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醫大二附院,有一個糞菌庫,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便便銀行”,這和精子庫、血庫一樣,要先儲存,然後拿出來使用。南京的這個“便便銀行”於2012年建立,當時是國內首個“便便銀行”。
南醫大二附院消化醫學中心副主任、腸病中心主任張發明博士告訴記者,不是所有人的便便都能入庫的,他們庫裡的便便均來自12歲左右的孩子,捐贈者基本上也是患者自己找的。能入庫的便便要求較高,僅僅依靠捐糞者的化驗指標限制還不夠,還必須就患者近期所服用藥物、所患其他疾病等作為限制和排除因素。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捐糞比獻血的要求還高!找到合格的糞源,並非易事。依據糞菌庫對糞菌移植的要求,捐糞者必須排除15項條件,比如:有病毒性、、、血吸蟲等傳染病;近6個月內服用過抗生素等。之所以要求是10多歲孩子的糞便,主要是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身體狀況好,便便裡的菌群也很好。
不過,和美國不一樣的是,入“便便銀行”的便便是捐出來的,屬於獻愛心,猶如獻血、捐造血幹細胞一樣。當然,病人在找的時候,可能會象徵性地給捐贈者一些回饋。患者用不完的便便就存放在糞菌庫裡。
便便用來做什麼? 能治疑難病 還可以減肥
張發明博士告訴記者,目前,用便便治療疑難腸病的病例達到了300例,另外,用便便來減肥的患者大概也有幾個人。
2012年,張發明透過糞菌移植,使常州一位電工的得以很快好轉,這例手術也是中國首例符合現代醫學的糞菌移植手術。
後來,便便又用於減肥和上。透過改變腸道細菌來治療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研究,已經得到了不少研究的證實。比如,某些腸道細菌在腸道內過度生長,會增加肥胖。2012年10月,歐洲一項人體研究稱,透過糞菌移植,成功地將肥胖伴有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在3個月內得到很好控制。
怎麼用便便治病? 經過處理後要“吃”進去
那麼,便便裡的細菌如何進入到病人或者減肥者腸道里?首先,要從糞便裡提取細菌,製備高質量的糞菌液,張發明請霍普金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的博士研製了一臺糞便勻漿機,這臺機器含有符合自動處理糞菌的程式。
張發明說,讓機器代替人去處理糞便,更人性化,最終,經過一系列處理,原來發黃髮臭的糞菌液變成白色無味的液體,經過胃鏡送到病人的腸道里。
為什麼不直接吃下去?對此,張發明說,如果吃下去的話,必須經過胃,而胃裡的胃酸會殺死很多細菌。所以,必須用胃鏡送到腸道里。
張發明說,他們移植的是透過實驗室科技手段分離到的細菌,不是糞便,不必“噁心”。作為一種非傳統的治療方法,甚至很多醫生還沒聽說過的方法,張發明很嚴謹地準備整個方案和程式,並都通過了相關的倫理委員會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