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溜的準確位置圖
在小腿內側,太溪(足內踝尖與跟腱連線中點)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按之痠痛明顯處。
復溜的簡易取穴方法
取正坐或仰臥位,先取太溪穴,於太溪直上2寸處,當跟腱之前緣處即是復溜穴。
復溜的功效作用
復溜,五腧穴之經穴,有補腎意陰,溫陽利水,改善整個腎功能的作用。不僅如此,復溜還是治療水液失調的要穴,透過刺激福留學,可解決腎氣不足,氣血不通的問題, 是調節腎經的“槓桿藥”。
復溜主治疾病
1.復溜有補腎滋陰,利水消腫的作用,專治水液代謝失常疾病,患有神經衰弱,或疲勞時腳腫脹者,可按摩此穴進行調理。
2.復溜為足少陰腎經之經穴,金能生水,虛則補其母,故本穴有健脾止瀉之功,除了用於治療洩瀉,水腫,腸鳴,腿腫等症,經常按摩對腰脊強痛和下肢痿痺都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現代醫學常用治療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如痢疾,洩瀉,便秘;五官科疾病,如耳鳴,耳聾,青盲,暴盲,近視眼;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如尿路感染,腎炎,睪丸炎,遺精;其他如腦炎,功能性子宮出血,脊髓炎,腹膜炎,痔瘡出血,軟顎麻痺,腰部肌肉損傷等。
復溜治療疾病方法
1.坐位屈膝,以大拇指指腹點揉穴位,點揉的力度要均勻,柔和,滲透,使力量深達深層區域性組織,以有痠痛感為佳,早晚各1次,每次點揉3-5分鐘,兩側穴位交替點揉。
2.用艾條溫和灸法灸復溜穴5-10分鐘,以出現循經感傳現象為度。
3.將氣管吸附在復溜穴上,留罐5-10分鐘,以區域性面板泛紅,充血為度。
復溜隨症配穴治療
1.小腿痠痛,配伍崑崙,委中,承山,適宜用按摩療法,可疏通經絡。
2.多汗,無汗或少汗,配伍合谷,採用艾灸療法,可調和營衛。
3.洩瀉,水腫,配伍肝俞,脾俞,採用拔罐療法,可舒肝益腎,健脾除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