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疾病都是因為情緒不佳而產生的,有專家表示,心情不佳可以誘發。儘管人體有免疫檢測系統,在出現胃癌細胞時,免疫系統會自動清除癌細胞,使人體恢復正常,但是如果長時間心情不佳,會引起人體內分泌失常,從而導致免疫功能低下,對胃癌細胞的檢測能力下降,最終發展成胃癌。
胃癌癌細胞起源於胃黏膜上皮,正常的上皮細胞是不斷分裂、不斷死亡的,分裂的速度和死亡的速度是相匹配的,每個細胞其實都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一般情況下原癌基因是不表達的,那麼就不會形成癌細胞,但是如果透過外界刺激或自身因素的影響,如長期酗酒或吸菸激發了原癌基因,導致胃黏膜上皮細胞異常增生,或者有家族遺傳史導致長期破壞胃粘膜屏障使促癌物質更易誘發幹細胞癌基因表達或基因突變而產生致癌物。
除了心情,還有什麼誘因導致胃癌?
接受過胃部手術:總的說來,胃部第一次手術後大約20年是胃癌的最高風險期。
胃息肉:息肉是胃黏膜內生長的小腫塊,息肉大多是良性的,但是腺瘤性息肉,特別是直徑大約1釐米的,常常是一種癌前病變。
家族腫瘤疾病:這些包括遺傳性非息肉性腸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等遺傳性疾病可輕度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家族胃癌史:如果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患了胃癌,本人患胃癌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因此,如果有胃癌的家族史,應該向醫生諮詢有關DNA檢測的問題。
惡性:惡性貧血往往與萎縮性聯絡在一起,會輕度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A型血:因為未知的原因,A型血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比其他血型的人更易患胃癌。
環境因素:長期工作在含有大量煙塵、石棉和鎳環境的人,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
肥胖:超過正常體重20~25公斤的男性患胃癌風險更高。
生活的地區:胃癌在全世界的一些地區更常見,特別是在日本、中國、韓國、拉美和東歐的部分地區。
經濟狀況:在經濟較差的地區,胃癌的發病率較高。這可能與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衛生習慣較差、幽門螺桿菌更容易傳染,而且冰箱還沒有普及,經常食用醃製、熏製的食品有關。
有50%的胃癌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中國大約有60%的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更容易患胃癌,當然大多數感染的人並沒有發展成胃癌,研究人員認為,個人的遺傳因素也導致一些人更易患胃癌。
性別:男性患胃癌的人數是女性的2倍。
年齡:大多數胃癌患者的年齡在50歲到80歲之間,40歲以下的人患胃癌的可能性相對較小,但目前我國年輕患者患病並不少見。
飲食:在冰箱普遍使用之前,人們經常使用加鹽醃製蔬菜或煙燻肉和魚的辦法儲存食物,而這樣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在胃中可轉化為強烈致癌化合物。經常食用這樣的食物增加了患胃癌的風險。在喜歡吃鹹魚、燻肉和醃菜的國家,比如日本、中國、韓國等,胃癌的發病率就明顯高於其他地方。同時,吃大量的紅肉,特別是燒烤的紅肉,同樣會增加風險。美國、日本及中國多項研究發現,每天多吃蔬菜和水果,特別是紅色和深黃色的蔬菜水果,例如西紅柿、胡蘿蔔和紅薯,可幫助預防胃癌的發生。
吸菸:2004年美國外科協會發布了一個報告宣告吸菸與一系列疾病有關,其中就包括胃癌。吸菸的男性死於胃癌的人數是不吸菸男性的2倍,吸菸時間越長或還患有、燒心病史的人患胃癌的可能性更大。女性吸菸同樣增加了患胃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