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減壓病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avatar 華清明凝
2.7萬 熱度 A+ A-
減壓病簡稱DCS,俗稱潛水夫病。由高壓環境作業後減壓不當,體內原已溶解的氣體超過了過飽和界限,在血管內外及組織中形成氣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在減壓後短時間內或減壓

減壓病簡稱DCS,俗稱潛水夫病。由高壓環境作業後減壓不當,體內原已溶解的氣體超過了過飽和界限,在血管內外及組織中形成氣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在減壓後短時間內或減壓過程中發病者為急性減壓病,主要發生於股骨、肱骨和脛骨,緩慢演變的缺血性骨或骨關節損害為減壓性骨壞死。  減壓病的臨床表現:

1.面板

瘙癢及面板灼熱最多見。瘙癢可發生在區域性或累及全身,以皮下脂肪較多處為重,主要由於氣泡刺激皮下末梢神經所致。由於面板血管被氣泡栓塞,可見缺血蒼白與靜脈淤血青紫共存,而呈大理石樣斑紋。大量氣體在皮下組織聚積時,也可形成皮下氣腫。

2.肌肉骨骼系統

大部分病例出現肢體疼痛。輕者有勞累後痠痛,重者可呈搏動、針刺或撕裂樣難以忍受的劇痛。患肢保持彎曲位,以求減輕疼痛,又稱屈肢症或彎痛。疼痛部位在潛水作業者以上肢為多,沉箱作業則以下肢為多,主要由於深度較大,時間較長且勞動強度較大之故。區域性檢查並無紅腫和明顯壓痛。引起疼痛原因可由於神經受累、血管與肌肉痙攣、區域性缺氧、肌腱及骨關節損傷等。

3.神經系統

大多損害在脊髓,因該處血流灌注較差,特別是在供血較少的胸段。可發生截癱,四肢感覺及運動機能障礙,以至尿瀦留或大小便失禁等。如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病變可長期存在。

由於腦部血液供應豐富,腦部病變較少。如腦部血管被氣泡栓塞,可產生頭痛、眩暈、嘔吐、運動失調、偏癱,重者昏迷甚至死亡。特殊感官受累可產生內耳眩暈綜合徵、神經性耳聾、複視、視野縮小、視力減退等。

4.迴圈、呼吸系統

血迴圈中有多量氣體栓塞時,可引起心血管功能障礙,如脈搏增快、黏膜發紺等,嚴重者併發低血容量休克。淋巴管受侵,可產生區域性浮腫。如大量氣體在肺小動脈及毛細血管內栓塞時,可引起肺梗塞或肺水腫等。

5.其他  如大網膜、腸繫膜及胃血管中有氣泡栓塞時,可引起腹痛、噁心、嘔吐或腹瀉等。患者也可有發熱。

有潛水作業,沉箱作業,特殊的高空飛行史,且未遵守減壓規定,並出現氮氣泡壓迫或血管栓塞症狀和體徵者,均應考慮為減壓病,國外學者將減壓病分為輕級Ⅰ型和重級Ⅱ型,凡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症狀或迴圈,呼吸系統受累者均屬重級,實際上約1/3的患者為Ⅰ和Ⅱ型複合病例。

我國衛生部將急性減壓病分為輕,中,重三級:

1、輕度表現為面板症狀,如瘙癢,丘疹,大理石樣斑紋,皮下出血,浮腫等。

2、中度主要發生於四肢大關節及其附近的肌肉關節痛。

3、重度凡出現神經系統,迴圈系統,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障礙之一者。

釋出於 2021-01-13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