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中形成的生存手段
從基因的層面來講,當人類還處在原始時代的時候,我們要面對的是比人類兇猛許多的各種野獸,一旦不小心,我們就可能在狩獵過程中丟失我們自己的性命。所以我們會在戰前比較雙方的力量,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戰或逃反應。當我們力量比較弱的時候,我們就會產生不自信的情緒,從而逃跑生存。所以不自信是原始人類的一種防禦機制,有適應作用。
自信與能力相匹配
一個人的自信程度往往與自身的能力相匹配。當我們有強大的實力的時候,我們自然會覺得自信。所以當我們與其一味的糾結於如何改變不自信,倒不如專注於提升自己的實力,當自己的能力更強了,自然會變得更加自信。
童年經歷與失敗經歷
一個人的童年經歷對一生都有影響。在我們的小時候,我們都是處在一個弱者的位置,我們的生存以及其他的一切都是依靠成年人,如果不幸的生活在一個不幸福的家庭的話,那麼會遇到各種家庭矛盾以及負面刺激,進一步加深對自己的否定,再加上各種失敗的經歷,在小時候就在我們心中種下了不自信的種子。
沒有表達真實的自我
從心理層面講,我們不自信的原因是我們沒有表達出真實的自我。
在中國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我要怎樣做,才能讓媽媽開心?讓親人感到驕傲?只有考試考高分,活成媽媽期望我們活成的樣子,而不是我們想活成的樣子。而這種情感,會讓我們一直活在他人認可的世界,會造成不自信。
沒有接受真實的自我
心理學上有一組概念叫做:真實自我,應該自我,理想自我。不自信的人,往往是沒有接受自己的真實自我,反而是活在理想自我的幻想之中。真實自我,即最真實的自我,現實的自我;應該自我,即道德上要求我們成為的人;理想自我,即我們心中期望的自己。如果真實自我與理想自我差距太大,就會產生挫敗感,產生不自信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