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南方醫院感染科主任 侯金林教授 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春日回暖,萬物生髮,各種病毒、致病微生物繁殖活躍,許多感染性疾病都在春季發病或加重,也不例外。乙肝患者這個時候如果不堅持正規的治療,一旦抵抗力下降,就很有可能導致病毒複製活躍,病情加重。臨床上常發現,一些乙肝“老病號”秋冬季節病情治療後得到控制,到了春天,病情容易出現反覆或加重。此時,乙肝患者要比平常更加重視自己的病情,更善待自己的“心肝寶貝”。通常,肝病專家建議乙肝患者,在治療三個月後就應該回醫院做一次檢查,以監測治療的效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使用抗病毒藥物時間偏短
南方醫院感染科主任侯金林說,慢性乙肝若病情控制不佳,疾病會進一步發展,引起、、甚至是肝癌。如果在選擇藥物、療程以及監測療效方面不加以重視,很有可能會讓乙肝患者的病情持續惡化,這令肝病專家們十分擔憂。
以往,乙肝治療主導方向是“護肝降酶”,而現在這個主導方向改為“抗病毒”。實施抗病毒治療後,重症的、活動性患者少了很多。不過,一些二線城市的乙肝治療仍不規範,大量使用一些低效又容易耐藥的藥物,有的廣告甚至宣稱“治乙肝只需28元”,這種治療亂象讓專家們甚為擔憂。
侯金林主任稱,目前,在臨床上仍有較多慢性乙肝患者將“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韋仿製藥”等非強效易耐藥的藥物作為一線抗病毒治療,這類藥物已經不在首選之列,在歐洲和美國已經較少使用。
在2010年更新版的《中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建議慢性乙肝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的時間為2年-2.5年,但現實中,大多數患者用藥時間小於1年。
目前,應用的抗病毒藥物主要有干擾素和核苷(酸)類似物兩大類。干擾素可以說是十分有效的藥物,但由於需要到醫院進行注射,費用較高,不少患者因為交通、經濟等各種原因沒有堅持治療,從而影響療效。
而口服核苷(酸)類似物雖然方便,患者耐受性也很好,但需要長期服用,一般需要服用2年到2年半,患者對長期的治療也很難堅持,這就使得乙肝的治療大打折扣。
擔心病情加重,患者心理壓力大
乙肝患者的心理壓力較大,這一點臨床醫生深有體會。侯金林說,大約有20%-30%的乙肝患者合併不同程度的狀,有一些“”的患者甚至還會問醫生“自己還能活多久?”可見他們對自己的疾病有多恐懼。
侯金林主任說,慢性乙肝若不進行規範治療,它會沿著肝纖維化、肝硬化、失代償性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的方向發展,但只要積極治療,可以很大程度上控制病情,消除炎症,實現延緩或控制疾病進展。所以,乙肝患者也不必過於擔心。
Tips
高效低耐藥為首選藥物
近日,第22屆亞太肝病學會年會在臺灣召開,其最引人關注的是“亞太地區慢性乙型肝炎治療指南”的更新。該指南首次明確了恩替卡韋和替諾福韋為慢性乙肝抗病毒初始治療的首選核苷(酸)類藥物。這一重要更新是針對亞太地區的慢性乙肝首選治療方案的明確界定,有助於慢性乙肝臨床治療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