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潛水作業、沉箱作業、特殊的高空飛行史,且未遵守減壓規定,並出現氮氣泡壓迫或血管栓塞症狀和體徵者,均應考慮為減壓病。國外學者將減壓病分為輕級(Ⅰ型)和重級(Ⅱ型)。凡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症狀或迴圈、呼吸系統受累者均屬重級。實際上約1/3的患者為Ⅰ和Ⅱ型複合病例。
我國衛生部將急性減壓病分為輕、中、重三級:
①輕度表現為面板症狀,如瘙癢、丘疹、大理石樣斑紋、皮下出血,浮腫等;
②中度主要發生於四肢大關節及其附近的肌肉關節痛;
③重度凡出現神經系統、迴圈系統、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障礙之一者。
採用多普勒(Doppler)氣泡檢測儀能在症狀未發生前,就及時在心前區大血管內發現流動氣泡,稱為“超聲監視”。磁共振檢查可見到脊髓損害的部位。本病疼痛症狀須與一般外傷和炎症相鑑別。其他潛水疾病如肺氣壓傷、急性缺氧、氧中毒及氮麻醉等必須與潛水減壓病鑑別清楚。
對減壓性骨壞死的常規診斷用X線片檢查,根據骨骼X線改變分為三期。還可用99m鎝進行閃爍骨掃描顯影或γ照相攝影,可較早發現一些在X線片上未能查到的病灶,但不能顯示囊變與鈣化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