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常見麼
母乳性黃疸它的發病機制還有它的發病病因,目前是尚不明確的,早期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對於母乳性黃疸剛認識,文獻報道母乳性黃疸發生率,大概是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隨著對母乳性黃疸認識逐漸地提高,發生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在兩千年我國報道的足月母乳餵養的健康兒中874例中,跟母乳相關性的黃疸的患兒膽紅素大於12.9,大概是佔34.4%,大於十五毫克每分升的寶寶,大概是佔14.3%。雖然它的發病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但是有報道稱母乳性黃疸是跟遺傳因素是有關係的,在六十例母乳餵養的母乳性黃疸中,有家族史的佔3.9%,說明是有遺傳因素的影響,所以如果家族史有母乳性餵養的黃疸的情況,發生率會更高一些。
母乳性黃疸發生率高嗎
母乳性黃疸最早是在1860年,是由一個外國人首次提出母乳餵養與黃疸相關,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早期母乳性黃疸剛開始認識,文獻報道母乳性黃疸發生率約為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隨著對母乳性黃疸認識提高,從八十年代起文獻報道發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1982年有報道在一組母乳餵養的餵養兒中,膽紅素大於十二毫克每分升的是佔20%,1986年另一組報道是兩千兩百四十一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母乳性餵養的黃疸,是佔82.2%,我國兩千年報道,足月兒的母乳性餵養,健康兒童比例八百四十七例中,膽紅素水平大於十二點九毫克每分升,是佔34.4%,大於十五毫克每分升的黃疸,大概佔14.3%。
母乳性黃疸處理方法
母乳性黃疸分為兩類,一類是早發性母乳性黃疸,另一類是晚發性母乳性黃疸,早發性母乳性黃疸通常是發生在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在生後一週以內黃疸明顯升高,一般是跟他的母乳餵養量不夠有關係,這時候是需要加強母乳餵養,增加母乳餵養的次數,必要時候是可以補充配方乳的餵養。晚發性母乳性黃疸一般通常發生在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在生後一週左右出現黃疸,兩週左右達到高峰,如果是寶寶的一般生長髮育情況良好,沒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現,可排除其他的一些引起黃疸升高的病理因素,黃疸監測小於十五毫克每分升,是不需要特殊干預的,如果是黃疸升高超過十五毫克每分升,需要停母乳三天改人工餵養,這時候黃疸可以下降百分之五十左右,如果是黃疸大於二十毫克每分升的時候,則需要光療退黃。
母乳性黃疸怎麼餵養
母乳性黃疸分為兩類,一類是早發性母乳性黃疸,還有一類是晚發性母乳性黃疸,早發性母乳性黃疸是指單純母乳餵養的新生兒,最初三到五天由於攝入母乳量不足,胎糞排出延遲,使得腸肝迴圈增加,導致其膽紅素水平高於人工餵養的新生兒,甚至達到需要干預的標準。一般早發性母乳性黃疸,他常有生理性體重下降大於百分之十二,母乳性黃疸一般是建議建立成功的母乳餵養,加強母乳頻次的餵養,使得攝入量增加,如果是母乳實在不夠,他的體重下降比較明顯,大小便都明顯的排出減少了,建議必要時補充配方奶的餵養,如果是已經達到了一個需要干預的標準,建議就要積極地給予干預治療。
晚發性母乳性黃疸通常發生於純母乳餵養或以母乳餵養為主的新生兒,黃疸於生後一週後出現,兩週左右達到高峰,然後逐漸下降,若繼續母乳餵養,黃疸可延續四到十二週方消退,如果是停母乳餵養,黃疸在四十八到七十二小時明顯的消退,新生兒生長髮育良好,並可以除外其他非生理性高膽紅素血癥的原因,當膽紅素小於十五毫克每分升時不需要停母乳餵養,當膽紅素大於十五毫克每分升時可以暫停母乳餵養三天改人工餵養,這時候黃疸可以下降百分之五十左右,黃疸下降以後可以繼續母乳餵養,當黃疸大於二十毫克每分升的時候,則需要光療,母乳性黃疸的寶寶一般情況是良好的,沒有其他的併發症,所以一般停母乳以後,它的下降的水平是會比較快的,一般如果是監測黃疸在正常範圍,是可以繼續母乳餵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