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引起中暑的原因有哪些?

avatar 谷菱小姐姐
2.7萬 熱度 A+ A-
中暑是由於在高溫不通風的環境下,體內產熱和吸收熱量快,而散熱慢,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急性疾病。那麼大家對於這方面有多少了解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一

中暑是由於在高溫不通風的環境下,體內產熱和吸收熱量快,而散熱慢,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急性疾病。那麼大家對於這方面有多少了解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發病原因  患者對高溫環境適應能力減退,體內產熱和吸收熱量超過散熱量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1、氣候和環境的原因: 夏天的7、 8、 9 月,我地區的氣溫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期,日平均氣溫達到32℃以上,溼度大於60%。

2、自身原因:平時運動量小,尤其在室外活動少,對疾病的抵抗力和熱耐受力較差。特別對於新生來說是一個新的環境,飲食和睡眠都不十分好。  針對中暑的原因,中暑的預防是關鍵。

3、其他:有時氣溫雖未達到高溫,但由於溼度較高和通風不良,亦可發生中暑。老年、體弱、疲勞、肥胖、飲酒、飢餓、失水、失鹽、穿著緊身、不透風的衣褲以及發熱、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心血管病、廣泛面板損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和應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膽鹼能神經藥物而影響汗腺分泌等常為中暑的發病因 素。如果機體產熱大於散熱或散熱受阻,則體內就有過量的熱蓄積,引起器官功能和組織的損害致中暑。

二發病機制

熱射病的發病機制是由於人體受外界環境中熱原的作用和體內熱量不能透過正常的生理性散熱以達到熱平衡,致使體內熱蓄積,引起體溫升高。

熱痙攣的發生機制是高溫環境中,人的散熱方式主要依賴出汗。一般認為一個工作日的最高生理限度的出汗量為6L,但在高溫中勞動者的出汗量可在10L以上。汗中含氯化鈉約0。3%~0、5%。因此大量出汗使水和鹽過多丟失,肌肉痙攣,並引起疼痛。

熱衰竭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由於人體對熱環境不適應引起周圍血管擴張、迴圈血量不足、發生虛脫;熱衰竭亦可伴有過多的出汗、失水和失鹽。

以上內容為大家講解的就是關於中暑的相關常識分析,希望可以透過這篇文章給更多的人帶來幫助,如果發現有人中暑,一定要採取急救措施,抓緊搶救的時機,以免病情發展嚴重。

釋出於 2021-01-11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