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急性心肌梗死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avatar 彈腿靜恬
2.5萬 熱度 A+ A-
臨床表現1.先兆症狀 急性心肌梗死約2/3病人發病前數天有先兆症狀,最常見為心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悶憋氣、上肢麻木、頭暈、心慌、氣急、煩躁等。其中心

臨床表現

1.先兆症狀 急性心肌梗死約2/3病人發病前數天有先兆症狀,最常見為心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悶憋氣、上肢麻木、頭暈、心慌、氣急、煩躁等。其中心絞痛一半為初發型心絞痛,另一半原有心絞痛,突然發作頻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續時間延長,誘因不明顯,硝酸甘油療效差,心絞痛發作時伴有噁心、嘔吐、大汗、心動過速、急性心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常或血壓有較大波動,同時心電圖示ST段一時性明顯抬高或壓低,T波倒置或增高,應警惕近期內發生心肌梗死的可能。發現先兆,及時積極治療,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發生心肌梗死。

2.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症狀

1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先出現和最突出的症狀,典型的部位為胸骨後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區,向左肩、左臂放射。疼痛有時在上腹部或劍突處,同時胸骨下段後部常憋悶不適,或伴有噁心、嘔吐,常見於下壁心肌梗死。不典型部位有右胸、下頜、頸部、牙齒、罕見頭部、下肢大腿甚至腳趾疼痛。疼痛性質為絞榨樣或壓迫性疼痛,或為緊縮感、燒灼樣疼痛,常伴有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有瀕死感。持續時間常大於30min,甚至長達10餘小時,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不能緩解。

少數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無疼痛,而是以心功能不全、休克、猝死及心律失常等為首發症狀。無疼痛症狀也可見於以下情況:①伴有糖尿病的病人;②老年人;③手術麻醉恢復後發作急性心肌梗死者;④伴有腦血管病的病人;⑤脫水、酸中毒的病人。

2全身症狀:主要是發熱,伴有心動過速、白細胞增高和紅細胞沉降率增快等,由於壞死物質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發生後24~48h出現,程度與梗死範圍常呈正相關,體溫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過39℃,持續1周左右。

3胃腸道症狀:疼痛劇烈時常伴有頻繁的噁心、嘔吐和上腹脹痛,與迷走神經受壞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組織灌注不足等有關。腸脹氣亦不少見。重症者可發生呃逆。

4心律失常:見於75%~95%的病人,多發生在起病1~2周內,而以24h內最多見,可伴乏力、頭暈、昏厥等症狀。室性心律失常最為多見,尤其是室性過早搏動,若室性過早搏動頻發5次/min以上,成對出現或呈短陣室性心動過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損期RonT時,常預示即將發生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一些病人發病即為心室顫動,可引起心源性猝死。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也時有發生。各種程度的房室傳導阻滯和束支傳導阻滯也較多見,嚴重者可為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室上性心律失常則較少見,多發生在心力衰竭者中。前壁心肌梗死易發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發生房室傳導阻滯;前壁心肌梗死若發生房室傳導阻滯時,說明梗死範圍廣泛,且常伴有休克或心力衰竭,故情況嚴重,預後較差。

5低血壓和休克:疼痛期中常見血壓下降,若無微迴圈衰竭的表現僅能稱之為低血壓狀態。如疼痛緩解而收縮壓仍低於80mmHg,病人煩躁不安、面色蒼白、面板溼冷、脈細而快、大汗淋漓、尿量減少

6心力衰竭:發生率30%~40%,此時一般左心室梗死範圍已20%,為梗死後心肌收縮力明顯減弱,心室順應性降低和心肌收縮不協調所致。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發病最初數天內發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轉階段出現,也可突然發生肺水腫為最初表現。病人出現胸部壓悶,窒息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咳嗽、咳白色或粉色泡沫痰、出汗、發紺、煩躁等,嚴重者可引起頸靜脈怒張、肝大、水腫等右心衰竭的表現。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開始即出現右心衰竭表現,伴血壓下降。

3.急性心肌梗死的體徵 根據梗死大小和有無併發症而差異很大。梗死範圍不大無併發症者常無異常體徵,而左室心肌細胞不可逆性損傷40%的病人常發生嚴重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腫和心源性休克。

1生命體徵:

①神志:小範圍心肌梗死病人,或無痛型心肌梗死,神志可清晰;劇痛者有煩躁不安,恐懼等;併發休克的病人神志可遲鈍,甚至昏厥;併發肺梗死者可出現意識模糊、嗜睡、譫妄;併發腦血管意外或心跳驟停者,可出現昏迷。

