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吃豬油更健康對嗎

avatar 宏賽桑
3530 熱度 A+ A-
最近有一微信在流傳,說是由於放棄傳統的豬油導致國人健康每況愈下……這是什麼道理?不妨來一探虛實。

那時的豬油,更多出於無奈

出生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人們,都會記得當時家家戶戶灶臺上都放著一個油罐子,或大或小,裡面盛的就是豬油。溫度低時,豬油凝成白白的。溫度高時,整罐子的油都化了。炒菜時,放一勺油在鍋裡,很香。

那時候吃豬油,並不是人們喜歡動物油,而是物質匱乏鬧得。計劃經濟時代,每個人每月也就半斤油,平均每天不到10克。油不夠吃怎麼辦?買肉!可肉也是定量供應,肚裡沒有油水,怎麼辦?這裡面就有智慧了。

買肉時要肥肉,為什麼呢?煉成豬油啊。煉油還有一個副產品,那就是油渣。當時也屬於美味,剛煉出的油渣,沾點白糖,那叫一個香甜!油渣還可以用來包包子、餃子、熬菜等。在那個時候,就是美味了。

不是吃豬油少了,而是吃油太多了

烹調時用的油脂分動物性和植物性兩種,是我們日常飲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從營養學的角度分析,烹調油對於我們的健康非常重要。經烹調油烹製的食物不僅由生變熟,改善口味,還能促進食慾和增加飽腹感。

改革開放以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食品供應日益豐富,人們想吃什麼就能買到什麼,再也不用緊巴巴地煉豬油了。很多家庭在烹調時往往用油無節制或過量用油。

調查發現,30多年來,我國城鄉居民植物油的消費量增加了20克以上,目前平均每人每天烹調油消費量達到40多克,已經大大超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25克或30克的建議量。同時,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正在“西化”,畜肉等動物性食物及油脂消費過多。

脂肪攝入過多是引起肥胖、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事實是:食用油消費過多、身體活動減少等多種因素才導致我國居民慢性病增加,而不是由於我們吃的豬油少了!

提倡以植物油為主,多種類搭配

動物性和植物性油脂中所含的脂肪酸的種類不同,對健康的影響也不同。

動物脂肪應少吃。動物脂肪中含飽和脂肪酸多,常溫下呈固態,如豬、牛、羊油等,少數植物如椰子油、棕櫚油等中也含有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含有較多的膽固醇,攝入量過高是導致血膽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植物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較多,常溫下呈液態,如大豆油。人體所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就是多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在體內具有降低血脂、改善血液迴圈、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抑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血栓形成等功效,對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不同植物性油的脂肪酸構成不同,其營養特點也有些不同。但老百姓容易陷入誤區,例如追捧某一種油,其他油不沾邊,這樣也不妥。

溫馨提示

正確的做法是多種類油搭配使用,經常更換烹調油的種類,食用多種植物油。這樣更加有利於身體健康。

釋出於 2024-06-19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