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不同
肝膽溼熱首先是由於肝膽功能狀態或者肝膽的病理性損害,加之外感溼熱,溼熱內侵肝膽,或者是飲食不當或脾虛運化失職而形成內溼化熱侵襲肝膽。脾胃溼熱是由於脾胃虛弱或者是脾胃功能受損,因而容易受其他邪氣侵襲,在機體感受溼熱之邪時脾胃首當其衝,從而形成脾胃溼熱;或者是無節制的飲食在脾胃部引起食滯,溼阻,氣滯,日久化熱從而形成脾胃溼熱。
病位不同
肝膽溼熱病變部位在肝膽,但常常涉及脾胃,因此肝膽溼熱症狀常兼有脾胃溼熱的症狀。脾胃溼熱病變部位主要在脾胃中焦。中焦溼熱鬱積,脾胃功能紊亂,因此形成脾胃溼熱。
症狀不同
肝膽溼熱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脅肋灼痛脹痛,或脅下有痞塊按之疼痛,目黃,小便黃,身黃,發熱,口苦,腹脹,大便或閉或溏,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弦滑。或肝膽溼熱下侵致陰囊溼疹,或睪丸腫脹熱痛,或帶下黃臭,外陰瘙癢。
脾胃溼熱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胃部脹滿,灼熱疼痛,嘈雜吞酸,有飢餓感又不想進食,口渴同時又不想喝水,身體笨重睏倦,小便短黃,大便溏軟,舌紅苔黃膩,脈象滑數。
治療用藥不同
肝膽溼熱與脾胃溼熱總的治療原則都是清利溼熱。
肝膽溼熱治療以清利肝膽溼熱,疏肝利膽,利尿退黃為主。用藥以龍膽草,柴胡,茵陳等為主。
脾胃溼熱治療以清熱化溼,理氣和中,健脾祛溼為主。用藥多用黃連,梔子,薏苡仁,陳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