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拉肚子刮痧方法一
刮痧部位:
脊柱部位及大腸俞、胃俞、腎俞、龜尾、足三里穴。
刮痧方法:
用捏痧法。常規捏脊,捏提脊椎部位面板,自下而上,捏提4~6遍,並重提大腸俞、胃俞、大椎。捏脊後,用雙手拇指分別揉按腎俞、大腸俞6~8次,其次再用大拇指揉按龜尾穴100次、足三里50次。
功效:
治嬰幼兒腹瀉。經臨床觀察,有效率為94%以上。一般經治1~3次後,大便即可正常。
小孩拉肚子刮痧方法二
刮痧部位:
脊椎(從長強至大椎)及脾俞、小腸俞。
刮痧方法:
用捏痧配中藥法。讓患兒俯臥在床上,醫者用右手示指、拇指,輕輕提捏脊椎面板、肌肉,從長強穴至大椎穴,來回10次,使面板潮紅。然後用示、中兩指的指腹,分別揉按脾俞、小腸俞各10分鐘。每日1次,均在空腹時間進行。
同時可在專業中醫的指導下,口服中藥(藥用白扁豆10克,山藥30克,黃連3~6克,熟地黃4克,澤瀉9克),每日1劑,水煎服。至大便檢查膿細胞消失即停藥。
功效:
主治小兒真菌性腸炎。引自《百病中醫民間療法》。經治療18例,均獲痊癒(大便鏡檢連續2~3天正常為痊癒),其中15例治療3~4天,3例治療4~7天。
小孩拉肚子刮痧方法三
刮痧部位:
胸1~4與腰骶椎及其兩側,上、下腹正中線(任脈)和天樞(雙)膝眼下。
刮痧方法:
用刮痧法。先在胸椎1~4與腰骶椎及其兩側輕刮5行,至出現痧痕為止,再刮上、下腹正中線,天樞及膝眼下(可適當延長)。每日或隔日1次。
功效:
主治小兒腹瀉。屢用效佳。又刮拭脾俞、胃俞、天樞、內關、足三里。刮至出現痧痕為止。多1次見效。
小孩拉肚子刮痧方法四
刮痧部位:
脊椎(自長強至大椎穴)及腹瀉穴。配穴:三陰交、足三里、四縫、神闕、百會、尾竅骨、兌端穴。
刮痧方法:
用針灸捏脊法。
在長強穴與尾骨平行,刺1~1.5寸,捻轉10~20秒鐘出針(虛寒者留針30分鐘);腹瀉穴採用90°直刺0.3寸,捻轉10~15秒鐘出針。配穴三陰交、足三里、淺刺不留針;四縫穴淺刺出血即可;神闕拔罐僅限於3個月以內小兒;百會艾條懸灸約10~30分鐘;尾竅骨穴淺刺疾出或拔罐出血最好;兌端刺入0.2寸,留針10~20分鐘。
捏脊療法:患兒取俯臥位,醫者以兩手拇、示指自長強至大椎穴,中間不脫手,連捏提3遍,第3遍時每捏3次可猛提1次,最後在腎區用拇指掌側按摩數次。每日1次。10~15次為1個療程(可囑患兒家長在家中進行)。
注意:該方法中的針灸需由專業中醫操作,捏脊方式可由家長在家自行操作。
功效:
主治小兒腹瀉。引自《陝西中醫》。二法並治共治療1250例,結果:痊癒(洩瀉停止,大便成形,諸證消除者)1025例;顯效(大便次數接近正常,並已成形,諸症基本消失或有腹脹腸鳴者)125例;好轉(便瀉次減少,其他症狀減輕者)88例;無效(僅大便次數減少)12例。痊癒率為82%。
小孩拉肚子刮痧方法五
刮痧部位:
華佗夾脊穴。
刮痧方法:
用刮痧法。在患兒胸10、11、12夾脊部位先擦適量的生薑汁或麝香風溼油,再以瓷湯匙刮拭,輕重以勿使面板破損為度,每側一般刮200次左右,至面板呈潮紅,若呈暗紅色或紫色,療效更佳。每日1次,連續治療2或3次。
功效:
主治嬰幼兒腹瀉。引自《湖北中醫雜誌》。治療期間宜進食米湯。共治療284例,治療1次痊癒者211例,2次痊癒者62例,3次痊癒者8例,無效3例。治癒率為98.9%。
小孩刮痧的注意事項
1.一般三歲以上的小孩是可以刮痧的,而三歲以內的小孩,由於面板嬌嫩,刮痧用工具刮痧容易損傷面板,建議採用搓痧的方式。
2.刮痧手法要均勻,以寶寶能承受的力度為準,達到出痧為止。不可一味追求出痧而加重手法或延長刮痧時間。
3.刮痧後及時擦乾面板,給寶寶穿好衣服,飲用溫水並休息。
4.刮痧治療後為避免風寒之邪侵襲,至少四個小時不要洗澡。
5.對於病情重、進展快的寶寶,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不可單用刮痧療法,以免延誤病情。