②血壓:發病後半小時內,病人呈現自主神經失調,前壁梗死多表現為交感神經亢進,心率增快至100次/min,血壓可升高到

③體溫:梗死後多數病人出現低熱38℃左右。此為心肌壞死物質吸收所致的全身反應,多持續3~4天,一般在1周內自行消退。1周後體溫仍高者可能為:A.再梗死或梗死延伸;B.併發感染。

④呼吸: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多數呼吸較快,主要是由於疼痛、焦慮和緊張刺激交感神經活動亢進所致。有急性左心衰竭伴肺水腫時,或心肌梗死併發急性肺栓塞、休克時,呼吸可達40~50次/min;併發腦血管意外可見潮式呼吸、陳施呼吸或Biot呼吸。應用嗎啡、哌替啶時可有呼吸抑制。

⑤脈搏:心肌梗死病人脈搏可正常、增快或減慢,節律多整齊,嚴重左心衰竭時可出現交替脈,期前收縮時可有間歇,休克時脈搏細速觸不到,出現心室撲動、心室顫動或電機械分離時,脈搏消失。

2心臟體徵:主要取決於心肌梗死範圍以及有無併發症。梗死範圍不大,無併發症時可無陽性體徵。望診見心前區飽滿時,提示有大量的心包積液,頸靜脈間歇性巨大搏動波提示一度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如梗死範圍大、室壁擴大、多次梗死,並有高血壓或心力衰竭者,心臟向左擴大。心尖搏動彌散,常可觸到收縮期前充盈波A波,與聽診第4心音S4時間一致,早期左室舒張期快速充盈波,與第3心音S3時間一致,不常能觸到。大的前壁透壁性梗死常在心尖搏動最明顯的上內側觸到早期、中期或晚期收縮期搏動,此動力異常區域如持續至梗死發病後8周,表明可能存在心尖前部室壁瘤。若觸及胸骨左緣新近出現的收縮期震顫,提示室間隔穿孔,觸及心前區摩擦感,提示心包炎。叩診心界可正常或輕至中度擴大。

聽診心尖第1心音S1減低,約見於1/4的病人,可能由於存在一度房室傳導阻滯或大範圍梗死降低了左室dp/dt。並有高血壓者常有主動脈區第2心音S2亢進,主動脈瓣鈣化明顯者S2可呈金屬音。S2反向分裂,提示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或左心衰竭;S2寬分裂,提示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大炮音,提示出現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房性或收縮期前奔馬律在發病24h內幾乎絕大多數病人均能聽到。由於急性心肌缺血和梗死,使心室順應性降低。左側臥位,鐘形聽診器聽診最清楚,但過於肥胖的病人或並有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病人,不易聽清楚。心室奔馬律較房性或收縮期前奔馬律為少見,它常是心肌嚴重受損,心力衰竭的指徵,預示肺動脈舒張壓或左室舒張末壓升高。前壁梗死有室性奔馬律較無此舒張期額外音者,病死率增高1倍。室性奔馬律大多在數天內消失。有的病人同時有S4和S3呈四音律。

心包摩擦音出現於發病2~5天內。由於梗死處外有纖維蛋白性心包炎,常不伴有明顯的心包積液,見於10%~15%的病人,多是較廣泛的透壁心肌梗死。用膜式聽診器稍加壓、病人坐位稍向前傾聽得最清楚。摩擦音受呼吸的影響,有的是在吸氣時加強,有的則在呼氣時加強,似皮革擦刮音或嘎吱聲,易與乳頭肌功能不全引起的二尖瓣關閉不全相混淆。摩擦音有時在廣泛心前區聽到,有時僅在胸骨左緣處聽到,有時可持續數天,或很短暫即消失。摩擦音的出現需與肺栓塞相鑑別。如心包摩擦音在發病後10天開始出現,應考慮為梗死後綜合徵的可能性。

心尖部新近出現的粗糙的收縮期雜音,或伴有收縮中晚期喀喇音,提示乳頭肌功能不全或腱索斷裂,多為乳頭肌功能不全引起二尖瓣關閉不全所致,約見於55%的病人。由於乳頭肌缺血或壞死引起,雜音響度多變,時強時弱或消失。乳頭肌功能不全的雜音呈噴射狀,常為全收縮期雜音,在心尖部最為明顯,如後瓣受累放射到胸骨左緣或主動脈區,易與室間隔穿孔或主動脈瓣狹窄雜音混淆,如前瓣顯著受累雜音常向背部、胸椎或頸椎處放射。前瓣乳頭肌因有雙支冠狀動脈供血,後瓣乳頭肌僅單支冠狀動脈供血,因而後者受累多於前者。乳頭肌功能不全引起二尖瓣關閉不全,大多數無血流動力學的重要性。乳頭肌斷裂發生相似的雜音則立即發生肺水腫。胸骨左緣3~4肋間新出現的收縮期粗糙雜音,提示室間隔穿孔。

