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咳嗽止咳偏方
典型症狀:咳嗽聲重,氣急,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惡寒,或有發熱,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
1、杏仁生薑飲
組成:苦杏仁6—10克,生薑3片,白蘿蔔100克。
功效:散寒化痰止咳。適用於風寒咳嗽。
製法:上藥打碎後加水4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可加少量白糖調味。
服法:每日1劑,分2次服完。
療程:7日為1個療程。
來源:民間。
2、白蘿蔔蜂蜜胡椒湯
組成:大白蘿蔔1個,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黃2克。
功效:發汗散寒,止咳化痰。適用於風寒咳嗽。
製法:將蘿蔔洗淨,切片,放入碗內,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黃等共蒸半小時即可。
服法:趁熱頓服,臥床見汗即愈。
療程:5日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服後加蓋衣被有助於發汗。
來源:《民間偏方集錦》。
3、橘紅生薑蜂蜜飲
組成:橘紅60克,生薑30克,蜂蜜250克。
功效:散寒溫肺,化痰止咳。適用於風寒咳嗽。
製法:先將橘紅、生薑2味用水煎煮15分鐘,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3次煎液,再合併煎液,以小火煎熬濃縮,至稠黏時加入蜂蜜,至沸停火,裝瓶備用。
服法:每日服3次,每次3湯匙。
療程:5日為1個療程。
來源:《傳世偏方驗方應用名醫指導》。
4、蔥白陳皮湯
組成:蔥白5根,淡豆豉10克,紫蘇梗或陳皮3克,紅糖適量。
功效:疏風散寒,化痰止咳。適用於風寒咳嗽。
製法:將蔥白洗淨,取蔥白與淡豆豉、陳皮等放入沙鍋共煎取汁,再調入紅糖。
服法:每日分數次,酌量飲用。
療程:7日為1個療程。
來源:《傳世偏方驗方應用名醫指導》。
5、紫蘇橘皮蘿蔔
組成:紫蘇葉9克,蘿蔔片12克,橘皮9克。
功效:散寒止咳。適用於小兒受寒後引起的咳嗽、咳痰清稀色白、畏寒、流清涕等症。
製法:水煎。
服法:每日1劑,分2—3次服用。
療程:5日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可據小兒年齡大小適當加減藥量。
來源:《小兒常見病偏方》。
6、足療止咳方
組成:麻黃、杏仁、半夏各50克,甘草15克。
功效:散寒止咳。適用於風寒咳嗽,痰白質稀者。
用法:上藥加清水2000毫升,煎數沸後,取藥液倒入盆內,待溫度在40—50度時,浸泡雙足半小時,每天浸泡1—2次。
療程:5日為1個療程。
來源:《足療偏方》。
風熱咳嗽止咳偏方
典型症狀:咳嗽氣粗,咳痰不爽,痰黏白或黃,咽痛或咳聲嘶啞,或有發熱,微惡風寒,口微渴,舌尖紅,苔薄白或黃,脈浮數或浮滑。
1、杏仁桑葉飲
組成:杏仁、桑葉、牛蒡子各9克,桔梗、薄荷葉各5克。
功效:疏風清熱,宣肺止咳。適用於風熱咳嗽。
製法:水煎。
服法:每日1劑,分2次服。
療程:7日為1個療程。
來源:民間。
2、羅漢果綠茶飲
組成:羅漢果20克、綠茶2克。
功效:止咳化痰。適用於風熱咳嗽不止者以及百日咳。
製法:羅漢果加水300毫升,煮沸5分鐘後加入綠茶即可。
服法:分3~5次飲服,每日1劑。
療程:7日為1個療程。
來源:民間。
3、杏仁粳米方
組成:甜杏仁120克,粳米30克,白糖200克。
功效:止咳定喘,潤腸通便。適用於風熱咳嗽。
製法:將甜杏仁用開水略泡片刻,剝去外衣,洗淨,剁成碎粒,用冷水浸泡;粳米洗淨,亦用冷水浸泡。把杏仁和粳米撈在一起,加入清水650毫升,磨成細漿,過濾去渣;將鍋置爐火上,放入清水500毫升,加入白糖,待糖溶化後,將杏仁漿慢慢倒人鍋內,隨倒隨攪(防止糊鍋),攪成濃汁,熟後蓋上鍋蓋,熄火稍燜即成。
服法:溫熱食用,每日2次。
療程:7日為1個療程。
來源:《新編偏方大全》。
4、塗抹風油精
組成:風油精適量。
功效:疏風清熱止咳。適用於咳嗽。
用法:用風油精在頸部、喉嚨處塗一些,感到面板像火燒樣疼痛,十幾分鍾後咳嗽減輕。2個小時後,再塗1遍,第2天止咳。
療程:3日為1個療程。
來源:《中國民間名醫偏方》。
5、薄荷金銀花足浴方
組成:薄荷、金銀花各30克,杏仁、半夏各50克,甘草15克。
功效:散寒止咳。適用於風熱咳嗽。
用法:上藥加清水2 000毫升,煎數沸後,取藥液倒入盆內,待溫度在40—50度時,浸泡雙足半小時,每天浸泡1—2次。
療程:5日為1個療程。
來源:《足療偏方》。
風燥咳嗽止咳偏方
典型症狀:乾咳,連聲作嗆,喉癢,咽喉幹痛,唇鼻乾燥,無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帶血絲,口乾,初起或伴鼻塞、頭痛、微寒、身熱等表證,舌質紅千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或小數。
1、桑葉杏仁沙參方
組成:桑葉3克,杏仁5克,沙參6克,象貝母3克,香豆豉3克,梔子皮3克,梨皮3克。
功效:疏風清肺,潤燥止咳。適用於風燥咳嗽。
