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炎熱對人們來說是一個很苦惱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多加註意,對於中暑我們有很多症狀的,輕微的也許會感到不適,不會出現嚴重情況,大家就不會太注意是不是中暑,病情嚴重了大家才會理會,所以,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中暑的症狀。
中暑的診斷可根據在高溫環境中勞動和生活時出現體溫升高,肌肉痙攣和或暈厥,並應排除其他疾病後方可診斷,與熱射病特別需要鑑別的疾病有腦炎,有機磷農藥中毒,中毒性肺炎,菌痢,瘧疾;熱衰竭應與消化道出血或宮外孕,低血糖等鑑別;熱痙攣伴腹痛應與各種急腹症鑑別。
根據我國《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GB11508-89,可將中暑分為以下三級:
1.先兆中暑是患者在高溫環境中勞動一定時間後,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2.輕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狀外,出現面色 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快速等表現,體溫升高至38.5℃以上。
3.重症中暑,包括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型。
熱射病的典型臨床表現為高熱41℃以上,無汗和意識障礙,常在高溫環境中工作數小時或老年,體弱,慢性病患者在連續數天高溫後發生中暑,先驅症狀有全身軟弱,乏力,頭昏,頭痛,噁心,出汗減少,繼而體溫迅速上升,出現嗜睡,譫妄或昏迷,面板乾燥,灼熱,無汗,呈潮紅或蒼白;周圍迴圈衰竭時呈紫紺,脈搏快,脈壓增寬,血壓偏低,可有心律失常,呼吸快而淺,後期呈陳-施氏呼吸,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瞳孔縮小,後期擴大,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嚴重患者出現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腫,腦水腫,或肝,腎功能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實驗室檢查有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多,尿蛋白和管型出現,血尿素氮,谷丙和穀草轉氨酶,乳酸脫氫酶,肌酸磷酸激酶和紅細胞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增高,血pH降低,血鈉,鉀降低,心電圖有心律失常和心肌損害表現。
熱痙攣常發生在高溫環境中強體力勞動後,患者常先有大量出汗,然後四肢肌肉,腹壁肌肉,甚至胃腸道平滑肌發生陣發性痙攣和疼痛,實驗室檢查有血鈉和氯化物降低,尿肌酸增高。
熱衰竭常發生在患者對熱不適應,體內常無過量熱蓄積,患者先有頭痛,頭暈,噁心,繼有口渴,胸悶,臉色蒼白,冷汗淋漓,脈搏細弱或緩慢,血壓偏低,可有暈厥,並有手,足抽搐,重者出現周圍迴圈衰竭,實驗室檢查有低鈉和低鉀。
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的主要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雖有所不一,但在臨床上可有二種或三種同時並存,不能截然區別。
晚近證明在高溫下從事體力勞動,在臨床未出現中暑症狀前,一組反映機體受應激的血清急相反應蛋白acute phase response proteins--α-酸性糖蛋白,觸珠蛋白,銅蘭蛋白和α-抗胰蛋白已有升高,提示機體已受熱影響。
以上內容是對中暑的症狀的彙總,相信大家也仔細閱讀了,對於中暑有了新的定義,也瞭解了中暑的症狀,可以及時治療,夏天的炎熱使我們煩躁,平時我們可以用溼毛巾來降低自己身體的溫度,希望上述文章可以幫到大家,祝福大家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