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止瀉
1、熟蘋果止瀉
煮熟的蘋果有良好止瀉作用。因為蘋果為鹼性食物,內含果膠和鞣酸,具有收斂、止瀉之力。
做法:取蘋果1只,連皮帶核切成小塊,置溫水中煮3~5分鐘,待溫後食用,每日2~3次,每次30~50克。
2、薑茶飲
食材:綠茶6g、乾薑末3g。
做法:把綠茶、乾薑末都用開水沖泡悶10分鐘,作茶頻飲。
功效:主要針對於大便清稀,臭味不濃,腸鳴腹痛,發寒熱的急性腸胃炎腹瀉適用。
3、乾薑車前子
食材:乾薑3g,炒車前子10g
做法:將乾薑、車前子一起研成粉末,加一勺紅糖,用開水沖服。每次一杯,每日3次。
功效:溫中止瀉,對於脾胃虛寒,腸鳴腹痛的急性腸胃炎有很好的效果。
禁忌:洩瀉停服,不宜久服。
4、粳米方
配方:粳米適量。
製法:將粳米炒焦,研為細面。
用法:每飲5克。溫水送服。
功效:和中養胃。適用於腹瀉。
5、山楂神曲粥
配方:粳米100克,山楂39克,神曲15克,紅糖適量。
製法:將山楂、神曲洗淨去渣後搗碎,人砂鍋煎煮取藥汁;將粳米淘洗乾淨,人砂鍋加清水煮沸後,再倒入藥汁煮至米爛,加紅糖即可。
用法:趁溫熱服食,每日1劑,分2次食完。
功效:健脾胃,消食積,散瘀血。可改善消化不良、腹瀉等。
6、甘薯藤方
配方:甘薯藤60~ 90克,鹽適量。
製法:甘薯藤和鹽人鍋炒焦。
用法:每次10克,開水沖服。
功效:適用於急性腹瀉。
7、地榆徐長卿方
配方:地榆10克,蜘蛛香9克,徐長卿6克。
製法:將上藥用水煎煮,濾渣,取汁。
用法:每日1劑,分3次服。
功效:止血止瀉。適用於腹瀉、痢疾。
8、蓮肉茯苓糕
配方:蓮肉、粳米各100克,茯苓50克,白砂糖適量。
製法:將蓮肉、粳米、茯苓放入盆中,加白砂糖拌勻;籠屜上鋪紗布一塊,紗布上放上方框,倒人拌勻的蓮肉、粳米、茯苓,蓋上紗布,隔水蒸熟即可。
用法:隨時服用。
功效:健脾益胃。適用於脾胃虛弱、腹瀉。
9、車前子方
配方:車前子適量。
製法:車前子研為細末。
用法:米湯調服,每次6克,每日2~ 3次。
功效:利水通淋,滲溼止洩。適用於溼盛中滿型腹瀉。
10、藕苓青芽湯
配方:鮮藕60克,茯苓10克,青皮10克,麥芽15克。、
做法:水煎取汁,早、晚分2次服,每日1劑,連服3~5天。
功效:適用於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大便中夾不消化食物殘渣(完谷不化),噯腐吞酸,腹脹者。
泡腳止瀉
有時候腹瀉是因為天氣驟熱驟冷變化或吃了冷飲導致身體受寒出現的腹痛冷瀉現象,此時可以用艾葉或生薑等泡腳,促進機體血液迴圈,起到驅寒保暖、止痛止瀉的作用。
艾葉泡腳
材料:艾葉30~50克。
功效:散寒止瀉、止咳。適用於腹痛冷瀉。
用法:將艾葉放入約1500毫升的沸水中煎約15分鐘,撈去艾葉,將煎出的藥液倒入小的腳盆中。趁熱將雙腳置於盆沿上接受燻蒸。為避免藥氣一下蒸發掉,可在雙腳蒙上一塊稍大於腳盆的布。待水溫稍低雙腳能夠忍受時,可直接將雙腳置於盆內浸泡。此法每晚1次以臨睡前為佳,每次15~20分鐘,一般連續3~5次即能止瀉。
熱敷腹部止瀉
另外在夏季吹空調或換季溫度降低時因穿衣過少導致腹部著涼,可常見腹瀉症狀,這種情況下簡單的用熱毛巾或暖水袋或暖寶寶貼敷於腹部,然後喝些生薑紅糖水驅寒暖身,也能很快的治療腹瀉。
刮痧止瀉
穴位:背部—脾俞、胃俞、大腸俞;腹部—天樞、氣海;下肢部—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
操作:分別刮以上穴位,至出現痧痕為止。
功效:清濁止瀉。
拔罐止瀉
選穴:1天樞、中脘、氣海、合谷、足三里、上巨虛、三陰交等穴;2脾俞、胃俞、腎俞、大腸俞等穴。
方法:急性腹瀉取第1組穴位,患者取仰臥位,選擇大小合適的罐具,然後在所選的穴位.上拔罐,留罐10~ 15分狆。毎日1次,3次為1個療程。
如慢性腹瀉兩組穴位交替輪流使用,治療時取適當的體位,選擇大小合適的罐具,將罐拔在所選的穴位上,留罐10~ 15分鐘。每週2~3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1周。
功效:散寒溫中,健脾止瀉。治療急慢性腹瀉。
多喝水避免腹瀉脫水
腹瀉的過程中會隨著水便排出身體內部分水分,因此整個腹瀉病期需增加日常飲水量,避免身體脫水,建議先喝鹽水,然後喝糖水,把握不好的可採取喝淡糖鹽水。因為腹瀉的同時會帶離身體內的水分、鉀、鈉等營養成分,而透過補充鹽水和糖水不僅能補充營養,還能緩解因上述營養成分的丟失所造成的不適現象,同時予以補充體力,恢復精神,對治療腹瀉有很好的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