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頸椎病刮痧的方法

avatar 玄虛亦海
2萬 熱度 A+ A-
刮痧是中醫外治法的一種。它藉助某些器具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經絡穴位、陽性反應點等),促進血液和淋巴液迴圈增強,直接刺激末梢神經。調節內分泌系統,促進全身新陳代謝等,有利於頸椎的治療,那麼頸椎病患者該怎樣刮痧呢?

經脈閉阻型頸椎病

1.症狀:頸椎病經脈閉阻常因感受風寒溼邪引起,以頸部僵硬伴肩背上肢疼痛,畏寒無汗,舌淡苔白為典型症狀。

2.取穴:風池、肩井、天柱、大椎、崑崙。

3.刮痧順序:先刮肩頸部的風池(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天柱(後髮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3寸,斜方肌外緣凹陷中)、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再刮足部崑崙穴(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4.刮痧方法:瀉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由於肩部肌肉豐富,用力宜重,從風池穴一直到肩井穴,應一次到位,中間不要停頓。然後刮頸後天柱穴至大椎穴,分別由兩側向大椎穴刮痧,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稜角刮痧,以出痧為度。最後刮足部外側崑崙穴,重刮,30次,出痧為度。

氣滯血瘀型頸椎病

1.症狀:以頸部僵硬伴肩背上肢疼痛,胸悶氣短,舌質黯或有瘀斑為典型症狀。
2.取穴:風池、肩井、天柱、大椎、崑崙、血海、膈俞、三陰交。
3.刮痧順序:先刮肩頸部的風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背部膈俞(在背部,當笫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最後刮下肢的血海(屈膝,在髕骨底內側緣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崑崙、三陰交(在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後緣)。
4.刮痧方法:瀉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風池、肩井、天柱、大椎的刮痧順序同上,再刮背部膈俞穴,宜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重刮,30次,出痧。最後刮足部外側崑崙穴和下肢內側三陰交穴,重刮,各30次,出痧為度。

肝腎不足型頸椎病

1.症狀:以頸部僵硬伴肩背上肢疼痛,煩躁易怒、咽乾口苦、四肢痠軟無力為典型症狀。

2.取穴:風池,肩井,天柱,大椎,腎俞、太溪、太沖。

3.刮痧順序:先刮肩頸部的風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背部腎俞(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最後刮下肢的太溪(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太沖(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4.刮痧方法:補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風池、肩井、天柱、大椎的刮痧順序同上,再刮腰部腎俞穴,宜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緩慢輕刮,30次,出痧。最後刮足部太溪穴穴和下肢太沖穴,輕刮,各30次,出痧為度。

小貼士

刮痧的手法要用力均勻,適時地更換體位,避免病人疲勞而中斷治療,刮痧後病人需休息片刻,適量飲用溫開水,忌辛辣刺激食物。施用刮痧療法,應根據病情積極配合其他治療方法如針灸、推拿、藥物等,以增強療效。

釋出於 2022-02-18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