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沒有出痧但很痛怎麼回事
1.氣血不足
刮痧沒有出痧但很痛考慮是身體氣血不足。
中醫把痧看作是氣血充足的一種表現,痧是強化的氣在血液和體液中過濾出的毒素和垃圾。大部分人都會在治療後出痧,但也有一部分人卻看不到。以中醫理論看來,這是由於身體的氣血不足,氣血不能充盈肌膚腠理,即便颳得很用力很痛也很難得到想要的出痧效果。
2.脂肪較厚
有時候太胖了或者太強壯了,也會導致刮痧沒有出痧但很痛。
因為部分肥胖、強壯人群,由於皮下脂肪太多緩衝效果太好,刮痧動作無法激發陽氣(毛細血管外面油太多),因此導致刮痧即便痛也沒有出痧。
3.距離上次刮痧沒多久
有些人在刮痧之後會感覺身體輕快了,因此每次痧印消退之後即便身體很健康也會再去刮痧,這種情況,由於前幾次刮痧已經排出了身體的瘀堵毒素,短時間內身體並沒有產生什麼毒素,因此去刮痧即便刮痛了也無法出痧啦。
刮痧沒有出痧但很痛怎麼辦
如果刮痧很痛,但是沒有出痧,那麼注意不要為了出痧而持續加大力度,這樣可能會導致皮下淺層的血管網破裂。只需要按照正常的刮痧時間和力度,刮拭各處位置即可。因為在刮痧手法正確的情況下,即便不出痧也沒有什麼影響的。
刮痧輕輕一刮就出痧說明什麼
刮痧輕輕一刮就出痧,說明體記憶體在瘀堵毒素。
“痧”是經絡氣血中的“瘀穢”,俗稱痧毒。它阻礙氣血的執行、營養物質和代謝產物的交換、引發組織器官的病變,“痧”是形成諸多疾病和加速人體衰老的有害毒素,也可以說從微迴圈中分離出來的瘀血及病理產物稱為痧。如果是身體健康的人刮痧,一般不會出現痧,僅表現為面板潮紅、局部發熱、身體輕鬆。刮痧輕輕一刮就出痧說明身體存在痧毒。
脖子刮痧出痧說明什麼
脖子刮痧出痧,說明可能患有慢性咽炎,扁桃體,支氣管炎等臨近組織器官病變。
刮痧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建議透過特製的刮痧器具和相應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質,在體表進行反覆刮動、摩擦,使面板區域性出現紅色粟粒狀,或暗紅色出血點等“出痧”變化,從而達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刮痧中出痧表現,即提示局部發生病變。
刮痧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治療刮痧時應避風和注意保暖
治療刮痧時應避風,注意保暖。室溫較低時應儘量減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溫時不可在電扇處或有對流風處刮痧。因刮痧時面板汗孔開洩,如遇風寒之邪,邪氣可透過開洩的毛孔直接入裡,不但影響刮痧的療效,還會因感受風寒引發新的疾病。
2、每次只治療一種病症
每次治療時刮拭時間不可過長,嚴格掌握每次刮痧只治療一種病症的原則。不可連續大面積出痧治療,以保護正氣。
每個病症所提供的刮拭部位,當經絡穴位與全息穴區結合應用時,多種全息穴區治療部位,每次選刮1-2種即可。
3、治療刮痧後飲熱水一杯
治療刮痧使汗孔開洩,邪氣外排,要消耗部分體內的津液,刮痧後飲熱水一杯,不但可以補充消耗的水分,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
4.注意刮痧後洗浴的時間
治療刮痧後,為避免風寒之邪侵襲,須侍面板毛孔閉合恢復原狀後,方可洗浴,一般約3小時左右。但在洗浴過程中,水漬未乾時,可以刮痧。因洗浴時毛孔微微開洩,此時刮痧用時少,效果顯著,但應注意保暖。
5.注意刮痧方向
不要來回刮,原則上應由上而下,由內向外。面部由內向外刮,頭部由頭頂向周圍,項部由上向下,背腰部由上而下及由內向外,胸部由內向外,腹部由上而下,四肢由上而下。應刮完一處之後,再刮另一處,不可無次序地刮拭。
6.注意刮痧時長
每個部位的刮拭時間為3~5分鐘;用補刮手法刮拭每個部位的時間為5~10分鐘。通常一個患者,應選3~5個部位進行刮拭,對不出痧或出痧較少的患者,以面板出現痧點、紫斑即可,不可強求出痧。
7.注意間隔時間
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拭出痧,再次刮痧時需間隔3~6天,以面板上痧退為標準:一般3~ 5次為1個療程。
刮痧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1、凡體表有癤腫、破潰、瘡癰、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塊處禁止中醫刮痧療法,否則會導致創口感染和擴散。急性扭傷、創傷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中醫刮痧療法,因為中醫刮痧療法會加重傷口處的出血。
2、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全身浮腫者。因為中醫刮痧療法會使人皮下充血,促進血液迴圈,這會增加心、肺、肝、腎的負擔,加重病情。
3、患有面板潰瘍等面板病:因為刮痧要刮面板表層,若有潰瘍,容易破裂感染,加重病情。
4、患有血友病或白血病:由於刮痧會使區域性充血,血小板少者應慎刮。需要刮痧的部位有外傷:比如手臂挫傷、背部破皮或腿部骨折等。
5、孕婦不宜刮痧,特別是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不能刮痧,否則容易引起流產。
6、下肢靜脈曲張患者:此類人群最好不刮痧,若要刮痧也應謹慎,刮拭方向應從下向上,手法儘量放輕。刮痧會引起區域性疼痛感,刮痧後不注意避風寒會導致感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