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腎母細胞瘤的檢查專案有哪些?

avatar 小春殿下
2.8萬 熱度 A+ A-
1.血常規 一般有輕度貧血,血紅蛋白低於正常。但也有少數有紅細胞增多,這可能與紅細胞生成素增高有關。2.血液檢查 腎功能正常,血漿蛋白降低。紅細胞沉降率

1.血常規 一般有輕度貧血,血紅蛋白低於正常。但也有少數有紅細胞增多,這可能與紅細胞生成素增高有關。

2.血液檢查 腎功能正常,血漿蛋白降低。紅細胞沉降率一般均增快15~90mm/h,特大的晚期腫瘤沉降率增快更顯著,認為是預後不良的一個指標。

3.染色體檢查 無虹膜-腎母細胞瘤綜合徵者,第11對染色體短臂區帶缺失。

4.尿顯微鏡檢查不少有血尿和蛋白尿,但尿中多不能找到癌細胞。

5.不易與神經母細胞瘤區別者可行骨髓穿刺檢查。

6.泌尿系X線平片 腎外形消失,可見邊緣清楚的軟組織塊影,少數病例散在細點狀鈣化。

7.泌尿系造影 包括腎動、靜脈造影。腎動脈造影可見腎內血管被推移或伸直,出現腫瘤血管,腎靜脈早期顯影,造影劑分佈不均勻,腎靜脈增粗及瘤栓阻塞現象。此項檢查發現 2/3患兒患側腎盂腎盞被擠壓移位、伸長、變形或破壞;1/3患兒因患側腎臟被壓縮,腎盂被腫瘤充滿或腎血管栓塞而不顯影,或只有少許造影劑進入腎盂。腫瘤較大時,患側輸尿管向中線移位。

8.B超檢查 B超檢查在鑑別囊性或實性腫塊非常敏感,藉此可為囊性和實性混合的腎母細胞瘤提供診斷線索。

9.CT掃描 除可顯示巨大腎腫塊外,由於瘤內常有出血、壞死、囊性變,腫塊常為不均質性,甚至形成以巨大囊性腫塊為主的病變,囊壁厚而不規則,15%病例可有鈣化。 CT掃描是最有效方面為可識別實體或囊性,並可發現其他器官病變。排除對側腎臟是否受累,並鑑別診斷腎盂積水、腎囊性疾病、腎上腺腫瘤及血腫。Wilms 瘤最常出現的轉移部位是肺,胸片及肺CT掃描可用於排除轉移。其他檢查可根據臨床需要而定,如骨掃描及肝掃描或骨髓檢查。

10.穿刺活檢 腫瘤由胚胎性腎組織發生,是一種上皮和間質組成的惡性混合瘤,瘤組織包括腺體、神經、肌肉、軟骨、脂肪等。切面呈灰黃色,可有囊性變、片狀出血和鈣化,與正常腎組織無明顯界限。腫瘤破壞正常腎組織,使腎盂、腎盞變形,少見侵入腎盂。轉移途徑同腎癌。雙側腎母細胞瘤佔5%~10%。組織病理檢查可見腫瘤大小不一,有薄而脆的假包膜,切面呈魚肉樣,淺黃或灰色,有壞死、出血,散在的假性囊腫內有清亮或血性液體。

小兒腰部疑診腫瘤性腫塊時,應避免穿刺活檢,以免腫瘤播散。手術探查仍屬必需。

釋出於 2021-01-09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