3肺部體徵:最初觀察時即應注意兩肺有無溼性?音。有些老年人或有慢性支氣管炎的病人平時即有溼性?音,在病程中密切觀察對比,以便及時發現病情的變化。心功能不全時,肺部出現溼性?音,繼發於肺靜脈壓增高,漏出液進入肺間質或肺泡內,隨體位而改變,側臥時肺底側?音增多,向上的一側肺?音減少或消失。若單側肺部侷限性溼性?音或雙肺溼性?音不對稱,且不隨體位的改變而變化,但因咳嗽而改變,則可能是由於呼吸原因引起。

診斷

急性心肌梗死可根據肯定的心電圖演變、血清酶升高、胸痛等臨床症狀進行診斷。

1.病史 典型的臨床症狀是出現嚴重而持久的胸痛。有時病史不典型,疼痛可以輕微或缺如,可以主要為其他症狀。

2.心電圖 肯定性改變為出現異常、持久的Q波或QS波,以及持續24h以上的演進性損傷電流,這些肯定性改變出現時,僅依據心電圖即可作出診斷。不肯定性心電圖改變包括:①靜止的損傷電流;②T波對稱性倒置;③一過性病理性Q波;④傳導障礙。

3.血清酶 肯定性改變包括血清酶濃度的序列變化,開始升高和繼後降低。這種變化必須與特定的酶以及症狀發作和採取血樣的時間間隔相聯絡。心臟特異性同工酶CPK-MB、LDH的升高亦認為是肯定性變化。不肯定改變為開始濃度升高,但不伴有隨後的降低,不能取得酶活力曲線。

1明確的急性心肌梗死:如出現肯定性心電圖演變和或肯定性血清酶變化,無論病史典型或不典型,都可診斷為明確的急性心肌梗死。心電圖有肯定性改變者,心肌梗死常屬於透壁性型別。急性心內膜下心肌梗死由於不伴有Q波,甚至ST段與T波改變也不很明顯,故主張依靠血清酶以肯定診斷。

2可疑的急性心肌梗死:對有典型或不典型病史的病例、不肯定性心電圖改變持續24h以上,伴有或不伴有酶的不肯定性變化,都可診斷為可能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灌注顯像有助於急性心肌梗死的明確診斷。

根據以上典型的臨床表現,特徵性的心電圖改變,以及實驗室檢查發現,診斷本病並不困難。但自開展再灌注治療即溶栓治療、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以來,應爭取早診斷、早治療以取得好的治療效果。由於冠狀動脈血栓急性堵塞導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往往發病急驟,症狀嚴重,但不一定為典型胸痛,病人因症狀重來院就診早,心電圖可發現超急性期高尖T波或明顯ST段抬高,含服硝酸甘油後,ST段不下降,排除非一過性冠狀動脈痙攣所致,雖然血清酶尚未到升高時間,即可根據臨床症狀和最初心電圖進行再灌注治療。一些病人原有心絞痛病史,近期症狀加重,可有典型胸疼,疼痛持續時間較心絞痛持續時間長或程度重,心電圖表現為ST段下降,無典型的心肌梗死表現。這類病人可能見於嚴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病變或斑塊破裂形成不完全堵塞性血栓,引起不穩定性心絞痛或心內膜下心肌梗死,也可進展為Q波性心肌梗死。故對此類病人應嚴密觀察症狀,動態觀察心電圖、血清心肌損傷標記酶的變化,以免漏診。對突然出現上腹部、頸部、咽部、下頜或牙齒疼痛,而無區域性相應的病症者也應警惕本病。特別是老年病人突然發病,原因不明的休克、嚴重的心律失常、暈厥、心衰或較重的持續性胸痛或胸悶伴有噁心、嘔吐、出汗者,應考慮本病的可能。對以上病人均應密切觀察心電圖及血清心肌損傷標記酶的改變,以免漏診。心電圖為左束支傳導阻滯、預激綜合徵和安裝永久起搏器者,易掩蓋心肌梗死的圖形,或出現假梗死圖形,此時應仔細觀察ST-T的動態演變,結合臨床及血清心肌損傷標記酶升高,可做出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青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者雖少見,但近年來有上升趨勢,並且起病急,亦應警惕該病的發生。

釋出於 2021-01-08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