製法:將上藥加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
服法:每日1劑,1次頓服。
療程:7日為1個療程。
來源:《溫病條辨》。
2、北沙參粳米粥
組成:北沙參15克,粳米50克。
功效:清熱養陰潤燥。適用於風燥咳嗽。
製法:北沙參洗淨,入鍋加水300毫升,煎至100—150毫升,去渣,取汁;藥汁中加入粳米及清水400毫升,煮成稀粥即可。
服法:每日早晚,溫熱服食,病癒止服。
療程:10日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忌服。
來源:《證治要訣》。
3、百合款冬花方
組成:百合60克,款冬花15克,冰糖60克。
功效:潤肺止咳。適用於乾咳少痰者。
製法:水煎。
服法:每日1劑,早晚空腹服用。
療程:7日為1個療程。
來源:《家用偏方大全》。
4、玉竹粥
組成:玉竹15—20克(鮮品用30—60克),冰糖少許,粳米30克。
功效:滋陰澗肺,生津止渴。適用於燥熱咳嗽而見乾咳少痰或無痰。
製法:先將玉竹洗淨,切碎煎,或用玉竹煎湯去渣,入粳米,再加水適量煮為稀粥,粥成後加入冰糖,稍煮一二沸即可。
服法:可作早餐食用,每日1—2次。
療程:10日為1個療程。
來源:《家用偏方99》。
5、草莓冰糖方
組成:新鮮草莓60克,冰糖30克。
功效:滋陰潤燥。適用於燥咳無痰、日久不愈者。
製法:將上2味隔水燉爛。
服法:食用,每日3次。
療程:7日為1個療程。
來源:《民間偏方》。
內傷咳嗽止咳偏方
1、痰溼阻肺證
典型症狀表現:咳嗽反覆發作,咳聲重濁,痰多色白,晨起為甚,胸悶脘痞,食少,舌苔白膩,脈滑。
偏方1
組成:炒蘇子9克,炒蘿蔔子9克,白芥子6克。
功效:降氣快膈,化痰消食。適用於痰溼咳嗽、肺氣上逆者。
製法:將上3味藥共搗研,用生絹小袋包之,水煎。
服法:代茶飲。
療程:7日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若大便素來實硬者,臨服加熟蜜少許,若冬寒加生薑3片。
來源:《韓氏醫通》。
偏方2
組成:半夏15克,橘紅15克,白茯苓9克,甘草6克,生薑7片,烏梅1個。
功效:燥溼化痰,理氣止咳。適用於痰溼咳嗽。
製法:將上藥浸泡半小時,再用水煎,取汁去渣。
服法:每日1劑,分2次服用。
療程:7日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趁熱服用。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偏方3
組成:茶葉、橘皮、茴香、桂皮、鮮姜各適量。
功效:祛痰止咳,健脾胃。適用於痰溼咳嗽。
製法:將上5味以同放入茶壺中,用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
服法:飯後飲用。
療程:7日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高血壓病患者應慎服。
來源:《新編偏方大全》。
2、痰熱鬱肺證
典型症狀表現:咳嗽氣粗,痰多稠黃、咳吐不爽,煩熱口乾欲飲水,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偏方1
組成:枇杷葉7—8片。
功效:清熱化痰。適用於痰熱咳嗽。
製法:將枇杷葉刷去毛,洗淨,放小鍋中煎汁,其色如茶。
服法:每日服3次。
療程:7日為1個療程。
來源:《中醫內科治療大成》。
偏方2
組成:黃連6克,半夏12克,瓜萎20克。
功效:清熱化痰,寬胸散結。適用於痰熱咳嗽痰多、黃稠者。
製法:先煎瓜萎,去渣取汁,再將黃連、半夏放入瓜蔞汁中煎煮。
服法:每日1劑,分2次服用。
療程:7日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脾虛便溏者不宜服用。
來源:《傷寒論》。
偏方3
組成:陳皮、杏仁、枳實、黃芩瓜蔞仁,茯苓各6克,膽南星、制半夏各9克。
功效:清熱化痰,理氣止咳。適用於痰熱咳嗽。
製法:水煎。
服法:每日1劑,分2次服用。
療程:7日為1個療程。
來源:《醫方考》。
3、肺陰虧損證
典型症狀表現:咳嗽日久,乾咳痰少,咳吐不爽,痰黏或夾血絲,或聲音逐漸嘶啞,咽乾口燥,或手足心熱,盜汗,精神疲憊,舌紅,少苔,脈細數。
偏方1
組成:花生米、白果、百合、北沙參各25克,冰糖適量。
功效:潤肺化痰止咳。適用於久咳痰少、氣短咽乾者。
製法:水煎取汁,加冰糖。
服法:每日1劑,分2次服用。
療程:10日為1個療程。
來源:民間。
偏方2
組成:沙參9克,玉竹6克,冬桑葉6克,麥冬9克,生扁豆6克,天花粉6克,生甘草3克。
功效:滋陰潤肺,化痰止咳。適用於陰虛燥咳。
製法:水煎。
服法:每日1劑,分2次服。
療程:10日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久咳久熱者可加地骨皮3克同煎。
來源:《溫病條辨》。
偏方3
組成:人參、天冬(去心)、熟地黃各等份,蜂蜜適量。
功效:滋陰潤肺止咳。適用於陰虛燥咳。
製法:將上3味共研為細末,用蜂蜜調為蜜丸,如黃豆大。
服法:每次服用2—3丸,溫水送下或含化。
療程:10日為1個療程。
來源:《中國民間名醫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