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後的飲食原則
食高熱量以養腎防寒
人的腎臟機能越強,生命力也越強,就可以透過調節機體來適應寒冬的變化,否則,就會因新陳代謝失調而生病。
在冬天,保持腎氣旺盛,最關鍵是要防止嚴寒的侵襲。因而,冬季吃些高熱量的食物,能有助於養腎防寒。
而養腎防寒最宜食用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比如,羊肉、鵝肉、鴨肉、狗肉、甲魚、蝦等。
蛋白質要天天有
一般來說,蛋白質的供給量以佔總熱量的10%~15%為好,並且應以優質蛋白質為主,如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其製品等。
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質,不僅便於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營養價值較高,可增加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多吃一些高蛋白質食物,也要掌握適度的原則,而不是天天、頓頓都要大量大魚大肉地攝入,原則上每天的吃肉量別超2兩。
維生素必不可少
冬天因為天氣的原因,蔬果的品種、產量會相對減少,在日常飲食攝入不足時,我們便需要自行補充營養素,如維生素B3、維生素E、碘、鐵,可適當吃綠色蔬果、花旗參茶、深海魚類等。
調味品要適當
過多的調味品,特別是含人工色素、味素和防腐劑的調味品,可能損傷胃腸粘膜,汙染身體內環境。不過,天然的香辛科調味品例外。
比如說,中國菜譜裡常用的蔥、姜、蒜、胡椒、肉桂、花椒、茴香、八角等等。這些香辛科植物,特別是生薑和大蒜,富含抗氧化物質,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
多吃溫熱少寒涼
冬季氣候寒冷,應該多食用一些具有溫熱性質的食物,少吃生冷寒涼的。比如多吃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棗、核桃仁、桂圓、韭菜、香菜、南瓜、牛肉等。
多吃清淡少重口
在冬季,多吃些清淡的食物不僅有利於腸胃的消化,也能改善浮躁的情緒。比如說,多吃一些皮蛋、香菇、銀耳、粥、紅茶等等。
少吃鹹多吃苦
冬季多吃鹹味會傷及心,加重腎臟負擔。銀耳,在飲食中不妨多吃苦,少吃鹹。比如咖啡、苦瓜、杏仁等等。

入冬吃什麼東西好
白蘿蔔
經常吃白蘿蔔,能有效增強免疫力,促進腸胃消化,保護腸胃。
在冬季,最好搭配著肉類來吃,去火解讀,去腐生津。家長可以給孩子做點白蘿蔔解毒湯、白蘿蔔豆腐圓子湯、白蘿蔔圓子、蘿蔔絲餅等。
或是用水煮成蘿蔔水,放點白糖,可以給孩子當做飲料飲用,對消化和養胃有很好的作用。
山楂
山楂在冬季是當季食物,由於其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C、鈣,特別適合兒童對鈣質的需求。多吃山楂,能開胃活血消食止血。
我建議,每日食山楂5—10枚,堅持食用一段時間,有降壓降脂、調脂之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胃腸功能弱的人,長期吃生山楂可形成胃結石,增加發生胃潰瘍、胃出血甚至胃穿孔的風險。因此,最好將山楂煮熟或泡茶吃。
羊肉
冬天是吃羊肉的最好季節。
羊肉既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對虛寒哮喘、腹部冷痛、體虛怕冷等一切虛狀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羊肉被稱為冬令補品。用來做羊肉火鍋,羊肉湯都是不錯的選擇。
鯽魚
所謂“冬鯽夏鯉”,鯽魚可開胃健脾、利水消腫、滋養通乳、清熱解毒,對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乏力、痢疾、便血等症有顯著療效。在烹食鯽魚上,以紅燒鯽魚與鯽魚豆腐湯尤其鮮美。
枸杞
枸杞,含人體必需的很多營養成分,例如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等,枸杞在冬季進補是最好選擇,它可益氣助陽、滋陰補腎。枸杞可泡茶或熬湯,口感不錯。
紅薯
紅薯,富含蛋白質、澱粉、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有“長壽食品”之譽。紅薯的含糖量很高,有防病、保護心臟等功效。
冬季食用紅薯,美味健康,又增加活力。可將紅薯蒸著吃,或是做成紅薯丸子。
冬筍竹蓀湯
冬筍具有滋陰涼血、和中潤腸、消食的功效,還能開胃健脾,消油膩等。竹蓀營養價值很高,富含多種礦物質,還有俗稱“刮油”的作用。兩者搭配煮湯,能緩解“冬補”後的積食,入冬養生湯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