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一
中秋節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在重要程度上,僅次於春節,中秋節在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日,因此,稱之為八月十五,因恰逢仲秋時分,故又稱“仲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等。

知識二
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著“月”進行的。
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等,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其實,這是一種月亮崇拜的體現,人們對著月亮表達心願,希望生活更加美好。
知識三
月餅從唐朝就開始吃了。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源於唐朝,月餅的形狀是圓圓的,和天上的月亮非常相似,我們在中秋節時吃月餅,賞月亮,圓圓的月餅應和天上的月亮,反映了人們期盼團聚的美好願望。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知識四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有很多,至今沒有一個準確的解釋。
中秋節在我國由來已久,可考的資料來源於唐朝初期,因此,普遍認為,中秋節源於唐朝,起源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個是古代對月的崇拜;一個是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一個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節的詩句
1、閏中秋玩月
【清】慧霖
禪邊風味客邊愁,饋我清光又滿樓。
一月可曾閒幾日,百年難得閏中秋。
菊花信待重陽久,桂子香聞上界留。
遮莫圓明似前度,不知誰續廣寒遊。
2、閏中秋
【宋】趙大成
桂影中秋特地圓,況當餘閏魄澄鮮。
因懷勝賞初經月,免使詩人歡隔年。
永珍斂光增浩蕩,四溟收夜助嬋娟。
鮮雲清廓心田豫,乘興能無賦詠篇。
3、思佳客·閏中秋
【宋】吳文英
丹桂花開第二番,東籬展卻宴期寬。
人間寶鏡離仍合,海上仙槎去復還。
分不盡,半涼天,可憐閒剩此嬋娟。
素娥未隔三秋夢,贏得今宵又倚闌。
4、中秋月
【唐】白居易
萬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
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
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
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
5、中秋登樓望月
【宋】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