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陽池的方法
取穴法:肘關節半屈,旋前姿勢,第3,4指夾縫的延長線上,距腕背側橫紋下0.4寸。在腕背橫紋內1/4與外3/4交界處,總指伸肌腱尺側緣。
進針方向:從手背面向掌側面隨刺與腕背面成90°。
進針深度:直刺,進針0.5-1.5寸,或向左,右手刺0.5-1寸。留針20分鐘;溫和灸10-15分鐘。
感覺及放射方向:直刺,在區域性會有酸脹感,可擴散至中指;向左右手刺,區域性酸脹,可擴散至整個腕關節。
陽池穴穴位層次解剖
1.面板:由尺神經手背支及前臂後皮神經雙重分佈,到達穴區的神經纖維由第7,第8頸神經組成。
2.皮下組織:有上述皮神經的分支和貴要靜脈透過。
3.在指伸肌腱和小指伸肌腱之間透過:前者排列在橈側,後者位於尺側。兩塊肌肉均有橈神經的分支-骨間後神經支配。到該兩肌的神經纖維由第6,第7,第8頸神經組成。
深層有尺動脈腕背支的分支。
針灸陽池的功能主治
陽池屬手少陽三焦經,此穴上自關衝,至腕陷中,有是調理上,中,下三焦氣機的重要腧穴。此穴可清熱通絡,通調三焦,益陰增液,舒筋止痛之功,常用於治療耳聾,目紅腫痛,喉痺,手腕部損傷,腕關節炎,瘧疾,消渴,流行性感冒,風溼病,糖尿病等。
陽池常用配伍治療
1.配翳風,風池,耳門,角孫,合谷,俠溪,針刺瀉法,疏散少陽風熱,治療少陽風火之偏頭痛,耳聾,咽喉腫痛,口乾等。
2.配風門,天柱,大椎,針刺瀉法,清熱散寒,調和氣血,治療邪在少陽之寒熱頭痛。
3.配大椎,後溪,液門,曲池,外關,針刺平補平瀉法,和解少陽,治療瘧疾寒熱往來。
4.配脾俞,腎俞,三陰交,照海,針刺平補平瀉法,健脾補腎,治療脾腎虧虛之消渴。
5.配外關,陽溪,腕骨,四瀆,合谷,尺澤,曲池,針刺平補平瀉法,祛風除溼,舒筋活絡,治療經脈痺阻之肩臂痛,手臂拘攣,腕痛,腕下垂等。
針灸陽池注意事項
1.陽池位於橈骨莖突與掌骨之間,直刺過深會損傷骨膜,造成手腕刺痛。
2.忌用粗針強刺,粗針強刺會傷及骨膜,造成手腕刺痛無力,甚至損傷神經,造成腕部活動障礙。
3.忌瘢痕灸,陽池位於腕關節部,肌腱附近,故不宜用直接灸或化膿灸,以免影響活動和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