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母乳性黃疸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avatar 易綠郎
2.4萬 熱度 A+ A-
母乳性黃疸是因吃母乳而發生,是一種特殊型別的新生兒黃疸,一般不會影響小兒的健康,寶寶往往吃得好,睡得好,體重增長正常。那具體母乳性黃疸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病因迄今尚未確定

母乳性黃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現根據發生的時間分為早發性和晚發性兩類。前者發生時間與生理性黃疸相近,認為主要與母乳餵養不當,攝入不足有關;晚發性多認為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腸肝迴圈增加有關,常發生於生後1~2周,可持續至8~12周。

母乳影響膽紅素代謝和排洩

母乳性黃疸的發生,可能是因為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兒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進行代謝和排洩,濃度增加,出現新生兒面板和鞏膜的黃染。

母乳中特殊成分使膽紅素重吸收

母乳性黃疸的發生,還可能是由於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活性高,使嬰兒膽紅素在腸道中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黃疸。當新生兒開奶遲,攝入量不足,腸蠕動減少時,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腸道中分解結合膽紅素,還原為未結合膽紅素,後者易被小腸重吸收進入血迴圈,加重黃疸。

母乳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

母乳性黃疸患兒媽媽母乳中不飽和遊離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可能會對肝臟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產生抑制,不利於膽紅素代謝,進而出現黃疸。

母乳性黃疸怎麼辦

母乳性黃疸可以不需要做任何的治療,不要因為怕黃疸而停止哺餵母乳,可少量多餐餵養,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黃中成藥促進膽紅素的排洩,多曬太陽。黃疸症狀較嚴重的寶寶,可以遵醫囑,予以保肝、酶誘導劑等藥物治療。一般預後良好,至今尚未有因其導致膽紅素腦病的報道。

母乳性黃疸怎麼預防

為了減少本病的發生,應鼓勵乳母早開奶,多次少量餵奶,增加大便次數,減少腸道對膽紅素的吸收,可降低黃疸發生率。另外,要給予患兒以保暖、增加熱量、預防感染等支援療法,防止加重黃疸。

釋出於 2021-08-27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