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治療方式主要有:等待觀察與主動監測、手術治療、放療、內分泌治療以及化療。
首先,我們要介紹的便是等待觀察與主動監測。
前面已經介紹過,在男性一生中有15%-20%被診斷為前列腺癌,而僅僅有3%危及生命;而種種資料顯示: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間有很大的差異。一些常規的屍檢報告也提示:60%-70%老年男性有組織學前列腺癌,但絕大部分是無進展的。目前,因為PSA篩查的廣泛應用,使得許多早期前列腺癌被診斷,並接受治療。因為治療本身並不一定能延長患者的壽命,反而因為過度治療而增加了併發症,影響了生活質量。目前,對於早期前列腺癌的治療,學術界還陷於“治”與“不治”的泥淖中。
鑑於此,為了減少針對前列腺癌的過度治療,在充分尊重患者意願的前提下,學術界提出了針對前列腺癌的“等待觀察”與“主動監測”兩種治療方法。等待觀察,相對被動,主要應用於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暫時不治療,等出現症狀之後再治療,也多隻是進行一些姑息治療,沒法達到治癒目的;而主動監測,還算是主動治療,主要應用於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不想承當手術或放療的風險,暫時不治療,但是積極的複查和監測,待相關指標更異常後,採取根治療法。所以,二者的區別,是一主動,一被動。
1.觀察等待:
觀察等待主要是指,對於已經明確前列腺癌診斷的患者,暫時不接受治療,透過密切觀察、隨訪,直到出現區域性或全身症狀(如排尿困難、尿頻、尿線變細等下症狀、區域性疼痛、骨痛等),才對其採取一些姑息性治療如下尿路梗阻的微創手術或內分泌治療、放療等來緩解症狀。這是一種保守治療前列腺癌的方法,主要適用了那些不願意接受主動治療,或體弱、基礎疾病較多而不適合接受主動治療的前列腺癌患者。目前,我們泌尿專業指南上關於觀察等待的適應症規定如下:
①晚期(M1)前列腺癌患者,僅限於個人強烈要求避免治療伴隨的不良反應,對於治療伴隨的危險和併發症的顧慮大於延長生存和改善生活質量的預期;
②預期壽命小於5年的患者,充分告知但拒絕接受積極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
③臨床T1b-T2b,分化良好(Gleason評分2-4)的前列腺癌,患者預期壽命大於10年,經充分告知但拒絕接受積極治療。
2.主動監測:
主動監測是指,對已明確前列腺癌診斷,有治癒性治療(指能根治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和放療)的患者,因擔心生活質量、手術風險等因素,不立即進行主動治療而選擇嚴密隨訪,積極監測疾病發展程序,在出現腫瘤進展達到預先設定的疾病進展閾值時再給予治療。主要是針對臨床低度風險有根治性治療(根治性手術和根治性放療)機會的前列腺癌患者,選擇主動監測的患者必須充分知情,瞭解並接受腫瘤區域性進展和轉移的危險性。
目前,我們泌尿專業指南推薦主動監測的適應症如下:
1)極低危患者,PSA < 10 ng/ml,Gleason評分≤ 6,陽性活檢數 ≤3,每條穿刺標本的腫瘤 ≤ 50% 的臨床T1c-2a前列腺癌;
2)臨床T1a,分化良好或中等的前列腺癌,預期壽命> 10年的較年輕患者,此類患者要密切隨訪PSA, TRUS(經直腸超聲)和前列腺活檢;
3)臨床 T1b-T2b,分化良好或中等的前列腺癌,預期壽命<10年的無症狀患者。
主動監測的內容如下:
①前兩年每3個月複查PSA和DRE,2年後可每6個月複查一次;
②主動監測過程中的第一次前列腺穿刺應在診斷性穿刺後的12個月以內完成,因為初次穿刺可能漏檢一些高級別的腫瘤,如果穿刺陰性或者與診斷前列腺癌時的穿刺病理結果相比沒有變化,則可以根據PSA倍增時間、PSA速率、患者焦慮狀況、年齡以及影像學(核磁)情況,每3-5年重複穿刺檢查。
③某研究顯示:度他雄胺可以降低低危前列腺癌進展的風險,主動監測的患者可以從中獲益。
當主動監測一段時間,可能需要放棄繼續主動監測,轉而進行積極治療,那麼由主動監測轉為積極治療的指徵是什麼呢?
①前列腺穿刺活檢提示Gleason評分超過4+3,或者穿刺組織中發現腫瘤組織明顯增多時,需要積極治療;
②患者的意願也是轉入積極治療的一個重要因素;
③PSA倍增時間小於3年或PSA速率大於每年2.0ng/ml可能提示疾病進展,可以進一步進行穿刺或做多引數的核磁檢查,再考慮是否進行積極治療;
④當Gleason評分小於6而PSA上升很快時,進行多引數的核磁檢查有重要參考意義,若核磁有陽性發現,則需要穿刺檢查或積極治療,若核磁無陽性發現,則基本可以排除94%-97%的高級別前列腺癌。
對於預期壽命大於10年的低危侷限性前列腺癌,推薦順序如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根治性放射治療---主動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