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3種痛最折磨人

avatar 金剛依珂
2.5萬 熱度 A+ A-
全國疼痛診療研究中心主任、中日醫院疼痛科主任 樊碧發疼痛的感覺,幾乎人人都有過。資料顯示,全球成人慢性疼痛的平均發病率約為30%,這也意味著平均每10個

全國疼痛診療研究中心主任、中日醫院疼痛科主任 樊碧發

疼痛的感覺,幾乎人人都有過。資料顯示,全球成人慢性疼痛的平均發病率約為30%,這也意味著平均每10個成人中,就有3個被慢性疼痛困擾。它是一種嚴重的疾病,給人們的身心帶來傷害,讓生活質量不斷下降。

 慢性疼痛困擾數億人

儘管我國還沒有進行相關的流行病學調查,但慢性疼痛的患病人數十分可觀,光慢性疼痛患者便高達1億。神經病理性慢性疼痛,若按國外8%左右的成人發病率計算,我國至少有八九千萬這類患者。

在國內,自1989年開始嘗試疼痛門診治療以來,我見過太多被疼痛困擾的患者。他們跟我訴說,疼痛帶來的難以忍受的折磨,以及對生活的改變。有些人疼得滿地打滾、用頭撞牆;有些人每小時都要忍受2~3次疼痛侵襲;有些人只能躺在床上,無法下地;有些人疼得整夜睡不著覺……疼痛讓他們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感覺生活無望。而與之並存的,是很多人對慢性疼痛的認識度有待提高,我國的疼痛科學也需要進一步發展。

如果疼了1個月以上仍不見緩解,就屬於慢性疼痛。不少人以為疼是疾病導致的併發症,有病肯定就會痛,病好了自然就不痛了。這種認識有很大的侷限性。事實上,現代疼痛醫學研究發現,持續1個月以上的慢性疼痛,會導致人體系統功能失調,免疫力抵抗力降低,植物神經紊亂等改變。嚴重時還可導致“中樞敏化”,

也就是俗話說的“把腦子疼壞了”,即使沒有外在刺激,大腦也有疼痛記憶,會感覺疼痛難耐,或耐痛力下降。

近些年來,國內外主流醫學界一直呼籲,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種需及時治療的病,它既可以是由其他疾病導致的,也可以是獨立的或與原發病並存的疾病。比如癌痛,不少患者在治癒後,比以前疼得還厲害,這可能就是因為癌症如同扳機一樣,“扣發”了疼痛開關,引發了新的疼痛。

  這些疼痛最折磨人

疼痛的種類非常之多,表現也各異。不過,大體上看,慢性疼痛可分為三大類,它們也恰恰最折磨人。

頸肩腰腿痛。這是最常見的疼痛,主要包括骨關節炎等。骨關節炎多折磨中老年人,常因勞損、退化引起。資料顯示,65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為60%~70%,7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高達70%~80%,我國約有1億骨關節炎患者。年輕人則常被頸椎病、肩周炎等困擾。

神經病理性疼痛。這幾乎是最讓人難以忍受的疼痛。“撕心裂肺、刀割般的疼痛,疼得老人嘴唇發紫、渾身發抖、牙齒緊咬”是一位網友對他外婆後遺神經痛的描述。神經病理性疼痛,包括被稱為“天下第一痛”的、“疼起來要命”的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痛性周圍神經病變等。它指的是由軀體感覺神經系統的損傷和疾病所直接引起的疼痛,可能是無緣無故的自發痛,也可能是輕輕碰一下就能痛一週的“痛覺過敏”,甚至是連穿衣服都會痛得受不了的“痛覺超敏”。神經病理性疼痛並不是單純的疼,它對生活的影響往往是多維的,很多人因此睡不好吃不好,焦慮抑鬱。

 癌痛。癌症已是常見病,資料顯示,在新發癌症病人中,約有1/4伴有癌痛,75%的終末期癌症患者會被癌痛折磨,但我國只有30%~40%的癌症患者獲得正規的抗痛治療。目前,“抗癌”+“抗痛”已成為國際腫瘤治療界的主流,研究發現,這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讓癌症患者走得更遠更好。

 三大誤區最常見

在門診中,我發現,很多患者對疼痛存在誤區,以下3種最為常見:

  強忍著痛。“忍”是很多人應對疼痛的方法,哪怕他們疼得睡不好、渾身冒汗。但“有病就會疼,等病好了就不疼了”的想法應該淘汰了。急性疼痛是症狀,多數疾病好了疼痛也會消失。而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種疾病,要當疾病去及時治療,才能獲得好的效果。

胡亂止疼。資料顯示,美國每年有幾十萬人因濫用止疼藥喪失生命。如果只是偶爾的牙疼、胃疼,沒有相關疾病,吃點止疼藥關係不大,但如果吃了還不見好,就應及時去醫院。只要是疾病,如、等引起的疼痛,哪怕是偶爾疼,也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止痛藥。臨床上,就有因牙疼吃止痛藥吃出的患者。還有些患者用理療、熱敷等方法止疼,如果有效可以堅持,若連續幾周仍不見效,則應儘早更換治療方法。

 治也無效。如果時間倒流回三四十年前,在疼痛面前,很多時候醫學確實無力。但現在,專業的疼痛科醫生已經有了很多消滅疼痛的“武器”。目前,止痛藥有幾百上千種,疼痛科醫生對它們的適應症、禁忌症瞭如指掌,能為患者找到獲益最大、損傷最小的藥物;微創介入技術的進步為疼痛治療帶來了卓越的療效。以脊柱關節疾病為例,就有選擇性神經阻滯、神經根脈衝射頻、硬膜外腔鏡及椎間孔鏡技術等諸多手段。透過綜合性治療,一般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甚至治癒疼痛。

要把疼痛當病治

疼痛,繼呼吸、脈搏、血壓、體溫之後,已被列入“第五大生命體徵”。出現呼吸急促等問題時,我們往往會高度重視,對疼痛卻表現出強大的忍耐力。面對疼痛,大家一定要記住以下幾點。

 5類疼可考慮看疼痛科。如果是急性劇烈疼痛,應第一時間到相關科室就診,如胸痛到心內科,到消化科等。如果是疼了1個月以上的慢性疼痛,則可選擇去疼痛科接受診療,主要包括以下5類:1.頸肩腰腿痛,包括頸椎病、腰椎病、椎間盤突出等;2.各種神經痛。如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殘肢痛、幻肢痛等;3.原因不明的疼痛;4.癌痛,在癌症治療過程中或完成後均可進行抗痛治療;5.血管、管道痙攣栓塞引起的疼痛。

 學會說疼。在描述疼痛時,一定要詳細告訴醫生:我疼多久了?多長時間會疼一次?是怎麼個疼法,是針刺、刀割、撕裂、火燒,還是麻脹般疼痛等?什麼情況下疼痛會加劇或緩解?疼痛時有無、噁心等其他不適?針對大夫的問題,將疼痛描述得越準確越好。

別把急痛拖成慢痛。疼痛不是忍忍就能過去的,我們不會因忍痛變得更皮實,只會變得更“脆弱”,變得越來越不耐痛。有疼痛一定要及時治療,千萬別把急痛拖成慢痛、簡單的疼痛拖成複雜的疼痛。

 多活動能防痛。生活方式的調整對神經病理性疼痛、癌痛等沒多大效果,但對最常見的頸肩腰腿痛則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大家應避免久坐久站,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預防頸椎病、肩周炎、腰痛等。秋冬季,骨關節炎患者需注意保暖。並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養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釋出於 2021-01-30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