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高一定是腎病嗎
不一定。
尿蛋白增高可不止見與腎病,還有其他原因,如運動過後,血液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等都可以引起尿蛋白增高。所以臨床上尿蛋白的增高可以非為腎性蛋白尿和非腎性蛋白尿。
而且,尿蛋白的增高也不能作為腎病的唯一指標,需要結合全身症狀、腎功能檢查、生化檢查,腎活檢等檢查來判斷。
非腎性蛋白尿有哪些
體液性蛋白尿
體液性尿蛋白是指腎小球的濾過功能以及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均處於正常狀態,而本身血液中的血漿蛋白異常增多,超出了腎小球的濾出和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使得尿液中的蛋白尿的含量增高。這種溢位性蛋白尿常見於溶血性貧血、血紅蛋白尿、多發性骨髓瘤等疾病。
組織性蛋白尿
組織性蛋尿是腎組織細胞產生的蛋白質、腎臟組織的炎症、組織破壞分解的蛋白質、受藥物刺激後尿道組織分泌的蛋白質等進入尿液中形成的蛋白尿,均屬於組織性蛋白尿。當這種組織性蛋白尿出現病變時候也會導致尿蛋白增高。這種組織性蛋白尿常見於惡性腫瘤、病毒感染。
益出性蛋白尿
溢位性尿蛋白是指腎小球的濾過功能以及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均處於正常狀態,而本身血液中的血漿蛋白異常增多,超出了腎小球的濾出和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使得尿液中的蛋白尿的含量增高。這種溢位性蛋白尿常見於溶血性貧血、血紅蛋白尿、多發性骨髓瘤等疾病。
生理性蛋白尿
劇烈運動、發熱、高溫、受寒、精神緊張等因素的影響使腎血管痙攣、充血,導致腎小球通透性增強引起的蛋白質流入尿液中,而出現的尿蛋白高現象。
還有哪些情況也可引起尿蛋白高
發熱感冒
感冒等疾病引起發燒至攝氏三十八度以上時就會出現蛋白尿。
起立性蛋白尿
年輕人脊椎向前彎屈壓迫到腎臟血管時就會有蛋白尿的情形。如果不治療,在三十歲前後也會自動消失。
淤血腎
心臟衰竭等腎靜脈淤血時會出現尿蛋白,但淤血消失時蛋白也會消失。
尿蛋白高有可能出現出現與哪些疾病
急性腎小球腎炎
以持續性蛋白尿為特徵,定性為+一- ++.定量<3g/24h,-一般病後2-3星期蛋白轉為少量,2-3月後多消失,若蛋白持續不消失,應懷疑有感染灶存在或有轉為慢性腎病的可能。
急進性腎炎
以少尿甚至無尿、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為特徵,起病急,有持續性腎功能不全。
慢性腎炎
普通型背炎臨床症狀輕,但有持續性蛋白尿1-2g/24h,感染和勞累後可增加;背病型腎炎時尿蛋白增高,但晚期由於大部分腎小球纖維化,尿蛋白反而不高,腎小球小管均受累為混合性蛋白尿。
腎病綜合徵
是以大量蛋白尿(>3 .5g/24h),低白蛋白血癥(<30g/L),高度浮腫,高脂血症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徵,如原發性腎病、慢性腎炎腎病期狼瘡性臂炎、澱粉樣變、糖尿病性腎病,尿蛋白最多時可達20g/24h以上。
腎孟腎炎
急性期為膿尿,蛋白定性為+~ ++,定量<1g/24h,為小管性蛋白尿,常伴球白細胞管型,有腎實質損害時尿蛋白增高,可見混合性蛋白尿。
腎毒性物質引起的腎損害
如金屬鹽類(如汞、鈾、鎘等)或有機溶劑(甲醇,甲苯和四就化碳)以及抗菌藥物磺胺,氨基糖苷類、多粘菌素)可引起腎小管上皮細胞腫脹,壞死,多為小管性蛋白尿,蛋白量<1.5g/24h,伴有管型尿。
高血壓腎損害
以腎小管損害為主要表現,腎功能損害發展較慢,常合併心、腦等血管病變。腎源性高血壓尿中蛋白含量(0.4-20 .5g/24h)高於原發性高血壓(0.4- 12g/24h),尿沉渣中可見顆粒管型、紅細胞及白細胞,偶見紅細胞管型,少見肉眼血尿。
妊娠與妊娠中毒症
因妊娠期腎小球濾過率和有效血流量改變,以及妊娠所致的體化性蛋白尿,使孕婦尿中蛋白量可輕微增加;若尿蛋白持續增加伴高血壓。應考慮有妊娠中毒症。因腎小球的小動脈痙攣、血管腔變窄,腎血流量減少,組織缺氧使其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漏出,尿蛋白定性為+~++,病情嚴重時可增至+++~++++;腎炎合併妊娠時尿蛋白出現時間較早,分娩後尿蛋白持續存在。
系統性紅班狼瘡性腎炎
本病腎受累90%以上,病理改變為腎小球毛細血管輛變及小管間質病變,尿蛋白+- ++,腎病綜合徵時尿蛋白大量增多。
腎移植排異反應
腎移植後因缺血而造成腎小管功能損害,低分子量蛋白尿可持續數星期,當迴圈改善後尿蛋白減少或消失,如再度出現蛋白尿或屎蛋白量較前增加.常提示有排異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