小孩老是拉肚子怎麼辦
1.合理安排飲食
不但要保證小孩吃得飽,而且要保證每天的膳食結構安排是合理的。要知道,過於單一的飲食,有可能導致大量營養素缺乏,進一步擾亂腸胃功能。
2.避免小孩著涼
注意結合溫度適時增減衣物,特別在夏季,有不少家長喜歡將寶寶關在空調房裡,稍不注意有可能因為腹部著涼而引起拉肚子。
3.補充益生菌
如果小孩是由於體內菌落失調而經常拉肚子,那麼可以適量的補充益生菌。透過益生菌的補充,能夠快速調整寶寶腸胃內有益有害菌比例,讓腸胃內生態平衡,減少腹瀉的發生。
4.注意飲食衛生
有些小孩因為經常喝生水或者有咬指甲、啃手的習慣,很容易導致病從口入,出現拉肚子的情況,因此家長一定要糾正孩子的這些壞習慣,並且要注意小孩的飲食衛生,避免腸道感染。
5.食療
取新鮮胡蘿蔔適量,洗淨切碎,加水煮爛,然後取出胡蘿蔔搗成糊狀即成(煮胡蘿蔔的水留作備用)。
食用時,每100毫升煮胡蘿蔔的水中,加入5-10克(約一小匙)胡蘿蔔泥。進食量主要根據寶寶的食慾,可按平時的食量餵給。一般來說,餵食胡蘿蔔泥2至3天,便便即可成形。
小孩拉肚子按摩哪裡
1、補脾經
【穴位】脾經
【位置】小兒拇指螺紋面
【手法】將患兒拇指屈曲,循拇指橈側邊緣由遠端向掌根方向直推為補,稱補牌經;在拇指末節羅紋面作旋推法,亦稱為補脾經,100-300次。拇指伸直,由指端經羅紋面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脾經。補牌經、清脾經,統稱推脾經,來回推就是清補脾經了。
【作用】主治腹瀉、便秘、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
2、清大腸
【穴位】大腸
【位置】在食指橈側緣,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線,屬線型穴位。
【手法】將小兒食指固定於術者左手虎口內,以右手拇指外側緣推之。自指尖推向指根稱補大腸,自指根推向指尖稱瀉大腸,來回推稱清大腸,100~500次。
【作用】主治積食,口瘡,痢疾,洩瀉,肛門紅腫,脫肛,翻肛,便秘。
3、揉板門
【穴位】板門
【位置】在拇指下,手掌大魚際平面。
【手法】以指端在大魚際平面的中點做揉法,稱揉板門,100~500次。
【作用】主治食慾不振、嘔吐、洩瀉、感冒發熱、高熱不退、陰虛內熱、疹痘潮熱不退或疹痘後低熱、煩躁不安、口臭、鼻出血、鼻腔炎、上牙齦紅腫、光面舌、苔厚等。
4、運內八卦
【穴位】內八卦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作圓周,此圓周即內八卦。
【手法】術者左手託小兒四指,使掌心向上,右手以拇指外側緣在穴上推運,順時針方向推運稱順運內八卦;逆時針方向推運稱逆運內八卦。操作時應蓋住或輕運離宮。100~300次。
【作用】主治咳嗽痰喘,嘔吐,食積,食慾不振,腹瀉,腹脹,煩躁不安等。
5、揉中脘
【穴位】中脘
【位置】中脘穴在劍突(即胸骨下端)與肚臍的中點。
【手法】用指端或掌根按揉,稱揉中脘,100-300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對腹脹、腹痛、瀉洩、嘔吐、食慾不振等有效。
6、揉天樞
【穴位】天樞
【位置】天樞穴在肚臍旁開三橫指(寶寶的手指)處。
【手法】用指端揉或按,稱揉天樞,左右各一點揉100-300次。
【作用】梳理大腸、理氣消滯,主治腹瀉、痢疾、腹痛、食積、腹脹、便秘。
7、揉龜尾
【穴位】龜尾
【位置】尾骨末端就是龜尾
【手法】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稱揉龜尾,100-300次。。
【作用】揉龜尾能通調督脈之經氣、調理大腸,對止瀉、通便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