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秋季怎麼養生

avatar 毓金可愛嗎
4133 熱度 A+ A-
對於養生的人群來說一年四季都有各種不同的養生方法,秋季當然得有秋季的養生方法,秋季天氣乾燥,所以秋季主養肺,可是養肺的方法很多啊,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秋季的具體養生方法。

秋季食療養生

根據中醫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此時夏季剛過,秋季到來後氣溫開始回降,此時人極易倦怠、乏力,再說“一夏無病三分虛”,初秋真是養生的好時期,也真是進補的好時期,下面我們看看秋季該怎麼食補。

百合

百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脫甲秋水仙鹼和鈣、磷、鐵及維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營養佳品。中醫用百合作為止血、活血、清肺潤燥、滋陰清熱、理脾健胃的補藥。現代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顯的鎮咳、平喘、止血等作用,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和增加液體免疫功能的活性。百合還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將百合洗淨,煮熟,放冰糖後冷卻食用,既可清熱潤肺,又能滋補益中。

大棗

據中醫專家講,大棗不光是甜美食品,還是治病良藥。大棗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經有補氣益血之功效,是健脾益氣的佳品。中醫常用大棗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失眠等症。根據藥理研究,大棗有保護肝臟、降低血脂等作用。大棗雖然味甘、無毒,但性偏溼熱,故不能多食,尤其內有溼熱者,多食會出現寒熱口渴、胃脹等不良反應。

枸杞

枸杞具有解熱、治療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療效,而將枸杞根煎煮後飲用,能夠降血壓。至於枸杞茶則具有治療體質虛寒、性冷感、健胃、肝腎疾病、肺結核、便秘、失眠、低血壓、貧血、各種眼疾、掉髮、口腔炎、護膚等作用。但是,由於枸杞溫熱身體的效果相當強,患有高血壓、性情太過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相反,若是體質虛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

紅薯

紅薯含有豐富的澱粉、維生素、纖維素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還含有豐富的鎂、磷、鈣等礦物元素和亞油酸等。這些物質能保持血管彈性,對防治老年習慣性便秘十分有效。另外,紅薯是一種理想的減肥食品,因其富含纖維素和果膠而具有阻止糖分轉化為脂肪的功能。

秋季運動養生

秋季運動十分重要,不但是為了秋季的養生,更是為了把身體鍛鍊好以迎接嚴冬的到來,秋季適合的運動比較多,下面我介紹幾種秋季的運動。

爬山

自古以來,秋天就有爬山登高的習俗,現代都市裡的人就更應該重視秋季裡的爬山運動了。秋高氣爽,藍天白雲,爬到山頂,空氣清新,微風習習,一覽無餘,這種意境,就是秋季爬山的最佳享受。更不用說,泛黃的樹葉,遍山的秋花,漫漫的枯草,真可謂風景獨好。

長跑

秋天因為不冷不熱,氣溫真是剛剛好,不管是有長跑習慣還是沒有的,這個時候,就應該走出家門,趁著大好季節,早上或者下午,來一個長跑運動,那絕對是最好的運動方式了。一邊跑著,還可以一邊欣賞路邊的秋景,這個時候要是附近有山,跑上去,也不失為最好的方式,何樂而不為呢。

騎車或者散步

雖然騎車散步不算是隻有在秋天才有的運動專案,但是因為秋季的特殊天氣與適宜的溫度,騎車或者散步,總也是其樂無窮的。

秋季運動的注意事項

秋天運動注意保暖補水:天氣轉涼,運動以後,出汗很多,又加上秋風常起,還風勢強,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及時擦汗與穿上厚一點的秋衣,謹防感冒。秋高氣燥,出汗多,空氣乾燥,注意補水。

秋季睡眠養生

早睡早起

最佳的睡眠時間是亥時到寅時,也就是說要晚上9點睡,早上5點起,現在的人們很少有人能做到這點,所以秋季養生應早睡早期,特別是女性追求的美容覺。

午睡充足

秋季睡眠不止要保證晚上的睡眠,午睡也十分重要,中午午時最好安排半小時午睡,養顏效果明顯。

入秋之後年輕人午休少了,加之工作生活壓力大,易熬夜,睡眠時間也就隨之減少。俗話說“春乏、秋困、夏打盹”,秋季容易犯困,此時也要適當午休,但不宜深度睡眠,最多半小時就足夠。這不僅能改善下午工作效率,還能使自己更好的適應秋季的季節變化。

秋季保養養生

情緒保養

秋季是一個蕭條的季節,伴隨著花草樹木的凋落,人的心情很容易被感染影響,容易產生一種淒涼的抑鬱感,情緒低落,這對養生是一個嚴重的阻礙。

建議:這時候選擇聽聽輕音樂,靜靜的看看書,和朋友一起散步聊天等舒緩一下抑鬱的心情,保持一個安寧的心境。

面板保養

秋季到來,冷空氣慢慢瀰漫而來,空氣中水分越來越少,人的面板很難馬上適應這種變化,而且毛細血管收縮,面板血流量減少,容易導致面板起皺,出現細碎的皺紋,特別是女性,這時候需要特殊的保養來抵抗這種環境變化帶來的面板老化,需要多飲水,保持愉快心情,塗抹一些補水保溼品也十分必要。

秋季養生的注意事項

疾病預防

1.秋季的溫差很大,一天的時間氣溫一直在變化中,所以在秋季平時的日常起居需要特別注意,特別是老人,身體素質較差,容易導致疾病,而且很多慢性病也容易在秋季發作,所以建議老人注意氣溫的變化,及時的添減衣物,預防疾病。

2.秋季天氣乾燥,容易起塵,空氣質量較差,而且冷空氣也開始瀰漫,容易引發哮喘,有此類疾病史的人群需要特別注意。

釋出於 2024-06-14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