的含鹼量再加上食用過程中水的稀釋,從科學的角度來講,泡麵湯灼傷胃粘膜的說法並不成立。有時我們在做粥的時候也是要加鹼,另外傳統發麵饅頭中也是要加 入鹼來調和酸味。
所以綜上,泡麵並沒有不健康到那麼誇張的地步,可是因為它出現的根本目的就是求快,營養方面根本不足夠,而且還充滿了味精之類,大家還是不可以一日三餐天天只吃它,但是偶爾調劑一下口味,懶得做飯的時候吃上一包,還是沒什麼問題的,大可不必過於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